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辭舊歲,三‘羊’開泰迎新春。”正月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城鄉到處“羊羊”得意、處處金羊“鬧”春:從縣城到農村、從壩上草原到潮河川畔,全縣39.6萬城鄉百姓盡饗極具濃郁民族風情特色的民間“文化盛宴”,繼承傳統文化,展示民間文化,品鑒戲曲文化,異彩紛呈的“文化盛宴”讓城鄉百姓心花怒放、如醉如癡,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奇葩”爭奇斗艷、香飄滿園。
豐寧文化底蘊極其深厚,曾獲“河北省文化先進縣”殊榮,并三獲“中國民間文化之鄉”美譽。為讓全縣39.6萬各族群眾過一個歡樂、祥和、喜慶的羊年春節,豐寧打文化牌、過文化年,讓城鄉百姓盡享文化盛宴,繼承傳統文化。春節貼春聯、貼掛簽、掛紅燈籠是豐寧民俗文化的傳統,除夕縣城街道兩邊的商場(店)、賓(旅)館、飯店、住宅小區、機關單位以及民房同時掛起了大紅燈籠,張貼了春聯,主要街道還掛起了過街橫幅和彩標,路邊的樹上、各大機關單位掛起了彩燈,縣城流光溢彩,美起來、亮起來;農村家家戶戶貼春聯、貼掛簽、貼窗花、貼福字,有條件的家庭掛起了燈籠,反映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對聯比比皆是。春聯、掛簽、燈籠,無不透出當今農民日子的紅紅火火,充滿了喜慶祥和氣氛。
過了“破五”,伴隨著喧天的鑼鼓和悠揚的嗩吶、喇叭聲,豐寧城鄉男女老少踩著鼓點、甩著彩帶、搖著扇子如醉如癡扭起了大秧歌,他(她)們的一招一式一笑一顰無不透出當今農村生活的紅火和農民一步步走向富裕文明之后的喜悅心情。特別是老干部局由60多名離退休老干部組建的“夕陽紅”文藝演出隊格外引人注目,他們瀟灑地扭著、跳著、唱著,傾情書寫著老年人生的風采;309個村都投資購置了服裝道具,春節期間自娛自樂跳起了滿族舞、踩起了高蹺、耍起了獅子、跑起了旱船、舞起了龍燈,還把二貴摔跤、二姑娘騎驢、推小車、黃河陣、鋸大缸等花會行當表演得惟妙惟肖、美不勝收。在異彩紛呈的民間文化活動中古鎮鳳山流傳至今的“中幡”表演令人拍手叫絕;黑山嘴鎮八間房村的“蝴蝶舞”(背歌)獨樹一幟;黃旗鎮的武會則源遠流長,這三朵民間文化奇葩爭奇斗艷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大戲,也不用花錢買票,在社區里就過了戲癮,演員們表演很精彩!我們感覺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心了!”一位村民樂呵呵地說。該縣專業及各業余河北梆子劇團在本地及相鄰村鎮上演了《大登殿》、《二進宮》、《穆柯寨》、《潘楊訟》、《秦香蓮》等優秀傳統劇目,令戲迷們大飽眼福;同時縣宣傳文化中心及早排練了喜慶祥和的文娛節目,送歌曲、戲曲、舞蹈、小品、相聲下鄉,把“文化盛宴”送到百姓家門口;縣文化部門還組織了卡拉OK、攝影、燈謎、書法大賽,歡歌盛世、喜慶豐年。每場表演都人頭涌動,大家看得如癡如醉,歡聲笑語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