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3月23日,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地面材料及鋪裝技術展覽會開幕前夕,新浪家居在中國地板行業20年論壇暨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地板專業委員會2015年會上采訪了林產工業協會前會長張森林博士。關于中國地板業的發展,他呼吁各地板企業在新常態下意識到危機,并思考其轉型出路。

林產工業協會前會長張森林 訪談嘉賓:原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會長、現高級顧問 張森林 訪談地點:上海市證大麗笙酒店 訪談時間:2015年3月23日 記者:新浪家居 張玙 新常態下,地板企業需適應驅動要素轉變 【新浪家居】地板行業經歷20余年的發展,目前是在怎樣的一個階段? 【張森林】第一,地板業生產真正的大規模機械化是從1995年開始,這20年中國形成了4億多平方米/年的地板銷售市場。目前中國不僅能生產地板,也能出口地板,已成為了世界上的地板生產和出口大國。 第二,地板業是林業部門最挨近市場的行業。過去林業部門是資源決定走向。在過去計劃經濟很強的時代,我國形成了以資源導向為主的發展模式,而實際從現代經濟學上來看,真正決定市場的應該是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 第三,從公司質量來看,有木地板產銷的國內上市公司已約有十家左右了。上市公司進入金融資本市場標志著市場發展的新階段。但是現在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新常態下,地板業被迫面臨發展方向的轉折。在轉折時期最要害的點是,從低級的要素驅動轉向高級的要素驅動。低級要素驅動是勞動力、資源、土地,高級要素驅動則是人力資源、技術、信息。現在大量的小企業無法適應這樣高級要素驅動的時代。在高速發展時期,百分之十幾、二十幾的GDP增長情況下,企業很容易生存,但現在的經濟新常態對這些企業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 產能過剩嚴重導致必有企業被淘汰 【新浪家居】現在是否存在產能過剩情況? 【張森林】產能過剩已經非常厲害。過去我們有一個數據統計,中國至少有5億多平方米的生產能力,而我估計目前這還有所增加到6億多了。但現在我們只有4億多的銷量,那就等于存在30%-50%的產能過剩。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有個說法,在產能過剩15%以內時,是有利于產業鏈中的優勝劣汰,是健康的自我修復。但當產能過剩達到30%-50%時,那便一定會伴隨著全行業虧損及大量被淘汰的企業,這是很難避免的。我估計會有30%的企業被淘汰,這個過程一定會經過。 企業非轉型不可 【新浪家居】那企業是如何應對的? 【張森林】目前有一個趨勢是單一產品(建材、家居)向綜合整體家居發展,從制造加服務的綜合,從批量生產到定制化的改變。目前還未看出哪個企業做成功了,但這個方向是確定無疑的。多數企業無法適應這種變化,那么不能適應這種變化的企業遲早會成為附庸或死亡。這個前景是很殘酷的,但這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也是無法改變的。 還有一個很可怕的事實是,經一些權威研究機構研究,中國房地產銷售達到全國人均1平米,住宅存量達到戶均一套的水平。一些權威學者認為這標志著房地產發展到了巔峰。我認為在這個階段,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都可能出現波動。中國每年蓋的房子占全世界新房建筑的一半,鋼鐵、水泥等生產量占全世界的40%,當前端消費走到了拐點時,對相關行業消費的需求就會繼續向下走。這對地板行業的影響是無法避免的,并迫使地板企業非轉型不可。而中國大部分地板企業都是民營企業,企業家們能否意識到這種危機則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未來的五年到十年仍是地板企業非常艱難的一個時期,我呼吁企業能意識到上述我所說的問題,積極轉型。

林產工業協會前會長張森林 訪談嘉賓:原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會長、現高級顧問 張森林 訪談地點:上海市證大麗笙酒店 訪談時間:2015年3月23日 記者:新浪家居 張玙 新常態下,地板企業需適應驅動要素轉變 【新浪家居】地板行業經歷20余年的發展,目前是在怎樣的一個階段? 【張森林】第一,地板業生產真正的大規模機械化是從1995年開始,這20年中國形成了4億多平方米/年的地板銷售市場。目前中國不僅能生產地板,也能出口地板,已成為了世界上的地板生產和出口大國。 第二,地板業是林業部門最挨近市場的行業。過去林業部門是資源決定走向。在過去計劃經濟很強的時代,我國形成了以資源導向為主的發展模式,而實際從現代經濟學上來看,真正決定市場的應該是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 第三,從公司質量來看,有木地板產銷的國內上市公司已約有十家左右了。上市公司進入金融資本市場標志著市場發展的新階段。但是現在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新常態下,地板業被迫面臨發展方向的轉折。在轉折時期最要害的點是,從低級的要素驅動轉向高級的要素驅動。低級要素驅動是勞動力、資源、土地,高級要素驅動則是人力資源、技術、信息。現在大量的小企業無法適應這樣高級要素驅動的時代。在高速發展時期,百分之十幾、二十幾的GDP增長情況下,企業很容易生存,但現在的經濟新常態對這些企業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 產能過剩嚴重導致必有企業被淘汰 【新浪家居】現在是否存在產能過剩情況? 【張森林】產能過剩已經非常厲害。過去我們有一個數據統計,中國至少有5億多平方米的生產能力,而我估計目前這還有所增加到6億多了。但現在我們只有4億多的銷量,那就等于存在30%-50%的產能過剩。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有個說法,在產能過剩15%以內時,是有利于產業鏈中的優勝劣汰,是健康的自我修復。但當產能過剩達到30%-50%時,那便一定會伴隨著全行業虧損及大量被淘汰的企業,這是很難避免的。我估計會有30%的企業被淘汰,這個過程一定會經過。 企業非轉型不可 【新浪家居】那企業是如何應對的? 【張森林】目前有一個趨勢是單一產品(建材、家居)向綜合整體家居發展,從制造加服務的綜合,從批量生產到定制化的改變。目前還未看出哪個企業做成功了,但這個方向是確定無疑的。多數企業無法適應這種變化,那么不能適應這種變化的企業遲早會成為附庸或死亡。這個前景是很殘酷的,但這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也是無法改變的。 還有一個很可怕的事實是,經一些權威研究機構研究,中國房地產銷售達到全國人均1平米,住宅存量達到戶均一套的水平。一些權威學者認為這標志著房地產發展到了巔峰。我認為在這個階段,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都可能出現波動。中國每年蓋的房子占全世界新房建筑的一半,鋼鐵、水泥等生產量占全世界的40%,當前端消費走到了拐點時,對相關行業消費的需求就會繼續向下走。這對地板行業的影響是無法避免的,并迫使地板企業非轉型不可。而中國大部分地板企業都是民營企業,企業家們能否意識到這種危機則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未來的五年到十年仍是地板企業非常艱難的一個時期,我呼吁企業能意識到上述我所說的問題,積極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