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環境保護部發布的74城市空氣質量監測情況,5月份,臭氧取代PM2.5成為不少地區的首要污染物,比如,京津冀地區主要污染物為PM2.5和臭氧,長三角地區主要污染物為臭氧和PM2.5,而珠三角地區主要污染物僅有臭氧。而從7月25日至8月5日,上海已經連續12天臭氧污染,其中7天中度污染,5天輕度污染??梢哉f人們在逐漸關注到霧霾污染的同時,卻忽略了“低調”的臭氧污染。那么什么是臭氧污染?臭氧污染是怎么產生的?臭氧污染有辦法預防嗎?......等一系列問題成為網絡以及各大媒體的熱搜關鍵詞。記者通過各方面渠道了解到以下一些重要的相關信息。??一、什么是臭氧污染???一說起臭氧大家可能會疑惑,因為臭氧層是可以防止紫外線的。前幾年專家們還呼吁人們保護臭氧層,怎么一轉眼臭氧就變成污染了呢?記者通過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了解到,地球的臭氧有90%在平流層中,平流層中的臭氧能有效阻止來自太陽輻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線,保護地球的生存環境;但是如果臭氧在對流層中,也就是在市民呼吸的空氣里,它將成為“殺手”。并且,臭氧濃度越高,危害也就也嚴重甚至可以致命,因為臭氧幾乎能與任何生物組織反應,對呼吸道的破壞性很強,它會直接刺激和損害鼻黏膜和呼吸道,這種刺激會引發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所以,平常就有一些慢性的呼吸道疾病的人,在低濃度的臭氧環境下就會有誘發這些疾病。
??二、臭氧污染是如何產生的???了解了臭氧污染,那么這種亦敵亦友的污染是如何產生的?記者通過蘭禾口罩實驗室了解到,它是內燃機和發電廠等造成的空氣污染所引起的。汽車廢氣和工業排放物會釋放出一系列氮氧化物氣體(NOx)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這些都是燃燒汽油和煤的副產物。在春末、夏季和初秋陽光燦爛的高溫天氣條件下,NOx和VOC與氧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臭氧。高濃度的臭氧一般形成于炎熱的下午和傍晚,并在較為涼爽的夜晚消散。從NOx污染物產生臭氧的過程:二氧化氮分子經過陽光照射,釋放出氧原子,這些氧原子又去攻擊氧分子,從而形成臭氧。一氧化氮能夠與臭氧結合重新生成二氧化氮,此循環過程不斷重復。與其說臭氧污染,不如稱之光化學污染。汽車、工廠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吸收太陽光的能量,使原有的化學鏈遭到破壞,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過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參與光化學反應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稱之為光化學煙霧。臭氧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人們在監測這些污染物時,臭氧濃度也是最主要的指標。因此,如何治理臭氧污染的問題是一個長久的計劃,首先從我們優化空氣質量做起。??三、現價段的臭氧污染能預防嗎???知道了臭氧污染的產生過程,那么人們如何預防,如何保護自己,這也是當務之急。記者查閱大量資料沒有發現能夠幫助人們來預防臭氧污染的用品,只在少量的文獻中,有提到蘭禾口罩實驗室進行臭氧污染防護的調查和研究。記者最后聯系到蘭禾口罩實驗室的負責人曹軍進行了采訪。曹軍是國內極少數的連續12年專注于呼吸防護和口罩研究的專家,《廣州新快報》、《理財周刊》和《光彩雜志》等系列媒體都對他進行過專題采訪,他最近剛剛向《日用防護型口罩》新國標提出系列修改意見,相關專家組正在研究他的意見稿。針對臭氧的污染防護,曹軍這兩年來一直帶領蘭禾口罩的研發人員進行專項研究。曹軍指出,臭氧的污染比PM2.5的污染更難防、更難覺察到、更容易忽視掉,因此臭氧污染的危害也就更大。因為,炎熱的夏季,即使晴空萬里,尤其在大城市,只要有密集的汽車,在高溫的作用下,就會產生臭氧污染,而人們常常忽視這個污染,不做任何防護措施,因此危害更大。比較著名的事件是1955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事件,臭氧是最主要的元兇之一,當地因呼吸系統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的老人達400多人;到了1970年,洛杉磯約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紅眼病;同時也在1970年,日本也發生了東京杉并區的女高中生由于眼部和頭部疼痛被送進醫院的事情,主要原因也是臭氧污染。??怎樣進行臭氧污染的預防和防護呢?曹軍指出,臭氧濃度在一天中變化比較大,通常在太陽落山后和夜間,濃度只有幾十微克;而在夏季高溫天氣時,臭氧很容易超標,動輒達到幾百微克。由于臭氧的比重約為空氣的1.66倍,常常聚集在下層空間,所以個頭小的兒童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因此,預防臭氧污染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臭氧污染環境下,減少外出,或者避開一天的臭氧高峰段。第二,正常情況下,如果室內沒有打印機等易產生臭氧的污染源,臭氧在室內差別是很大的,因此在高溫天氣下因盡量關閉門窗。??如果在臭氧超標的天氣,需要外出辦事,應當怎樣進行防護呢?曹軍指出,由于臭氧在正常情況下,無色無味,相關性狀與空氣中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類似并混在一起,常規的治理手段很難起到效果,如果使用特殊的化學手段進行治理,又極易產生另外一種化學污染危害,而臭氧又是通過呼吸進入人體產生危害,所以目前市面上沒有專門的呼吸防護用品能夠防護臭氧污染的危害。不過,我們蘭禾口罩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通過這段時間的研究已經發現了一些能夠減少臭氧污染的方法。我們研究發現:臭氧分子量為48(2.144密度)大于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分子量28和44,同時臭氧區別于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一個重大特性是極性分子。我們嘗試了幾十種不同的吸附材料對氧氣、二氧化碳和臭氧混合氣體進行吸附,結果發現活性炭對臭氧一定的吸附作用,能夠大大減輕空氣中的臭氧污染的危害,但仍無法吸附混合氣體中的絕大部分臭氧。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蘭禾口罩的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活性炭種類的不同和半成品制法的不同也對臭氧的污染吸附效果產生較大的差異。蘭禾口罩實驗根據自身的研究結果選擇較好的活性炭種類和對活性炭吸附效果損壞最小的方法試制了一部分蘭禾活性炭口罩,經測試表明能夠減輕臭氧的污染,但效果還需要提升。今年我們蘭禾口罩實驗室已經聯合日本賀茲縣立大學和復旦大學進一步針對臭氧吸附材料深入開發和研究,爭取能對臭氧的呼吸防護能夠取得質的突破。??因此,針對臭氧的防護用品,通過對蘭禾口罩的采訪,記者這里建議大家,臭氧污染高的情況下,可以佩戴碳含量高的一次性活性炭口罩進行防護,雖然無法避免臭氧的污染危害,但目前沒有更好的防護用品前,能大大減少臭氧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