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運動腕帶、智能眼鏡甚至是智能服裝,已經成為目前最新潮的電子設備類型,幾乎每個電子設備廠商都已經或計劃進入這個領域,其中包括蘋果、三星、谷歌這樣的巨頭。但顯然,可穿戴設備依然處于發展中狀態,消費者仍處于觀望狀態,只是行業內的看好和炒作,讓可穿戴設備一直處于高曝光率的狀態下。那么,究竟怎樣的可穿戴設備能夠讓消費者產生真正的購買欲?一起來探討一下。
時尚度和功能性的平衡

Techradar的編輯認為,具有時尚設計的可穿戴設備是一個有效的發展趨勢,但真正要想讓消費者掏腰包,還需要平衡功能性。比如,目前市場中一些僅僅配備LED燈提醒的智能戒指,由于功能簡單,實際上并不會吸引大量用戶。智能手表同樣存在類似問題,極簡設計的智能手表看上去很接近普通手表,但功能簡單;功能較強的智能手表則過于“極客”,即便功能豐富也不具有實穿性,兩種產品形態都不夠完美,所以消費者寧愿購買一塊經典、具有收藏和升值價值的瑞士手表。 目前,Apple Watch、LG Watch Urbane等新型智能手表,是少有的兼顧時尚與功能的產品。一方面,它們的設計更加精美、適合多場合佩戴,并且能夠方便地更換不同材質的表帶,或是具有黃金限量版本;一方面,它們提供了令人感興趣的豐富功能,只是電池壽命依然是一個潛在的問題。 真正方便的使用體驗
不論是智能手表、智能眼鏡,其核心體驗都是“第二屏”體驗,即在用戶不方便拿出手機查看的時候,提供一種“Hands Free”(解放雙手)的設備使用體驗。但事實上,這種體驗并沒有很好地呈現給用戶,所以廠商們仍需要不斷探索。 Android Authority認為,智能眼鏡等產品需要解決社會認可問題,第一代谷歌眼鏡的失敗也證明了這個論點,將夸張的攝像頭集成在眼鏡上,很多時候無法在公共場合使用,還需進一步完善設計、并推動社會立法和使用規則。 Techradar則表示,不論是智能手表、眼鏡,提供的所謂“通知”功能并不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因為消費者從口袋里掏出手機查看、操作,實際上僅需幾秒鐘,并不算十分麻煩。德國消費調研公司曾發布了一項關于可穿戴設備的調研報告,顯示有三分之一的用戶在佩戴可穿戴設備6個月后,便會放棄使用。這也從一個角度證明,可穿戴設備需要更方便的使用形態,而不是負擔。 合適的價格 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的報告顯示,大多數消費者沒有購買可穿戴設備的原因在于價格,這也是一個主要問題。大部分智能手表的價格接近300美元(約合人民幣1878元),智能眼鏡則更加昂貴,而此價格實際上已經足以購買一款中端智能手機、是主流高端手機價格的一半,再加上上述兩點不足,所以也無法真正吸引消費者。 小結 從產品的發展角度來說,人們都希望電子設備如科幻電影中的先進設備一樣,時尚、便攜、功能繁多,所以可穿戴設備代表了一種未來趨勢。但目前的問題是在整體技術發展有限的情況下,可穿戴設備形態還存在諸多限制,廠商們也只能通過不斷嘗試、并不斷關注新技術,才能讓它們越變越好。 (原文轉自:騰訊數碼)

Techradar的編輯認為,具有時尚設計的可穿戴設備是一個有效的發展趨勢,但真正要想讓消費者掏腰包,還需要平衡功能性。比如,目前市場中一些僅僅配備LED燈提醒的智能戒指,由于功能簡單,實際上并不會吸引大量用戶。智能手表同樣存在類似問題,極簡設計的智能手表看上去很接近普通手表,但功能簡單;功能較強的智能手表則過于“極客”,即便功能豐富也不具有實穿性,兩種產品形態都不夠完美,所以消費者寧愿購買一塊經典、具有收藏和升值價值的瑞士手表。 目前,Apple Watch、LG Watch Urbane等新型智能手表,是少有的兼顧時尚與功能的產品。一方面,它們的設計更加精美、適合多場合佩戴,并且能夠方便地更換不同材質的表帶,或是具有黃金限量版本;一方面,它們提供了令人感興趣的豐富功能,只是電池壽命依然是一個潛在的問題。 真正方便的使用體驗

不論是智能手表、智能眼鏡,其核心體驗都是“第二屏”體驗,即在用戶不方便拿出手機查看的時候,提供一種“Hands Free”(解放雙手)的設備使用體驗。但事實上,這種體驗并沒有很好地呈現給用戶,所以廠商們仍需要不斷探索。 Android Authority認為,智能眼鏡等產品需要解決社會認可問題,第一代谷歌眼鏡的失敗也證明了這個論點,將夸張的攝像頭集成在眼鏡上,很多時候無法在公共場合使用,還需進一步完善設計、并推動社會立法和使用規則。 Techradar則表示,不論是智能手表、眼鏡,提供的所謂“通知”功能并不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因為消費者從口袋里掏出手機查看、操作,實際上僅需幾秒鐘,并不算十分麻煩。德國消費調研公司曾發布了一項關于可穿戴設備的調研報告,顯示有三分之一的用戶在佩戴可穿戴設備6個月后,便會放棄使用。這也從一個角度證明,可穿戴設備需要更方便的使用形態,而不是負擔。 合適的價格 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的報告顯示,大多數消費者沒有購買可穿戴設備的原因在于價格,這也是一個主要問題。大部分智能手表的價格接近300美元(約合人民幣1878元),智能眼鏡則更加昂貴,而此價格實際上已經足以購買一款中端智能手機、是主流高端手機價格的一半,再加上上述兩點不足,所以也無法真正吸引消費者。 小結 從產品的發展角度來說,人們都希望電子設備如科幻電影中的先進設備一樣,時尚、便攜、功能繁多,所以可穿戴設備代表了一種未來趨勢。但目前的問題是在整體技術發展有限的情況下,可穿戴設備形態還存在諸多限制,廠商們也只能通過不斷嘗試、并不斷關注新技術,才能讓它們越變越好。 (原文轉自:騰訊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