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什么是家裝電商化?很多傳統家裝企業認為,開個網店、建個企業官網、開發幾個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自媒體,在門戶網站上做些廣告,做些百度競價或SEO推廣,就算是完成了家裝電商化,其實大謬不然,以上企業還是傳統營銷型的,只是把互聯網當作了營銷營銷中的一個渠道。筆者認為,區分傳統家裝企業和電商化家裝企業非常簡單:傳統家裝企業是營銷型的,以“我”為本的;電商化的家裝企業是產品型的,以“客戶”為本的,這才是兩者的本質區別。
什么是傳統營銷型的家裝企業?
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家裝企業都歸于這個范疇,傳統家裝企業的營銷主賣點不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的外在表現,而更多是人為包裝出來的噱頭,吸引眼球的功能遠遠大于實際內涵。傳統營銷型家裝企業一般很少有產品研發中心(設計研發、工藝研發、集成度研發等),即使有也是面子工程大過實際功能。而市場、營銷推廣部門的人員非常多,是產品研發人員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
傳統營銷型家裝企業的用戶滿意度非常低
一般在傳統營銷性家裝企業中,從老板到員工都不愿意介紹自己的朋友來自己公司裝修,因為自家的事情自家知道,非常怕因為裝修,朋友“裝”成了仇人,原因何在呢?

一、客戶獲得產品的成本非常高 首先,傳統家裝企業的運營成本非常高,如一個年銷售額過億的家裝公司:各類營銷成本占年銷售額的5-8%、小型家裝公司占比更高。市場人員、設計人員、店長、客服、工程監理等都要從家裝工程中按比例提成,這些人員的提成要占年銷售額的15%以上,店面租金、固定資產折舊、人員工資社保等,要占到年銷售額的20%以上。以上成本加起來最少要占到年銷售額的40%。一般傳統家裝企業接下來一個家裝工程,按合同金額的60%左右分包給項目經理,項目經理還要賺錢,一般在10%左右(不算增減項)。以筆者從事傳統家裝行業10多年的經驗來說,這個算法是比較精準的。也就是說,一個家裝工程,客戶支付的合同款項,最多只有50%花在了自己家里,其他都被分攤了。另外,還要加上設計師的設計費、主材回扣等,這些都由家裝客戶來買單。對家裝這樣的大件消費品來說,這個獲得成本是非常高的,就算這個家裝工程,以傳統家裝企業的眼光來說,已經是樣板工程了,客戶的滿意度也很難提高,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你花1塊錢買了一瓶農夫山泉,你會非常滿意,如果花5元錢,你的滿意度會大大降低,如果花50塊呢?相信你會非常憤怒了。
二、產品無核心競爭力,同質化嚴重 傳統家裝企業是營銷型的,營銷力比較強(網銷、電銷、終端攔截、大中小型會議營銷、報紙、電視、車身、戶外、社區廣告等,一個都不能少。),但產品研發力量非常薄弱或者干脆沒有,造成不管是北派的,南派的、滬派的,半包的,全包的,最終提供給客戶的家裝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除了用材環保些、有售后保障之外,其他方面和一個“正規點”的家裝游擊隊沒有本質區別。 三、以“我”為本來設計產品,而不是以“客戶”為本 傳統家裝企業都有一本厚厚的本公司預算清單及工藝說明,由設計師來主導客戶進行施工項目選擇。其實設計師推薦給客戶的裝修項目,有些并不是客戶必須的,甚至有些約定俗成“必須有的”也并不是客戶必須的,只不過是家裝企業盈利多的項目罷了。如:家庭裝修必須要吊頂嗎?必須要做純美學意義上的背景墻嗎?必須要把原始結構布局推倒重來嗎?就算推倒,必須要用“磚”來砌墻嗎?必須要滿墻刷防水涂料嗎?談到家居風水學,有幾個是科班出生或者受過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林林總總,太多太多。反而,一些影響到客戶長期居住安全性、舒適性的部分,因為施工較麻煩,盈利點不高,被無視了。如防火涂料、隔音保溫部分、衛生間的防水坎、踢腳線的材質等。 四、無法形成產品標準化 大型的傳統家裝企業都會有一本厚厚的工藝標準,但非常難得落地。除了前面說的硬傷---產品研發部門的缺失外,絕大多數傳統家裝企業都是采用項目經理分包制,項目經理及手下的工人和家裝公司是合作關系,不是家裝公司的正式員工,嚴格來說,中國家裝行業沒有產業工人,只有包工頭、農民工、鐘點工。他們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及培訓,都是師傅帶徒弟,也難以形成團隊歸屬感及職業榮譽感,無固定工資,無社會保障,無技術學習培訓,工作環境臟亂差,雖然收入不菲,但社會地位及社會保障非常低下,以這種業態去面對產品標準化,結果可想而知。 五、無第三方監管 傳統家裝企業的工程監理是公司員工,即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屁股決定腦袋,還是上文說過的,傳統家裝行業是營銷型的,產品研發上就已經存在很大的缺陷甚至缺失,更何談產品質量和工藝節點的監控呢? 文:劉愷 作者背景: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住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專家庫專家 武漢盛世樂居電子商務信息有限公司總經理


