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和商家玩價格游戲,無需陷入討價還價的漩渦,這一直業主們對家居市場的期望。然而,在315連續不斷的家居促銷活動背后,小編卻發現,同一產品在不同家居城,標簽上價格并不統一,實際售賣價格更是因消費者的砍價水平而定。同一件產品,到底有幾個價格,什么時候買折扣最低?
315期間,小編走訪各大家居賣場,各類促銷招牌迎面而至。“這套沙發是按照標簽上的價格賣嗎?”某品牌導購回復說:“還能再打折,在‘標價’上打7.8折。”“如果不在節假日買,標簽上價格還能便宜嗎?”導購答:“可以,平常會在標價基礎上再打9折。”走訪中,面對相同的詢問,商家給出的答案各不相同。某家具品牌導購表示,標簽上是9折的價格,一般不變,但平常很少按標價賣,每個周末或特殊節假日都會另有折扣。
業主王女士表示,“商家的折扣都不一樣,不僅要挑樣式,還得做筆記、算賬、砍價,腦子里都亂了”。她還發現,工作日、周末和特殊節假日,同一品牌的折扣相差不少,不想花冤枉錢,還是得多逛多算多比較。至于“明碼實價”,她直言,聽說過,但很少有商家按“標價”賣,而且有些品牌在不同賣場的標價和折扣都不相同,她感覺,買家居產品,“是世界上最熬人的事情”。
標價即售價,明碼實價。對于品類繁多的家居產品來說,如此簡單直接的購買方式,的確可免去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折扣心理戰”,讓人省心省力。然而一位家具品牌負責人卻向頭條君表示,“標價即售價”的確能解決許多問題,但在實操階段存在困難。比如,一個成熟品牌產品更新換代快,產品有幾萬件有余,如果將每件產品的原價和折扣價都統一上報管理,費時費力,也容易出現錯漏。而另一個施行明碼實價的品牌則稱,品牌內部價格管理體系如果是健全而嚴謹的話,隨時上報新品價格,也并不那么難,關鍵看品牌的決心。
小編認為,家居產品價格體系混亂,給這個行業造成了長久的“信任危機”,先抬高,再打折,這種行為不僅令消費者煩躁不安,實際上也給品牌把關質量埋下了隱患。隨著消費者成熟,品牌和品質將更能左右他們的選擇,靠價格戰生存,并非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