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業經歷了一拔整體行業的回暖之后,真正進入一個平穩發展的過度和調整期,回歸理性市場。展望未來,家居市場不再需要產品的單一化和銷售模式的簡單化,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的家居市場必定將以“大家居”概念引領潮流的市場,家居行業需要調整思路,積極創新,向“大家居”的主流趨勢整體邁進。
整合聯盟大家居才能形成互補優勢
不可否認,現在的市場上有很多品牌榮譽是掛羊頭賣狗肉,徒有虛名。可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榮譽都是如此。很顯然,將“馳名商標”等榮譽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并沒有一分為二地看待榮譽的特定作用。如此多的企業為了“馳名商標”等榮譽不惜代價擠破腦袋,難道僅僅是為了圖一個虛名嗎?從某種程度上說,品牌榮譽的泛濫恰恰說明了商標對于企業是多么的重要。而事實也證明,正是由于榮譽的品牌效應,國內很多企業才會迅速崛起,做大做強。
品牌認知在消費者頭腦中形成一種無形的識別器,它的基本功能是減少人們在選購商品時所花費的精力和時間。在更深一層次上,品牌又是對人們情感訴求的表達,它反映了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和消費觀念。品牌對消費者正是這樣,它以高美譽度、高強度、高沖擊力的信息,誘導消費者將注意力集中在品牌商品上,引導消費者購買品牌商品。品牌商品無不反映了一種生活方式及其價值觀念。
現今人們對產品的權威性認識度逐步提升,門企發展離不開品牌宣傳,這種宣傳可以是一個商標,也可以是一個產品獲得好評的榮譽證書。
反方:榮譽名不符實
放眼我國燈具市場,“原裝進口”、“最佳品牌”、“暢銷品牌”……幾乎無一例外地在多家燈具店看到這樣的獎牌或證書。各種“獎證”各種迷惑,使得消費者被弄的暈頭轉向,分不清東南西北。燈具市場“證書”泛濫,消費者出現“選擇障礙癥”,難以下手 。
由于一些企業成立時間不長,本土品牌又缺乏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品牌,因此就找個“榮譽”概念為自己貼上“賣點”或作為或者噱頭。這是一個行業缺乏自信、自律的表現。
品牌榮譽泛濫,將帶來三大問題:一是擾亂行業市場,名牌真假難分;二是侵犯消費者知情權,企業涉嫌虛假宣傳;三是增加成本負擔。本來是提升產品質量的好機會,現在卻變成了謀取不當利益的幌子。取消其帶來的誤解與消極影響,當是歷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