熱詞1 設計
設計貫穿全年
2014年4月8日至13日,米蘭國際家具展如期舉行。2014年米蘭展期間,中國的展覽數量創造了歷年之最。“居然·2014中國設計進行時”展覽中,張永和、朱锫、邵帆、林學明等二十余位中國建筑、設計及藝術業精英的作品亮相米蘭大學;北京國際設計周與跨界藝術家朱哲琴的“世界看見”機構再度合作,舉辦“看見造物——米蘭三年展特展”,聚焦 “竹、木、漆、陶、瓷、繡”等中國當代民藝設計;由設計師張雷策展、品物流形品牌承辦的“融-絲”展覽也在米蘭三年展設計博物館亮相;筑巢獎·第四屆中國國際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大賽則成為第一個登陸米蘭三年展設計博物館的室內設計展覽。
米蘭展期間出現的中國面孔不僅是設計師,中國家居企業也同樣熱情高漲。居然之家此次便帶領數十家全國優秀代理商一同奔赴米蘭,向意大利家具企業發出邀請,希望更多的意大利頂級家具制造企業將他們的產品引進中國。
2014年7月25日,居然之家傾力打造的“居然頂層設計中心”開業。這是居然之家打造的一個全新業態,頂層設計中心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裝潢中心,而是一個設計交流的平臺。在這里的“大師之家”,可以欣賞到菲利普·斯塔克、朱里奧·卡貝里尼、梁志天、梁建國、琚賓、戴昆這六位國內外頂尖設計大師設計的展示空間,而這也被業內稱為居然頂層設計中心的“鎮店之寶”。除了六位簽約設計師之外,包括逸道空間、大銘設計、五道尚格設計、孟也設計、顧吉舒設計、柒合建、諾布設計、麥馳設計、PMG設計、度空間設計在內的十個設計工作室,也進駐居然頂層。
2014年9月26日到10月3日,北京國際設計周圍繞“設計之都·智慧城市·生態文明”這一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本屆北京設計周期間,家居企業的參與形式更加主動,居然之家便是積極分子之一,此次,居然樂屋冠名并直接參與到“十二·間” 公益設計展之中。作為北京國際設計周交易平臺的探索性嘗試,“十二·間”公益設計展已經舉辦三屆。2014年該展選擇“老城改造”這一關系民生的大事作為切入點,邀請12 位華人室內設計大師,免費為在北京前門大柵欄老城區常年居住的基層百姓做室內設計,改善“大雜院”的居住環境。改造項目中,大多數人居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胡同平房,項目全部為精裝修,達到拎包入住標準。梁志天、戴昆、賴亞楠是連續三年參與“十二·間”公益設計展的設計師,他們都表示,與前兩年的“回遷”、“北漂”項目不同,這次設計的是真實的房子,因此對設計方案的功能性要求更高,如何對面積小、排水排氣管道復雜的老房子,進行多功能設計很具有挑戰性。
2014年11月25日至28日,中國室內設計周在京舉行,促進和加強產業融合是本屆室內設計周的主題,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會長劉珝指出,要通過促進和加強產業融合,讓創意設計成果得以轉換,讓設計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有機統一。室內設計周期間,第十屆中國國際室內設計雙年展、 2014中國室內設計高峰論壇、2014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設計專業委員會年會、2014中國室內設計頒獎盛典等多項核心活動以及室內環境凈化治理、智能家居、書畫攝影等領域的活動同期上演。其中,“第十屆中國國際室內設計雙年展”是本屆設計周最重要的展示平臺,于11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飯店國際會展中心舉辦。“2014居然杯CIDA中國室內設計大獎”、“生活家·2014中國室內設計十大年度人物”和“2014中國十強室內設計機構”相繼揭曉,“2014室內設計中國行——‘知世界·行中國’梁志天設計巡回展回顧”中則展出了扎哈·哈迪德、朱锫、梁志天、林學明、陳耀光、關永權、姜峰、楊邦勝、程紹正韜等著名設計師的作品,而這些作品從一定意義上代表了當今室內設計水準。
[點評]
