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樂善好施、凡人善舉”成為一個城市大多數人的生活理念時,當“誠實守信、尊老愛幼”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時,真善美的文明之花就會在這個城市深深扎根。承德,就是這樣一座城市。
時下的承德,行走在各交通干道上,經常可見手拿小紅旗的公共文明引導志愿者在協助疏導交通;在車站你會碰到熱情的青年志愿者為你提供服務;漫步景區景點,有什么疑問你可以在學雷鋒志愿服務崗得到解答……數以萬計的志愿者,用行動譜寫出一曲曲服務社會、支持發展的動人樂章。
“志愿者”這一名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承德人所熟悉。這不僅是一種身份標簽,更成了植根于承德人心里的一種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共建美好家園,共享美好生活”日漸成為廣大市民共同追求的目標。
完善志愿服務 溫暖涌動全城
在離開雷鋒的日子里,雷鋒精神卻從未離開。半個多世紀以來,雷鋒精神在承德薪火相傳,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時刻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與雷鋒精神一脈相承。作為新時期的“雷鋒”——志愿者,正活躍在我市的街道社區,用自己的真情奉獻,接力和踐行著雷鋒精神。
3月4日,來自全市26個單位和部門的志愿服務隊伍,以清潔環境、撿拾垃圾、清除街頭小廣告、組織開展保護母親河志愿服務活動等方式,在全市范圍內集中開展“生態承德、美麗家園”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這只是我市眾多志愿服務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把志愿服務活動作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特別是在2012年成立了以文明單位為主體的直屬志愿服務總隊,有效地解決了過去志愿服務活動存在的松散、零碎、單一等缺陷,實現了志愿服務制度化、品牌化、常態化。截至目前,我市在文明單位中組建了由17600名志愿者參與的560支志愿者服務隊,成為志愿服務活動的主力軍,形成了“部門主導、上下聯動、快速反應、規范高效”的志愿服務格局。這一做法得到中央文明辦的肯定,被確定為全國志愿服務活動三大典型模式之一。
以真情奉獻社會,用行動傳遞溫暖。時下的承德,在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群體身邊,在每一個能夠體現城市形象的地方,都能看到志愿者們積極參與、真情奉獻的活躍身影。
搭建活動平臺 服務有的放矢
幫助貧困大、中、小學生460多名;為貧困學生和貧困家庭發放新衣服1萬件,舊衣服約15萬件……這些都是先后榮獲河北省優秀志愿者服務品牌、承德市優秀志愿者組織榮譽稱號的隆化愛心聯盟發起的公益活動。目前參加該聯盟公益活動的成員已經達到1300多人。
像“隆化愛心聯盟”這樣的志愿服務平臺,我市還有好多。近年來,我市結合群眾的現實訴求和實際需求,通過不斷豐富志愿服務內容,創新志愿服務形式,拓展志愿服務領域,策劃和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影響力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為志愿服務搭建了一個又一個平臺,帶動人們主動自覺地參與到志愿服務和道德實踐中。
眾多活動的開展,使我市“雷鋒”的影子無處不在,各社區建立起70個志愿服務工作站,在城市主要交通路口、景區景點、車站設立125個志愿服務崗,在各級醫院、市紅十字會、中心血站、殘疾人聯合會、聾啞學校、敬老院等地建立起60個志愿服務基地。
通過打造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平臺、新陣地,使志愿服務延伸到基層社區,拓展到社會組織,覆蓋到各個領域,培育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風尚,在全社會形成了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進步的濃厚氛圍和人際關系,傳遞和匯集了社會正能量,使我市成為處處洋溢愛心的幸福家園。
建立長效機制 雷鋒精神永遠延續
學習雷鋒精神,開展志愿服務,就要給“雷鋒”一個常住戶口, 別讓“雷鋒”三月來了四月走。
去年3月1日,市文明辦下發了《2014年在全市開展“關愛家園——志愿服務四季行”活動的安排意見》,制定了承德市志愿服務全年活動任務表,按全年四個季度分別設置“春風送暖,關愛自然”, “清涼夏日,文明旅游”, “秋高氣爽,低碳環保”,“情暖寒冬,鄰里互助”四個方面的志愿服務活動。
“志愿服務四季行”活動的開展只是我市不斷探索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的一例。為推進志愿服務活動的常態化,市文明辦積極探索完善志愿服務工作招募、培訓、管理、服務、激勵等機制,先后制定了《承德市直屬志愿服務總隊章程》、《承德市志愿者管理辦法》、《承德市志愿者注冊辦法》、《承德市志愿服務考核認證》、《承德市志愿者考評激勵機制》等制度,不斷實現志愿服務創新發展、常態化發展。
“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是新時期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有效載體。”市文明辦負責同志介紹,在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的同時,我市還把集中活動與經常性活動相結合,做到了在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特色活動;根據行業特點,開展專業服務;通過精準對接,開展共建幫扶等。通過長短結合,點面結合,我市志愿服務做到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季季有特色,真正實現常態化、規范化和實效化。
在一言一行之間,把愛心播撒,把文明傳遞。承德志愿者用亮麗的風采,推動城市文明向更高層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