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網上買東西成了人們的一種消費習慣,各種網購平臺層出不窮,就連微信朋友圈里也到處都是各種購物信息。但是,網購維權卻因其困難重重,成了消費者心中難以言說的痛。最近,本報3.15消費投訴臺就接到了不少讀者關于網購維權的投訴。
網購商品有破損商家拒絕換貨不理人
春節前,市民成女士在淘寶網上一家“im國際品質”的網店花40元買了一個水蒸氣噴霧器。“收到包裹打開包裝時,我就發現噴霧口上面有一道裂縫,大約一厘米長,非常明顯。”雖然這道裂縫并不影響使用,但是新買的商品有瑕疵,讓成女士覺得心里不舒服。成女士與網店的售后服務人員進行了聯系,希望能夠退換貨。但售后人員對成女士的要求并未明確答復,只是一再提醒她立即確認收貨。“我以為,對方的意思是確認收貨后再進行退換,沒想到等我確認完,他就再也不回復消息了。”這讓成女士感到十分氣憤。
隨后,成女士按照淘寶網的流程申請了售后服務,還對商品損壞處進行了拍照取證,上傳了圖片,要求換貨。但是,賣家卻以促銷打折、價格不對為由拒絕了成女士的維權申請。之后,成女士多次給賣家發信息要求協商此事,均石沉大海。“時間一長,我也懶得再找他們,為40塊錢浪費那么多精力有點不值得,這次就當買個教訓。”成女士的維權就這樣不了了之。
昨天,記者特意登錄了這家網站主頁,成女士購買的商品已經下架。記者試圖用旺旺聯系賣家了解情況,對方始終沒有回復。
微信購物吃大虧1萬5千元貨款有去無回
市民劉小姐通過微信認識了一個專做代購的賣家彭某。1月25日,劉小姐和彭某聯系,想買一塊18K的金表。彭某答應以一萬五千七百元的價格幫忙代購,并承諾劉小姐將在2月10日前收到貨。但是,到了2月10日,劉小姐并沒有收到代購的金表。彭某解釋說,由于渠道問題,金表無法代購,希望劉小姐能夠取消訂單。劉小姐答應取消,提醒對方盡快退款。
但直到三月份,劉小姐始終沒有收到退回的貨款。再次聯系賣家,對方又改了說法。“他說金表的代購又能進行了,只是手上的現貨需要先維修一下才能給我。”對此,劉小姐很氣憤,“花1萬多元買的手表,竟然是一件有瑕疵的商品,我不可能接受。”于是,劉小姐多次要求對方退款。然而,對方卻拒絕退款。無奈,劉小姐只得報警。
消保委:網絡維權難處重重
“目前,網絡購物越來越普遍,也成了一種時尚,但是網購維權卻存在很多難點。”市消保委金牌調解員曹凌霄先生表示。
據曹凌霄介紹,網絡消費維權之難,首先難在賣家和買家多數是異地。異地購物時,買賣雙方多數是靠電話、短信、阿里旺旺等進行溝通,并不能完全了解對方和商品的真實情況。買家如果不知道賣家的真實姓名和地址,投訴主體難以確定,維權自然就很難。
其次,網上購物取證很難。和普通實體店相比,網上購物的證據多數是網聊記錄、電子貨單等,這在取證和保存證據方面都極其不便。
另外,網購情況下,商品的質保維修也面臨挑戰。在實體商店,商品質保期一般從購買之日算起,可是網上購物需要通過快遞送貨,與購買時間存在時間差,很多消費者拿到商品時可能距離購買日期已經有幾天時間了,這就間接縮短了質保期。
“網絡購物遇到質量問題,多數還是建議消費者和店家進行溝通協商,進行退換貨處理,如果店家拒絕協商,消費者可以向第三方購物平臺投訴。”曹凌霄表示,在朋友圈購物維權顯得特別難,就是因為沒有第三方平臺的支撐,消費者經常陷入投訴無門的窘境,只能選擇向警方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