從年初的米蘭家具展,到年中的北京國際設計周,再到年末的中國室內設計周,設計已然成為2014年家居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為什么設計成為今年家居領域最熱詞?事實上,這與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方向調整不無關系。不僅是家居企業,中國經濟整體均處于“換檔期”。在“新常態”下,依靠要素成本優勢所驅動、大量投入資源和消耗環境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
具體到家居領域,究竟什么才能成為行業發展的新驅動?設計,這不僅是家居業,更是整個制造業賴以發展的核心。雖是家具生產大國、出口大國,然而中國家具品牌在國際上卻并無知名度可言。因為一直以來,設計是家具生產企業的短板。
近幾年,家居領域的設計展越來越多,設計師也愈發活躍,然而,卻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為了惹眼、出奇的“怪”作品。而這些為了設計而設計的作品,在生產企業看來卻是毫無用處的。
當然,企業并不排斥概念型產品,畢竟國際汽車品牌每年也會推出多款概念車。然而,概念產品畢竟不能成為當下市場的主流。無論是設計創意還是文化創新,只有與產業融合,才能真正推動行業從產業鏈條低端向前端、高端前進。
熱詞2 電商
家居商家變著花樣兒觸“電”
2014年7月28日,家居電商品牌美樂樂CEO高揚發布微信,宣稱其網站正式開始預售Sealy(絲漣)、Simmons(席夢思)、KingKoil(金可兒)三大高端美國進口床墊,并標榜其“價格是國內零售價的一半甚至1/3不到”。
2014年8月19日,集美家居與我愛我家裝修網共同宣布,在集美大紅門店建立一個面積達3300平方米的體驗中心。雙方會在建材、家具、家居等領域開展一系列戰略合作。這是集美繼2012年2月與新浪合作建立“家居就”后,對于發展“電商”業的又一次嘗試。
“雙十一”前夕,美茲網CEO王蘭玉宣布美茲網轉型升級,將變身渠道,融合中高端品牌廠商、裝飾設計服務商(包括高端裝飾公司和設計師)、家居賣場,在線上體現展示和引導功能,讓上述實體店紛紛變成美茲網的“線下體驗店”。美茲網由超舒適國際家居投資創立,于2014年4月28日正式上線。
2014年11月19日,雷士照明股東德豪潤達宣布進軍O2O,即德豪潤達的智能家居、雷士的照明業務通過建立網上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
除了家居廠商,大代理商也在主動“觸電”。家居“電商”離不開生產企業,同時也離不開幫助生產企業銷售產品、提供服務的代理商。據悉,華耐立家建材連鎖以及遠東美居建材連鎖均在去年初就登陸天貓、京東B2C電商平臺,雖然起步艱難,但對這些大代理商來說,如今線上渠道在銷售中的收益占比越來越大,已不可或缺。
[點評]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家居企業開始試水“電商”。然而,家居建材行業非標準化這一弊端,在“電商”領域顯得尤為突出,因此家居建材行業在涉足“電商”時,多采取將線下商城搬到線上,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出現。線上的功能以零售和業務咨詢兩部分為主,線下則是商品體驗、訂購、配套服務。目前,對大體量的家居生產企業而言,線上收入在其大盤中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不少“觸電”企業更多是把在電商領域取得的成績當作炫耀的資本。但事實上,這些成績里不排除靠攢單、刷單等小聰明取得。
“電”不觸不行,但如果為了“觸電”而忘記了本分,就難免有些本末倒置。“電商”只是眾多渠道中的一種,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任何企業都應當加以重視,但不能極端,如果總想著如何用“電商”完全取代線下渠道,那就大錯特錯了。即便是在美國,網上商城也沒有完全取代傳統渠道。“電商”只是為了滿足部分人群購物需求的一種實現途徑。
熱詞3 上市
家居企業上市熱情高
