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號下午,臺城書房舉辦了以“南京文化”為主題的讀書會,南京出版社社長、編審盧海鳴老師做了主題為“品味南京”的精彩講座。明城墻里的讀書會,溫潤清涼的荷花茶,使古老的城墻沁出醉人的文化之香。
??盧海鳴老師的講座3點準時開始了,屆時書房里已經坐滿了人。他說到:“咱們這群人是在‘皇宮書房’里坐著,因為六朝時候的尚書房就坐落在城墻這兒,我這是把諸位都當做皇帝在講話呢!”如此開場白惹得大家忍俊不禁。在輕松融洽的氛圍中,盧老師步入正題,以五個關鍵詞為線索開講南京文化,這幾個詞分別為:一座“京”城、十朝都會、百年榮辱、千年纏足史、萬國建筑博物館。??一座“京”城,之所以給“京”打上引號,是因為南京不是首都,卻成為了中國近三千個縣市中唯一帶“京”字的城市。南京歷史上經過多次改名,北京為首都時它幾度被叫做“江寧”;而南京為首都時,北京也幾度改叫做“北平”。對于毛澤東為什么容許南京留著“京”字,盧老師猜可能是表達對孫中山的尊敬,也可能是對朱元璋的認同。
??六朝、南唐、大明、太平天國、民國,南京“十朝”是為此,盧老師概括它們為“三金一銀一鐵”時代。第一個“黃金時代”是六朝,孫權可以說為南京的繁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開啟了六朝人口、經濟繁盛的局面;六朝貢獻之二是文化,《世說新語》、《后漢書》等書集傳薪拓文。第二個“黃金時代”是明朝,統一天下,讓南京話第一次成為中國官方語言。第三個“黃金時代”是民國,孫中山、蔣介石也是南京歷史上難以忽略的人物。“白銀時代”南唐,貢獻在于李璟、李煜等人的詩詞,華麗多才,令人傾心。“黑鐵時代”太平天國,其對中國歷史是起到了推動作用還是相反,值得商榷。??南京歷史滄桑,百年榮辱歷歷在目。這個紫氣環繞的六朝古都,歷經興亡起伏,不禁讓人詠嘆悵惘,近百年來也難逃坎坷遭遇。它受過極大的屈辱和不幸:1842年,在這片土地上簽訂了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937年,日本侵略者對它施行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它也有過揚眉吐氣、榮耀自豪的時刻:1945年,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在此進行。它有過笑和淚、風和雨,如今又復歸平靜,帶著蒼老的氣息和記憶,靜默微笑。??從李后主首倡,到孫中山廢除,纏足劣習在中國有悠長的千年歷史。從纏足第一人的窅娘,到最后那些盧老師自己也見過的纏足老太,多少女人的血淚凝結其中,幽幽地訴著不為人知的凄涼。??盧老師還提到了南京的民國建筑,它有許多特點,最明顯的就是集多國建筑風格于一體、中西合璧。
??臨近尾聲,眾人都積極地向盧老師請教問題,并愉快地合了影,心滿意足、收獲良多地離開了書房,然那書香、茶情、文化曲音卻久久地伴著每個人,散發出悠長的余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