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家居楊毅采訪編輯】葉錚,上海泓葉室內咨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設計總監。首批入選美國INTERIOR DESIGN China“名人堂”。2013年以來,葉錚在上海一下子完成了兩座精品酒店——錦江都城達華酒店與都城外灘經典酒店——均為M-Hotel品牌酒店。本身就是上海人的設計師在其中傾注了上海印象在其心中的積淀。
新浪家居專訪葉錚

問:錦江都城達華酒店是一個舊建筑改造項目,其前身達華公寓由著名匈牙利建筑師烏達克設計,被譽為遠東第一公寓。請問您作為上海人,是否在接受這個項目之前就對這座建筑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感情?您覺得這座老建筑最美,或者說最有價值的地方是什么? 答:達華公寓始于1935年,幾經改變,目前所保留的原況已十分有限,基本上只有建筑立面。在接受這項目前,對它僅有初淺了解,也談不上感情。如今看來,該建筑最有價值之處,仍在于它的建筑手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顯得十分現代的,引入了一些新觀念,對滬上建筑有影響。 問:建筑改造中建筑師總是要面臨一個對“過去”的取舍。請問您在這次改造中“取舍”的標準是什么?是否遇到過困難? 答:早已沒有“取舍”的可能,因為破壞嚴重,連“保”都來不及,能留下的,都被留下了。此外,通過兩張舊照片,引導我在本次設計中,努力尋找當時的片斷,以示對老建筑的尊重。如一層大堂的弧型拱洞及吊頂上的木質格柵等。 問:我在兩座M-Hotel的項目簡介里看到這樣一段話:“將歲月回味與主觀意象相結合,產生時空交錯的舞臺戲劇感,通過空間的再創造,來詮釋上海特有的城市氣息。”能否請您詳細介紹一下您設計中能體現歲月回味的主觀意象有哪些?您所認為的上海特有的城市氣息是什么樣的?是如何表現的? 答:我所表達的是上海意像,是一種上海印象在我心中的積淀,這也許是極為主觀的。這樣的表達沒有具像的前入為主,而是一種內心感受,一種對空間氣息的綜合體驗,通過其“色”、“光”、“質”、“型”等因素,試圖詮釋一個心中的上海,并且是位處外灘與南京東路交匯處,這樣一個特殊的地理環境,而這種城市氣息也較難通過精準的文字概念來表述。同樣兩處在上海的精品酒店,因地理環境的差異,設計表現出對上海城市不同的印象。 問:兩座M-Hotel的改造包括了室內、建筑和景觀,請問您是如何處理這三個維度之間的關系的? 答: 設計是一個系統,特別是酒店設計建筑、景觀、室內都在表達這個系統的不同側面,只有綜合考慮,才能有強烈的整體效果。如今的設計越來越將室內外空間一并設計,景觀也日趨顯得重要。因而,只有進一步解除專業界線,才能獲取新的設計體驗。 問:請您推薦幾個M-Hotel中特別值得一看的設計細節。 答:M達華,主要體現都市式的輕松閑雅,同時注入時尚創意的設計手法,更顯酒店的品味。如大片的無邊到影池,成為大堂公共區域的一大特色;又如客戶的布局,使圓潤的光暈透射盥洗區的漸變玻璃,讓人有一種旭日東升或清涼明月的體驗。 相反M外灘,主要體現一種多樣文化的歷史交融,對空間梳理的理性秩序,其光色的低沉優雅、陳設的個性象征,無處不散發出時空交疊的感受,恍如夢醒隔世! 問:作為中國第一代室內設計師, 您親身經歷了中國室內設計從空白到專業的過程,您怎么評價自己這二十多年來的設計理念?是否隨著時代也有所成長變化? 答:我們的發展大約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主要解決設計的基礎問題和技術問題,并建立一套設計管理的標準。第二期,深化對設計的認識,主要反映在概念與過程表述的研究中,是設計的理性發展階段。第三期,希望設計進入更為內心化體驗與詩意化表達的境界,追求場所精神。 問:您認為最美的設計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答:2000年前,古羅馬著名建筑理論家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提出作為好設計所具備的三條經典原則:“堅固”、“實用”、“美觀”。而當代的建筑發展,似乎早就超越了這三條原則,我認為一個好設計,如今應具備如下三條原則:“節制”、“謙和”、“優雅”。“節制”體現價值觀。“謙和”體現廣意的尊重與敬畏“優雅“仍是人類對富有理性與涵養的美感追求。 問:您的項目中有大量的酒店設計,請問您認為酒店設計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因素? 答:因需定位,因地制宜。 項目名稱:METROPOLO HOTEL 達華都城酒店 建設面積:10000㎡ 坐落地點:上海市長寧區延安西路918號 竣工日期:2013.11 項目特點: 該項目位于市中心長寧區延安西路,擁有各類特色房和套房等110余套,分別由紅、綠色調構成“旭日”與“清月”兩大系列。而建筑內園中大片的無邊靜水池、垂直綠花、竹徑小道等,則構成了達華花園景觀的又一大特點,如此一個鬧中取靜的花園設計,充分將室內環境同室外景觀緊密聯系,相得益彰,由此,上世紀初烏達克的建筑,在這片綠蔭水景的呼應下再獲新生。



項目名稱:M-Hotel都城外灘經典酒店 坐落地點:上海南京東路98號 建筑面積:12000㎡ 竣工日期:2014.8 項目特點: 該項目位于上海南京東路外灘交匯口。該項目是整合建筑和室內的一體化設計。建筑由前后兩幢樓組成,共計一萬余平方米。原建筑是辦公空間,改建后的酒店,主要功能有底層門廳、二層大堂、咖啡廳酒吧、餐廳、健身及各類客房110套。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著精品酒店的總體設計方向,設計追求東西方文化的共生,進行意象設計,將歲月回味與主觀意象相結合,產生時空交錯的舞臺戲劇感,通過空間的再創造,來詮釋上海特有的城市氣息。