2014年2月19日,東易日盛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家裝第一股”。東易日盛此番上市前后經歷十年:2004年,該企業已有上市想法;2006年,擬引入3000萬美元風險投資;2008年,放棄海外基金,謀求國內上市,卻遭遇A股市場暫停IPO;2010年,東易日盛創業板上市的申請被打回,走上中小板上市之路;2012年3月23日,發布招股說明書(審批稿);2012年5月9日,獲證監委發審通過,獲得準上市資格,擬于深交所上市,卻再次遭遇IPO停牌;2014年1月7日,刊發招股意向書,1月14日,確定發行價格;同年2月11日,正式網上申購,2月19日,“家裝第一股”東易日盛(股票代碼:002713)掛牌交易。
事實上,今年IPO重啟后,除了東易日盛正式上市之外,仍有不少家居企業處于排隊等候的狀態,紅星美凱龍、曲美家具、亞振家具、帝王潔具、多喜愛家紡、顧家家居等知名企業便位列其中。
[點評]
很多年前,不少家居企業將上市作為企業的奮斗目標,然而,近幾年,不少曾經信誓旦旦的企業卻對上市只字不提。事實上,上市對于家居企業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企業上市后,募集到的資金更有利于企業規模的迅速擴大,但同時,企業也面臨風險,在經營的過程中必須更加謹慎。對于家居企業而言,上市除了要擁有證監會所規定的盈利能力之外,更需要的是決心。家居行業起步較晚,標準化程度較低,管理模式相對粗獷,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只有規范、透明的運營管理,才能保證在上市后順利地發展下去。
熱詞4 水性漆
家具廠開展水性漆升級
2014年6月27日,曲美家具集團正式對外宣布,企業全線產品全面啟用水性漆。
據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水性木器涂料的總量占整個木器涂料總量的5%左右,在整個木器漆領域,使用水性木器漆的家具企業僅占3%左右。如果說2013年整個木器漆市場的產值是500億元,那么水性木器漆的產值只有15億元。而水性漆在歐盟的普及率已高達90%。
水性漆,就是以水為稀釋劑、不含有機溶劑的涂料,只含有少量的乙醇,不含苯系物、無人為添加甲醛、游離TDI(甲苯二異氰酸酯)、有毒重金屬,無毒無刺激氣味。相比于傳統的油性漆,水性漆的VOC排放量,是油性漆的排放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可以說,水性漆的最大優勢是環保。
其實早在2012年8月,經北京市政府同意,市經信委、市環保局聯合印發了《北京市工業大氣污染治行動計劃(2012—2020年)》,該計劃明確規定在可揮發性有機物VOC污染防治方面,現有企業尤其是家具制造業到2015年使用低揮發性涂料比例不能低于30%。
對家具生產企業而言,用水性涂料替代原來的油性涂料,是減少揮發性有機物的使用量、消耗量和排放量的有效途徑。據了解,目前百強家具、華日家具、TATA木門等企業也已經陸續采用水性漆。
[點評]
對家具企業來說,換漆并非易事。表面看來,換漆僅僅是所用材料的變化,但事實上,換漆意味著整個生產設備的調整,而這一調整過程也并非一蹴而就。更換設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之外,在全面換漆之前,更需要對漆面的性能反復試驗。從2014年初開始,北京市環保部門開始在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四項污染物的排污費征收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征收工業揮發性有機物等排污費,并通過增加企業排污成本,促進企業治污減排。外界看來,家具生產企業換漆似乎是無奈之舉,是為了降低企業的排污成本。但事實上,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轉型,換漆不僅起到減少企業排污成本的作用。新上馬的全自動水性漆生產線,在提高企業產能的同時,更減少了生產線上的工人數量。在人工成本逐年高啟的當下,換漆將在未來大幅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
熱詞5 鉛超標
水龍頭再陷“重金屬門”
2014年2月,有媒體曝出“水龍頭含鉛超標”企業黑名單。一時間,消費者對于選購水龍頭倍感彷徨。
事實上,早在2013年7月,多家衛浴品牌便被曝出水龍頭鉛含量超標。上海質監在某次抽查中發現,在抽查的68個批次水嘴中,21個批次不合格,問題包括六價鉻和鉛等重金屬超標。近年來,“水龍頭含鉛超標”事件在各地屢有發生。
