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紅利拐點已經成為亞洲諸多國家的重大社會問題。
去年8月,伊朗宣布取消計劃生育政策,斥資1900億里亞爾(約合人民幣1000億元)鼓勵民眾多生孩子,以阻止人口減少和老齡化。最近,韓國出臺法律征收“單身稅”。2014年的最新統計數據稱,韓國連續13年列入“全球生育率超低”的行列。若按去年韓國女性人均生育1.19個孩子計算,到2056年,韓國5000萬人口將減少1000萬。面對“低生育陷阱”,用稅收威逼、用獎金利誘,甚至親自做媒,組織相親,設專項撥款解決大齡青年的個人問題,政府可謂為“單身狗”們操碎了心。1974年之前,日本每位女性平均養育2個小孩,到2012年減少為1.41個小孩。同期,日本結婚登記數量從每千人9.1件降到5.3件。因為沒有足夠數量的新生嬰兒,日本早已頗為吃力的養老金和社會福利系統在老齡化的嚴酷現實下近乎坍塌。
如今,這些問題在中國也已經越來越現實化。從1980年開始,中國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鼓勵獨生子女。當年,中共中央發表《關于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首次以公開信的形式倡導“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標志著我國的生育政策開始轉變為嚴格控制二胎和獨生子女政策。該公開信同時還提到,“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別緊張的人口增長問題可以緩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如今,“一代之約”的時間已到。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到了結婚生子年齡。而中國的人口狀況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同時,也釀下了苦果:男女比例失衡、民工荒、人口老齡化,這些前所未有的問題都給計劃生育政策帶來了新的挑戰。
如今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人口增長率極低的國家。據國家統計局《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2010年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181,其中城市為0.8821,鄉村為1.4375,鎮為1.153,均大大低于國際公認維持人口正常更替需要的總和生育率2.1??偤蜕仕竭^低,帶來的直接問題是,老齡化加快,同時勞動力總量減少,養老負擔加大。據2009年數據顯示:中國的老齡化比例已達8.3%,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7.5%。有學者判斷,從2013年開始全國勞動年齡人口將下降,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翟振武預計,中國老齡化速度在未來十年還會加速,在2021-2031年左右,由于大批老年人都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全部進入老年,最高峰時期,中國的老年人人口會達到約4億。
人口老齡化問題如此嚴重,對樓市等人口剛需產業造成了巨大壓力。近年來,房地產行業在人口紅利拐點的影響下迅速變冷,尤其在三四線城市,商品房庫存大量積壓。房地產下游家居產業也感受到了大環境變冷帶來的徹骨寒冬。然而,人口老齡化卻為智能家居這樣的新興產業帶來了更多商機。
國內的智能家居市場一直不溫不火,創業公司沒有起來,傳統廠商在大眾市場難于發力,互聯網巨頭觀望中。有人說是沒有需求,對新鮮事物接受最快的年輕群體還處在租房的階段,年齡層再向上一些的群體多數買房也不過百來平米,app控制關燈、手勢打開窗簾,走過去真的有那么難嗎?也許,智能家居的需求也許在年齡層更大一些的群落,也就是老年人。
人口老齡化和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產生了大批老年人。老齡化社會實際上為智能家居提供了一大批亟需幫助的潛在消費者。現在很多老年人因獨生子女政策,子女很多因為工作異地等原因不在身旁,缺乏足夠的贍養扶助,而老年人生活中行動不便,老年人群體也擁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來支付智能家居所需花費。
智能家居本身就有很多屬性適合老年人。比如便捷特性。
智能家居給消費者最直觀的印象是便捷。比如你剛開門進屋燈就亮了(當然鬼片里也是這樣)。與普通用戶相比,老人更需要類似的代勞功能。比如夜間自動打開的腳燈,比如幫助打掃衛生的掃地機器人。
再比如智能家居的安防屬性。
安防屬性包括了用電用氣的安全,防盜防火防意外。老人的觀察力和反應力降低,而這些部署在家中的傳感器能更好地照顧他們的安全。檢測家中電器設備的運行情況,提前告知用戶線路上的隱患。
此外家居中的傳感器(無論是動態傳感器還是類似Kinect的體感)都能檢測用戶的活動狀況,配合智能門鎖就能判斷用戶是否在家中,這樣設置一個場景:用戶在家中,但是一天中相當長的時間沒有活動了——那么可以大致判斷老人昏倒了,此時系統可以立即通知家人。
不過面向老人的智能家居產品,盡管帶來便利,交互和穩定性非常重要。簡單交互帶來的學習成本低,而設備如果出現故障,普通用戶重啟一下或許能搞定,放到老人身上就要麻煩得多。所以如果你沒有良好的穩定性,就準備好強大的客服體系上門服務。
據統計,我國的老年人口今年已經接近2億,而且這個群體正以每年1000萬的增速擴大。對這個群體來說,便捷安全智能的家用設施正是剛需。技術成熟和老齡化加重必然會推動智能家居的興起。智能家居企業在技術研發環節、產品針對對象等方面關注老年人消費群體,將成為巨大的商機和異軍突起的創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