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月,與家具人一起言談時,說起今年的市場表現,幾乎都表示并不理想,整體同比下滑。有時,他們為了佐證觀點的可信,還會列舉各類表現不佳的數據及相關賣場及品牌的現實案例。
盡管家具市場業績回落的言論沒有被喧染,但,下半年也鮮少聽說賣場與廠家振奮人心的業績增長新聞,在往年,多少總會聽到幾家斬獲佳績的消息。今年翻遍行業內各大網絡媒體,幾乎沒有近期提振人心的利好報道,著實令人不得不生疑家居市場的回落。由此想起之前一個有二十幾家店面經銷商的話來:如果這個時候還說行業增長,只能說這樣的人脫離了市場,對市場不了解,或是不負責任的在“瞎說”。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市場的冷暖,經銷商是最為敏感的群體。而作為家居賣場,尤其是還在不斷擴張的賣場,過往他們不同意家居市場回落這樣的觀點。
難得聽到的真實聲音
還好,今年終于有人敢于面對家居市場回落的現實,就此承認并發出聲音:
居然之家經營管理部經理王寧寧介紹:“10月1日至10月7日,居然之家北京店面銷售額相比去年有一點下降。”不過,王寧寧介紹說:“這是相比去年得出的數據,因為今年十一的促銷時段與去年相比不同,去年是從9月底便開始了,今年的十一活動持續到了10月12日,總體比較起來,今年相比去年基本保持持平,可能略有下降。”
城外誠家居廣場副總經理劉洋表示:“十一期間,城外誠的銷售業績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0%,但實際上還是下降了。因為今年城外誠新開設了國際家居館和中式古典家居館,增長10%的業績并不盡如人意。”
年中,居然之家總裁汪林朋也在一次設計師會議上曾言,目前是家居行業最困難的時期。
“事實上,今年五一的市場已經顯露出疲態,十一不會好到哪里去,已經是預料中的狀態。因此,五一之后不發力,而等于十一之后才意識到要發力,以便通過第四季度的發力來達成任務,基本可以說是不可能。”幾天前,在一次飯局問及第四季度的看法時,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如是分析。
深陷三大“困區”
第四季度將何去何從?是繼續在低迷中行走,還是能夠在年末翹尾?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期待。
從前三季度的表現看,今年家居賣場延續去年的低沉之風。過去存在的問題沒有好轉的跡象,可以說是“低沉持續,亮點不現”。
一、旺季不旺,促銷活動成常態,但,做不到引爆的效應。只要是節假日,賣場定是堅守“寧可殺錯,不可放過”的原則。“五一”之后,差不多每個周六日都要促銷。這也是大型的節假日促銷活動做不到引爆效應的病因。常年的促銷,賣點重復出現或是多家出現后吸引力就被沖淡了,導致了活動效果越來越不如人意。
二、空置率之困。空置率已經不再是忌諱的話題,因為是有目共暏,紙總包不住火。如今受空置率之困的家居賣場比比皆是,只是比例的多寡之別。以前空置率多存在于偏近效區或破舊的賣場,現在是連城市中心的家居賣場也會有空置率。
三、租金難再上漲。作為營收以收取場地租金單一模式的家居賣場,年增長的考核指標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出租率,其二是租金。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家居賣場的增長只能寄望于提高單位平方的租金。而受空置率之困后,增長租金成為“難題”。漲吧,空置率填不上來是一碼事,可能空置率還會再攀升。不漲,過不了考核增長的關卡。為了解決租金的問題,前提得先把空置率填上來。而填空置率的出路,只有一條:旺場。
眾所周知,家居賣場要“旺場”,只有做活動。因此,無論是要填補空置率,還是要漲租金,一定要抓住活動促銷這根救命稻草,也就是說第四季度賣場的主旋律依然是“活動”。
對活動不同的看法
樂觀派:家居賣場經常做促銷活動是必要的,因為舉辦活動就會有消費者,而逛家居賣場的消費者基本都是有需要才來的,沒有需求的人是不會去逛家居賣場的,把消費者如集過來是家居賣場的義務所在,下一步,能不能賣就看經銷商與廠家的。經常多做活動的家居賣場,經銷商不會陷入經營的困難。
消極派:如今家居賣場做活動,多數是在“走過場”,沒有太多實質的內容。無非是做幾張噴繪掛一掛,場內的經銷商再把易拉寶、X展架放一放,有時個別商家會找學生來發一發宣傳單張,就沒有其他了。除了五一、十一大型的節日外,其他的都是千遍一律,周周如此。購買家具的消費者基本都會多走幾次,每次見到的都一樣,效果也可想而知。
中間派:活動效果好與不好。要一分為二,區分看待。不是說活動做多了就沒有效果,關鍵是看宣傳、投入與執行到不底位。為什么現在多數活動沒有效果,宣傳少了,甚至沒有,譬如在當地影響力最大的媒體打廣告,不投入,或是小豆腐塊一點,就不會有宣傳的效應。還有拿出多少資金做活動,請了多少團隊“掃”小區?再有一點是促銷活動的力度,為什么之前的活動效果不錯,看看當時抽獎,抽金條、汽車等,現在有這些嗎?以前整版的廣告一做就好幾天?現在呢?
為什么現在家居賣場的促銷活動效果不好,陷入“走過場式”的圈套,主要是投入嚴重縮水與廣告宣傳嚴重縮水。
綜述
線下的家居賣場在第四季度,除了要面對被國慶促銷預先透支的市場份額,還要面臨“雙11”被線上電商蠶食市場份額的挑戰。唯一可盼的是“元旦”,只是在經歷“五一”與“十一”并不樂觀的市場表現后,“份額”更小的“元旦”能妙手回春嗎?
從以往的軌跡判斷,國慶過后,工廠回到忙明年參展的新品,經銷商在盤算堅守、放棄,還是更換品牌,那個更合算。
可見,家居賣場面臨的不僅要在第四季度做到“旺場”,還要面對新增空置率的填補,任重而道遠。
第四季度家居賣場的走勢何呈現出什么樣的圖表,答案肯定是多樣的。如同股市的走勢一樣,不同的個體,會有不同的走勢。當然,也將向“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的市場規律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