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盛夏,熱浪襲人,安吉縣孝豐鎮(zhèn)大邑林場里的毛竹卻被纏上了麻繩。一株株鐵皮石斛的莖從麻繩里冒出了頭,披針形翠葉緊靠著綠竹,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竹產業(yè)是安吉特色傳統(tǒng)產業(yè),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已有40多年發(fā)展史。一路推陳出新,讓安吉以全國1.8%的竹資源,創(chuàng)造著全國竹產業(yè)20%以上的產值。截至今年6月底,全縣竹產業(yè)企業(yè)達到2400余家,銷售額超過1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
大邑林場這批特殊的鐵皮石斛,就是“竹鄉(xiāng)新事”中的一部分。今年3月,在浙江農林大學教授斯金平的指導下,安吉縣首次嘗試在毛竹上種植鐵皮石斛,初獲成功后,又在6月底進行了第二批實驗。
“普通鐵皮石斛每斤市場價在3000元左右,而100斤毛竹才值30元。”安吉縣林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人員陳永華算了筆賬,全縣目前共有108萬畝竹林,今后哪怕其中千分之一種上鐵皮石斛,也能給安吉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除鐵皮石斛外,安吉縣今年還繼續(xù)拓展竹林種植,在竹林中開展花卉套種。
一根竹子,長在山上是景,藏在土里是筍,運下山來加工,就成了產業(yè)。
安吉漢洲竹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汪鳴從事竹涼席生產30多年,竹涼席如何應對出口海運兩三個月不霉變、不蛀壞的挑戰(zhàn),一直是他的心病。為此,汪鳴和浙江農林大學木材工程研究所合作進行了“功能性竹制品主材料防霉防蛀”項目研究,歷時三年,終于在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
“我們研究出一種生物防霉防蛀劑,使竹涼席至少在兩年內不會發(fā)霉腐壞,而且突破傳統(tǒng)生產方式,不再需要雙氧水!”汪鳴興奮地告訴記者,這種新型防腐劑可以應用到任何竹木產品中,且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能做到零污染、零排放。預計到今年11月,這項新技術將全面應用到生產過程中。
安吉竹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貫穿“吃穿住行”。從“以竹代棉”的竹纖維服飾、家紡,到竹葉黃酮天然飲料,再到竹根雕,安吉的竹子,從竹竿、竹葉、竹根甚至細碎的竹屑、鋸末都能廢物利用,變廢為寶。
在今年的國際建筑節(jié)能和可再生能源應用博覽會上,安吉正源塑木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憑借新型環(huán)保竹制材料大放異彩,產品宣傳資料在一個小時內就被客商們哄搶一空。這是全國唯一一家利用竹屑、鋸末等竹廢料作為原料,制作建筑材料的企業(yè)。“變廢為寶,不用釘子,沒有鋼結構,蓋成的房子可拆卸、可移動。”總經理傅淵從事竹產業(yè)20多年,擁有36個國家專利,“蓋一座30平方米的小樹屋,只需要兩天。”這些竹屑、鋸末以每噸1000元左右的價格收購后,經加工能產生平均每噸7千元的效益。
數據顯示,安吉人在一支翠竹上,已獲得1753項專利,其中911項是發(fā)明專利。 (江帆 陳毛應 張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