據了解,目前家居市場上銷售的水龍頭產品主要分為銅水龍頭和不銹鋼水龍頭兩種,其中銅水龍頭的市場占有率大概在95%以上。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衛浴專委會秘書長謝鑫表示,不論是銅水龍頭,還是不銹鋼水龍頭,都必然含有鉛成分。銅水龍頭如果不添加鉛成分,其物理性能無法得到保證,而不銹鋼水龍頭是合金產品,盡管鉛成分含量較低,但也并非完全不含鉛。
而國家對于水龍頭的含鉛量有明確要求,在JC/T 1043-2007《水嘴鉛析出限量》這部建材行業標準里,嚴格規定了水嘴鉛析出限量值為11微克。凡是符合這一標準的,都可以稱為無鉛水龍頭。
2014年12月1日,《陶瓷片密封水嘴》(GB18145-2014)正式實施。該標準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水嘴國家標準。新標準將水嘴重金屬析出、密封性能、流量、壽命列為強制性條款。與原國標相比,新標準增加了水嘴17種金屬污染物析出量限值,其涉及的重金屬元素及技術指標高于歐洲多個國家。
新標準的推出,正式結束了對水龍頭含鉛問題界定不清的窘境。新國標出臺的同時,還推出了對陶瓷片密封水嘴金屬污染物析出量的認證,已有29家生產企業成為了首批通過該認證的企業。
[點評]
雖說新國標的出臺與“水龍頭鉛超標”問題被屢次曝光并無直接關系,但這一新國標的推出無疑給消費者吃了一劑定心丸。“水龍頭鉛超標”屢屢出現在公眾面前,難免讓眾多消費者產生了談“鉛”色變的恐慌,甚至將水龍頭含鉛妖魔化。
但其實水龍頭含鉛并沒有那么可怕,水龍頭含鉛也并不等于對人體造成傷害,只有當鉛含量嚴重超標時,才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破壞作用。曾有行業專家舉例稱,人每天都應攝入一定量的鉛,大概在每天82微克左右。一般一瓶(資料、團購、論壇)礦泉水的鉛含量,只要低于10微克就為合格產品。只要產品符合國家標準,就不必談鉛色變。
熱詞6 馳名商標
企業宣傳禁用“馳名商標”
2014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正式施行,其中增加了禁止宣傳和使用“馳名商標”的規定。
新《商標法》第十四條第五款規定,生產、經營者不得將“馳名商標”字樣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若違反此規定,則根據第五十三條,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十萬元罰款。
事實上,馳名商標主要體現在保護層面,卻往往被當作宣傳的噱頭。馳名商標是對公眾所熟知的商標,在其未注冊的地區或領域提供特殊的保護,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根據企業的申請,官方認定的一種商標類型。
認定馳名商標的立法目的是消除不正當競爭,“馳名商標”并不能說明商品的質量勝過同類商品,與品牌美譽無關,只不過是在翻譯時用了“馳名”這個詞表達其普遍性意義,因此馳名商標并不是一個榮譽稱號。
是否馳名商標是根據個案、被動的原則來認定處理,只能作為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權利的依據。但近年來,出現了一些企業通過偽造子虛烏有的侵權者,主動申請虛假訴訟的方式來獲得法院對其馳名商標的認定,進而將其作為宣傳手段,違背了馳名商標的本旨。
[點評]
長久以來,包括家居業在內的各界企業,都樂于在產品上或宣傳活動中,將其“馳名商標”當作一種榮譽稱號使用,廣而告之。很多消費者看到“馳名商標”幾個字,就會感覺產品在質量上有保障,買得也會比較放心。直到新《商標法》要求“馳名商標”不得用于宣傳,真相才開始浮出水面。老話說得好,金杯銀杯不如消費者的口碑,千證萬證不如老百姓的認證。禁止企業以馳名商標做宣傳,可弱化其商業價值,讓“馳名商標”真正回歸認定和保護的本質。具體到建材家具業這個高參與度、低關注度的行業,企業要想做到真正的馳名或著名,靠的是企業對品牌的打造和長期的口碑積累,此外還需要進行一些專業性的標準化評估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