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所購買的產品,往往以為付款了有了發票和證書,就算是放心了,據有關人士透露消費都存在未知的危險性,商家只考慮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把消費者該享有的權益都拋之腦后。小編對木門行業頻頻發生的事件總結出了三大“危險門”,此現象對木門行業,甚至整個家居行業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阻礙。
延誤門
案例:在本地訂購了四川產的某品牌室內門,與商家約定好45天到貨,但約定期已到,商家卻沒有消息,打電話詢問,才被告知:“貨發錯了,60天才能到。”已經交了近2000元的預付款,時間又被拖延了這么久,除了退款難,即使真退了,還需要再去市場上重新選擇、訂購產品,時間很緊迫。不少商家也是拿捏住消費者的這一心思,在初期盡量讓多交預付款,對產品加大口頭宣傳,弱化消費者對合同書面的認真比對。
不同款式、不同材質、不同顏色,木門產品極具個性化,出于成本的考慮,商家也不會貿然庫存許多產品。在家具展廳里,產品的材質、顏色、尺寸都可以更改和設計,消費者看中某個產品,定好款式、尺寸后,可直接讓廠家定做,到貨時間要30~45天左右。木門產品的送貨周期與生產企業的生產實力、安裝配送能力密切相關,一般小企業,根本無法保障。
建議:為避免交完預付款后被動,應盡量選擇大品牌的產品,售后保護機制更為完善。預付款盡量不要給太多,出現問題后,可向品牌所在賣場反映,多重保障。
退貨門
案例:本來專賣木門的店,由于產品陳列的需要,有了“陪襯”不同木門的其它產品。看看展廳里,外觀看似沒有多大不同的木門,再對比其它外形討巧的“陪襯”產品,作為消費者的你,不禁為此心動。商家自然是想你兩者一起購買,但你偏偏只想要作為“陪襯”的產品。
這樣的產品一旦出手,發現質量問題后,要求換貨或退貨就不那么容易了,本來就不靠這一項賺錢,商家還會費工夫再搭理你嗎?再者,糾纏多了,商家可能撂下一句話“想退就退吧”,但面對早已搭配好的木門風格,日后再重新采購面臨的延期、再搭配、再討價還價帶來的“折磨”,你甘心就這樣算了?
建議:想將這樣的“配菜”抱回家,首先要考慮日后享受的售后服務,所以還是去專門的銷售場所選購專業的產品,這樣更有針對性,也更有質量保障。另外,還應及時在銷售單據上寫明。
承諾門
案例:買之前,商家態度親切,服務周到,喝了人家的茶、看了人家的笑臉后,決定先定下來。此時,銷售人員如再加送配飾品等,你通常就會立刻預付幾百、上千元的定金。而對于銷售人員口頭的種種承諾,你只是聽在心里,卻忘記記錄在案。到貨之后,要求必須交齊全款才能安裝。安裝之時,不是承諾的贈品全不見蹤影,就是產品瑕疵不斷,與展廳樣品大相徑庭。再找商家,由于貨款已結清,商家態度冷淡許多,前期承諾一概不認,或互相推諉扯皮。
建議:在購買過程中,交付預付款之前,如果后期不想空口無憑,就把商家的所有口頭保證落實到書面合同上,還要注明一旦承諾無法兌現,商家應付的責任或賠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