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江中游經濟圈的中心,武漢迎來了歷史上最佳的發展機遇,其地位日益凸顯。“未來十年,中國家具行業的發展商機將在中部,而中部的機會就在武漢”。這一評論依據從何而來,是行業人士審時度勢之后的精準預估,還是過度的自信與自賣自夸? 湖北家具業每年增速20%以上,成為不可忽視的產業 縱觀中部六省,總人口達3.61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28.1%,龐大的人口數量,帶來了巨大的消費需求。就湖北省而言,常住人口達6016.1
萬,其中武漢市常住人口達1020萬,剛性需求的推動,造就了武漢家具市場的藍海。 從產業優勢來看,2013年,湖北省家具生產企業達3500家,年產值超億元家具制造企業近30家,生產總值240億元,家具銷售額達400億元,較2012年增長52%。全省已建成總面積約450萬㎡的家具銷售市場,形成了系統化的家具銷售網絡。 在產業轉移和“1+8”城市圈兩型社會配套改革中,武漢及周邊區域逐步形成的家具產業有長足進步,在全省逐步形成了四大家具產業園,入園企業相繼投產。據統計,“十二五期間”,湖北家具業每年增速在20%以上,已在消費品工業中成為不可忽視的產業之一。 舊的發動機完成使命,武漢將成為新的經濟引擎之一 消費人群的集中加上經濟水平的大幅提升,增加了武漢市場對國際家具品牌的吸引力,不少國內外知名品牌陸續進駐武漢高端賣場,搶占市場先機。而看準中部市場發展潛力的西部、東部家具企業紛紛向中部轉移,助力中部力量的發展壯大。 “改革開放多年,之前的經濟發動機北上廣深,已經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接下來將有新的四大發動機,而武漢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武漢現在包括未來都是中國最具潛力的市場,最具有魅力的城市之一。”
簡一品牌總監游俊非常看好武漢市場的發展潛力,而武漢市場在簡一品牌的發展布局中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企業回歸扎營,把先進的模式、技術和資源帶回湖北 在地理位置上,武漢九省通衢占據地利優勢。物流的快速發展,有效縮短企業的時間成本、降低運輸費用,并增加了本地企業的競爭力。獨特的地利優勢及經濟引擎的中部轉移趨勢,吸引了不少在廣東辦廠的湖北企業陸續搬回來。這些企業的回歸,除了把規模帶回來,更把先進的思想、技術和資源帶回湖北,為湖北的發展增添了一支精湛的隊伍。 龍翔家私總經理陳兆強同樣十分看好武漢市場的發展前景,并對本土企業的長足發展充滿信心。他表示:“湖北本土品牌企業起步相對較晚,如果談總量,還達不到廣東、四川家具企業的規模。但是近十年,本土市場份額發展速度相當快。”前有大型高端賣場做銷售渠道,后有湖北家具產業園的投產做支撐,讓湖北省家具得以穩步發展。 武漢市場的發展是否足夠樂觀,機遇之外的重重阻力何在? 面對如此興興向榮的行業景觀,不難預計湖北家具企業將會迎來新的發展勢態。然而,武漢市場的發展是否真的足夠樂觀呢?作為中部省份,盡管湖北占據中心地理優勢,但始終沒有一個稱得上是“龍頭”或“領軍人物”的家具品牌出現。 對此,湖北聯樂床具總經理周毅分析,對于很多本土企業而言,可能會有一種時運不濟的感覺,湖北家具產業不像廣東等沿海地區,作為第一批改革開放的陣地,他們有非常得天獨厚的對外出口、對外信息接收的優勢。所以湖北家具企業一直以來,只能是固守本土,發展的速度相對來說較緩慢,遠遠無法和廣東的家具產業相比。 目前,湖北家具產業最大的問題,就是靠“價格競爭”,因而給湖北留下了低端家具生產基地的不良印象,拉低了企業的整體形象。湖北家具企業要做的就是提升品牌形象,使企業往良性的方向發展,并樹立一些標桿的品牌企業來帶動其它企業共同發展。 產業鏈配套性差、家具產業園不集中制約中部企業發展 除去北上廣深,相比之下,四川家具企業、家具品牌的發展可以說更為迅猛。作為四川成都家具企業代表之一,成都好迪家具營銷總監孫濤表示看好湖北市場本身的區域優勢,但湖北家具產業卻存在諸多不利發展因素,除惡性價格競爭之外,還包括產業鏈配套性差、家具產業園不集中等,這使得湖北家具產業短期內超越成都的可能性不大。 從原材料的供應開始,包括家具的專業人才、設計、包裝、銷售等整個產業鏈,湖北家具產業可以說還處于起步階段,不是很成熟。現在湖北的家具產業園雖多,但分布不集中,對于產業園的規劃,應該以大的家具產業集群為核心模式進行發展。(編輯整理/武漢新浪家居 孟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