一、客戶獲得產品的成本非常高 首先,傳統家裝企業的運營成本非常高,如一個年銷售額過億的家裝公司:各類營銷成本占年銷售額的5-8%、小型家裝公司占比更高。市場人員、設計人員、店長、客服、工程監理等都要從家裝工程中按比例提成,這些人員的提成要占年銷售額的15%以上,店面租金、固定資產折舊、人員工資社保等,要占到年銷售額的20%以上。以上成本加起來最少要占到年銷售額的40%。一般傳統家裝企業接下來一個家裝工程,按合同金額的60%左右分包給項目經理,項目經理還要賺錢,一般在10%左右(不算增減項)。以筆者從事傳統家裝行業10多年的經驗來說,這個算法是比較精準的。也就是說,一個家裝工程,客戶支付的合同款項,最多只有50%花在了自己家里,其他都被分攤了。另外,還要加上設計師的設計費、主材回扣等,這些都由家裝客戶來買單。對家裝這樣的大件消費品來說,這個獲得成本是非常高的,就算這個家裝工程,以傳統家裝企業的眼光來說,已經是樣板工程了,客戶的滿意度也很難提高,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你花1塊錢買了一瓶農夫山泉,你會非常滿意,如果花5元錢,你的滿意度會大大降低,如果花50塊呢?相信你會非常憤怒了。

二、產品無核心競爭力,同質化嚴重 傳統家裝企業是營銷型的,營銷力比較強(網銷、電銷、終端攔截、大中小型會議營銷、報紙、電視、車身、戶外、社區廣告等,一個都不能少。),但產品研發力量非常薄弱或者干脆沒有,造成不管是北派的,南派的、滬派的,半包的,全包的,最終提供給客戶的家裝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除了用材環保些、有售后保障之外,其他方面和一個“正規點”的家裝游擊隊沒有本質區別。 三、以“我”為本來設計產品,而不是以“客戶”為本 傳統家裝企業都有一本厚厚的本公司預算清單及工藝說明,由設計師來主導客戶進行施工項目選擇。其實設計師推薦給客戶的裝修項目,有些并不是客戶必須的,甚至有些約定俗成“必須有的”也并不是客戶必須的,只不過是家裝企業盈利多的項目罷了。如:家庭裝修必須要吊頂嗎?必須要做純美學意義上的背景墻嗎?必須要把原始結構布局推倒重來嗎?就算推倒,必須要用“磚”來砌墻嗎?必須要滿墻刷防水涂料嗎?談到家居風水學,有幾個是科班出生或者受過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林林總總,太多太多。反而,一些影響到客戶長期居住安全性、舒適性的部分,因為施工較麻煩,盈利點不高,被無視了。如防火涂料、隔音保溫部分、衛生間的防水坎、踢腳線的材質等。 四、無法形成產品標準化 大型的傳統家裝企業都會有一本厚厚的工藝標準,但非常難得落地。除了前面說的硬傷---產品研發部門的缺失外,絕大多數傳統家裝企業都是采用項目經理分包制,項目經理及手下的工人和家裝公司是合作關系,不是家裝公司的正式員工,嚴格來說,中國家裝行業沒有產業工人,只有包工頭、農民工、鐘點工。他們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及培訓,都是師傅帶徒弟,也難以形成團隊歸屬感及職業榮譽感,無固定工資,無社會保障,無技術學習培訓,工作環境臟亂差,雖然收入不菲,但社會地位及社會保障非常低下,以這種業態去面對產品標準化,結果可想而知。 五、無第三方監管 傳統家裝企業的工程監理是公司員工,即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屁股決定腦袋,還是上文說過的,傳統家裝行業是營銷型的,產品研發上就已經存在很大的缺陷甚至缺失,更何談產品質量和工藝節點的監控呢? 文:劉愷 作者背景: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住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專家庫專家 武漢盛世樂居電子商務信息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