問:錦江都城達華酒店是一個舊建筑改造項目,其前身達華公寓由著名匈牙利建筑師烏達克設計,被譽為遠東第一公寓。請問您作為上海人,是否在接受這個項目之前就對這座建筑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感情?您覺得這座老建筑最美,或者說最有價值的地方是什么? 答:達華公寓始于1935年,幾經改變,目前所保留的原況已十分有限,基本上只有建筑立面。在接受這項目前,對它僅有初淺了解,也談不上感情。如今看來,該建筑最有價值之處,仍在于它的建筑手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顯得十分現代的,引入了一些新觀念,對滬上建筑有影響。 問:建筑改造中建筑師總是要面臨一個對“過去”的取舍。請問您在這次改造中“取舍”的標準是什么?是否遇到過困難? 答:早已沒有“取舍”的可能,因為破壞嚴重,連“保”都來不及,能留下的,都被留下了。此外,通過兩張舊照片,引導我在本次設計中,努力尋找當時的片斷,以示對老建筑的尊重。如一層大堂的弧型拱洞及吊頂上的木質格柵等。 問:我在兩座M-Hotel的項目簡介里看到這樣一段話:“將歲月回味與主觀意象相結合,產生時空交錯的舞臺戲劇感,通過空間的再創造,來詮釋上海特有的城市氣息。”能否請您詳細介紹一下您設計中能體現歲月回味的主觀意象有哪些?您所認為的上海特有的城市氣息是什么樣的?是如何表現的? 答:我所表達的是上海意像,是一種上海印象在我心中的積淀,這也許是極為主觀的。這樣的表達沒有具像的前入為主,而是一種內心感受,一種對空間氣息的綜合體驗,通過其“色”、“光”、“質”、“型”等因素,試圖詮釋一個心中的上海,并且是位處外灘與南京東路交匯處,這樣一個特殊的地理環境,而這種城市氣息也較難通過精準的文字概念來表述。同樣兩處在上海的精品酒店,因地理環境的差異,設計表現出對上海城市不同的印象。 問:兩座M-Hotel的改造包括了室內、建筑和景觀,請問您是如何處理這三個維度之間的關系的? 答: 設計是一個系統,特別是酒店設計建筑、景觀、室內都在表達這個系統的不同側面,只有綜合考慮,才能有強烈的整體效果。如今的設計越來越將室內外空間一并設計,景觀也日趨顯得重要。因而,只有進一步解除專業界線,才能獲取新的設計體驗。 問:請您推薦幾個M-Hotel中特別值得一看的設計細節。 答:M達華,主要體現都市式的輕松閑雅,同時注入時尚創意的設計手法,更顯酒店的品味。如大片的無邊到影池,成為大堂公共區域的一大特色;又如客戶的布局,使圓潤的光暈透射盥洗區的漸變玻璃,讓人有一種旭日東升或清涼明月的體驗。 相反M外灘,主要體現一種多樣文化的歷史交融,對空間梳理的理性秩序,其光色的低沉優雅、陳設的個性象征,無處不散發出時空交疊的感受,恍如夢醒隔世! 問:作為中國第一代室內設計師, 您親身經歷了中國室內設計從空白到專業的過程,您怎么評價自己這二十多年來的設計理念?是否隨著時代也有所成長變化? 答:我們的發展大約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主要解決設計的基礎問題和技術問題,并建立一套設計管理的標準。第二期,深化對設計的認識,主要反映在概念與過程表述的研究中,是設計的理性發展階段。第三期,希望設計進入更為內心化體驗與詩意化表達的境界,追求場所精神。 問:您認為最美的設計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答:2000年前,古羅馬著名建筑理論家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提出作為好設計所具備的三條經典原則:“堅固”、“實用”、“美觀”。而當代的建筑發展,似乎早就超越了這三條原則,我認為一個好設計,如今應具備如下三條原則:“節制”、“謙和”、“優雅”。“節制”體現價值觀。“謙和”體現廣意的尊重與敬畏“優雅“仍是人類對富有理性與涵養的美感追求。 問:您的項目中有大量的酒店設計,請問您認為酒店設計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因素? 答:因需定位,因地制宜。 項目名稱:METROPOLO HOTEL 達華都城酒店 建設面積:10000㎡ 坐落地點:上海市長寧區延安西路918號 竣工日期:2013.11 項目特點: 該項目位于市中心長寧區延安西路,擁有各類特色房和套房等110余套,分別由紅、綠色調構成“旭日”與“清月”兩大系列。而建筑內園中大片的無邊靜水池、垂直綠花、竹徑小道等,則構成了達華花園景觀的又一大特點,如此一個鬧中取靜的花園設計,充分將室內環境同室外景觀緊密聯系,相得益彰,由此,上世紀初烏達克的建筑,在這片綠蔭水景的呼應下再獲新生。




項目名稱:M-Hotel都城外灘經典酒店 坐落地點:上海南京東路98號 建筑面積:12000㎡ 竣工日期:2014.8 項目特點: 該項目位于上海南京東路外灘交匯口。該項目是整合建筑和室內的一體化設計。建筑由前后兩幢樓組成,共計一萬余平方米。原建筑是辦公空間,改建后的酒店,主要功能有底層門廳、二層大堂、咖啡廳酒吧、餐廳、健身及各類客房110套。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著精品酒店的總體設計方向,設計追求東西方文化的共生,進行意象設計,將歲月回味與主觀意象相結合,產生時空交錯的舞臺戲劇感,通過空間的再創造,來詮釋上海特有的城市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