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上海開幕的SSHT 2015國際智能家居展吸引了280家智能家居廠商參與,這一數據真實地反應出目前智能家居市場的火熱。在過去的一年,包括百度、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海爾、格力等傳統家電廠商以及RICI等智能家居領域的新興企業在內,都在不遺余力地為智能家居市
場添柴澆油,從行業視角來看,這把大火似乎已成燎原之勢,然而從消費級市場來看,卻仍然差幾分火候,頗有一種“外冷內熱”的尷尬。RICI的創始人童輝在智能家居展上談到這一現象時總結了幾點阻礙行業發展的原因。一是價格因素,大多數智能家居產品價格超過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導
致產品落地陷入困局,特別是對于中國市場而言;二是產品的實用性,部分智能家居產品僅僅是為了智能而智能,缺乏足夠的實用性;三是安裝的易操作性,對大眾
消費者而言,他們并不具備相關專業技能,因此廠商要最大限度降低產品的使用門檻。除以上三個因素之外,制約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還有一些更為深層的原因,比如不同參與者介入市場的姿態和目的,相互之間存在的競合關系,以及智能家居產品整體的定位問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智能家居行業的走向。下面,我們依次來對這些因素進行剖析。方向性問題:單點切入還是全面出擊?小米CEO雷軍在去年年底宣布未來要投資100家智能硬件公司,這件事情被視為小米大規模布局智能家居市場的一個重要信號,而隨后推出的諸如空氣凈
化器設備也印證了這一預判。與此同時,小米還與美的等廠商合作推出智能空調等智能家居產品,不過這些產品所引發的市場反應與其主營業務手機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智能硬件領域,小米是個值得特別研究的案例,它是通過降低整個產品供應鏈制造成本的方式抬升產品的性價比,并通過出色的營銷手段打造出熱銷的“極
致單品”,這種被稱為“爆品思維”的模式同樣延續到了小米在智能家居市場的布局,然而由于這些產品在使用上不具備連貫性和統一性,與消費者的需求之間存在
一定錯位。舉例而言,用戶購買了小米的空凈設備和空調,但同時又要另外去購買其他品牌的智能廚電設備和安防設備,然而不同產品之間卻互不兼容,嚴格意義上
并不能稱其為智能家居。RICI創始人童輝對此有不同看法,最初RICI同樣選擇切入某一個領域,比如燈光的智能化,盡管在工業設計還是智能化程度上已經足夠領先,但當產
品成熟并推向市場之后,卻遭遇到了非常大的問題。因為用戶不可能只需要燈光的智能化,當用戶同時購買了德國的中央空調以及美國的控制系統時,問題就出現
了,因為標準不同,所以產品無法接入對方的系統。童輝認為,這是RICI曾經走過的彎路,而這樣的錯誤如今仍在許多智能家居企業中重犯。“單獨的一款產品不能叫做智能家居,只能算智能硬件,但做智能硬件就無法避免與小米這樣以低廉價格走量的巨頭競爭;唯有互通互動互聯才能稱為智能家
居,全套設備在同一時間同步推出,做到風格統一性能穩定,這是RICI的優勢所在,也是一張王牌。”相比“智能家居”,童輝更喜歡“智慧家庭”這個稱謂,
在他看來,智能家居廠商關鍵要具備研發全套系統和設備的能力,靠某個單品試圖單點突破的可能性在智能家居市場微乎其微。行業性問題:不同玩家“各懷鬼胎”無論推出如何花哨的智能家居產品,小米模式最終會回歸智能手機,因為后者是所有產品提供服務的入口和載體,它的目的在于建立“標準”,從而最大限度
地整合產業鏈資源,以提升用戶對自家產品的依賴程度。而這也是格力董明珠固執地要做手機的原因,遺憾地是格力在智能手機上并沒有多大的品牌號召力。與格力同樣看好智能家居市場的海爾走的則是不同的路線,海爾也試圖建立一套行業標準,從而吸引更多智能家居產品接入自身系統實現共贏,然而行業參與
者各自為戰的局面卻帶來一定阻力。這是傳統家電廠商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它們在大家電制造上有著小米等企業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卻在軟件上或者標準的制定上
缺乏足夠的號召力和說服力。至于百度、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它們是最有可能建立標準的玩家,但卻空有軟件優勢,而出于對風險的顧慮,即使財大氣粗的巨頭們也不會貿然介入智能家居
產品的研發,所以目前來看,互聯網巨頭布局智能家居市場的主要方式仍以APP的方式為主,比如阿里推出了阿里小智,京東則發布了智能硬件超級APP。這雖
然有助于推動行業資源的整合,但卻是個極為緩慢的過程。“中國目前智能家居的發展狀況就是硬件的智能化程度要遠遠落后于軟件,百度、騰訊、阿里都具備開發軟件的能力,京東也可以做。但是硬件的智能化卻不
盡人意。”童輝認為,這恰恰是RICI的機會所在。因為RICI具備智能家居全套系統互通互動互聯的能力,所以自然而然成為了其他玩家爭相合作的伙伴。如
果合作的足夠順利,無論對于哪一方來說都是一個互補共贏的結果。定位問題:什么人群是精準用戶?從2009年專注智能家居開始,RICI就做了極為清晰的定位,那就是做高端品牌,童輝認為智能家居就目前而言還是奢侈品,在短期內不可能讓全民都
用上,因為這個愿景太過宏大了。所以RICI選擇做金字塔頂端的高端用戶,包括品牌形象的塑造、產品的工業設計、功能設置等,都向高端靠攏。但是這又導致一個問題就是一旦增加了研發和制造成本,相應的產品售價就會被抬高,進而市場的普及率就會受到影響。同時智能家居的主要消費群體是
80、90后這些相對年輕的人群,產品的定價還要考慮到這些用戶的消費能力,這幾乎成為一個難以協調的平衡問題。關于這個問題,童輝并沒有給出確切的回
答,而是認為智能家居產品未來一定會呈現價格下滑的趨勢,RICI所能做的只是保證國際品質,同時給出一個國內用戶消費得起的價格。那么,如何實現穩定盈利又成了新的問題,童輝認為,物聯網的發展一定離不開資本的運作,RICI目前也已經開始與投資方進行接洽,希望通過融資的方式將企業快速做大,從而為國內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