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放到家電行業同樣適用。
“黑白合一”是大勢所趨
黑電和白電,前者指能提供娛樂服務的產品;后者則指能替代人們進行家務勞動的產品。從核心零部件來區分,白電通過電機將電能轉換為熱能、動能進行工作,黑電則主要通過電子元器件、電路板等組件來提供服務。
過去,黑電與白電相互間并沒有太多交集,而如今,“黑白合一”的趨勢已經呈現,白電紛紛配上了黑電所必需的電子元器件,實現了智能化。
在今年9月的IFA2014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會場,海爾Smart Window智慧窗冰箱融合了人感交互、光感調節、自感變頻等智能科技,成為現場的焦點產品。
傳統冰箱的玻璃門、門中門都不具透視功能,而Smart Window冰箱將門體做成透明形態。一旦感應到用戶走近,冰箱的“智慧窗”便自動亮起,讓用戶能清晰查看到存放的食品,方便準確拿取的同時還可減少冷氣外漏。
同時,Smart Window 冰箱的智慧中心可以感應房間光線強弱,并以此為依據自動調節外部光源。當黑夜來臨,它便自動進入夜間安靜模式,維持低頻運行。
這些功能的實現,都離不開產品硬件的“黑白合一”。從海爾到三星,從松下到LG,同類產品數不勝數。最為明顯的就是各類具備自動判斷用水量、衣物清潔度的洗衣機,以及根據外部環境自動調節溫度的空調。
預計,從2015年到2020年,具備這類智能功能的洗衣機、空調和冰箱市場滲透率將分別從15%增至45%、10%增至55%、6%增至38%。
不僅是產品層面,在業務層面,家電企業也出現了“黑白合一”趨勢。
以往黑電、白電陣營十分清晰:海爾被認為是白電企業,是因為冰箱、洗衣機業務強勢,海信被認為是黑電企業,是因為其彩電業務強勢。
如今,雖然企業主營業務依舊未變,但綜合性趨勢已逐漸清晰:海爾從上世紀80年代的冰箱廠起步,發展為囊括洗衣機、空調、電視等的綜合家電企業。海信集團也通過技術引進和兼并,推出了空調、冰箱等產品。
這些企業的跨界理由很簡單:第一,“黑白合一”的企業,能夠更有效率地實現技術、應用在產品層面的交叉融合;第二,消費者、經銷商更為青睞這類企業:在這里能完成所有品類的采購,在節約時間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維護成本。
黑電或是智能家電整合者
說到“黑白合一”的話題,就不能不提到智能家電的概念。
智能家電是指具有自動感知、自動控制、接收遠程控制指令的家電產品。只有在智能家電背景下,借助智能家電控制中心,將不同品牌的不同產品實現互聯、互通、互控,消費者才能體驗到真正的融會貫通。
2014年,融合微處理器、傳感器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的智能家電,已成為家電市場不可忽視的板塊。AVC統計,2010年中國智能家電市場份額僅50億元,今年已增長到1200億元,預計明年會達到1500億元。
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智能家電概念幾年前就已提出,為何如今才大面積增長呢?答案很簡單,功能增加的同時產品成本也會提高:譬如1匹掛式空調可能售價在2500元上下,而安裝遠程遙控模塊后,將達到3000元以上。
過去,這些成本沒有足夠的需求來消化。但隨著近年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家電智能化恰逢其時。
但在家電智能化的進程中,黑電、白電企業這些年的境遇不盡相同。AVC研究發現,中國智能化黑電已占黑電總數的50%以上,但白電智能化產品占白電總數卻不到20%,兩者依舊存在很大差距。
屬于機械制造業的白電企業,在智能化方面有先天劣勢。
以空調為例,美的“一晚一度電”,格力“一赫茲節能型”,志高“云空調”,海爾“空氣魔方”等產品都具備智能化屬性,但落腳點卻各不相同:有的是省電,有的是換氣,有的是遠程控制。
其實,消費者眼中的智能空調,是能根據室內環境自動運行并調整溫度,并能與加濕器、空氣凈化器等產品進行聯動,但具備這些功能的產品尚不多見。
即使是智能化程度較高的黑電企業,也存在一些“走偏”的現象。
以電視為例,目前很多智能電視僅僅是個APP供應量較少的“大號安卓手機”。消費者期望的根據室內環境自動調整亮度、聲音,根據用戶喜好推送相關影視節目等實用功能都十分匱乏。
因此,在智能家電普及過程中,黑電、白電企業都要緊盯消費者需求,追求“有效智能化”。同時,還要加強在物聯網、遙感控制、APP應用方面的技術儲備,為將來升級做好準備。
由于黑電智能化程度較高并具備一定的IT屬性,在未來智能家電控制中心的打造中將更具優勢,能起到“整合者”作用,迎來更為廣闊的產業空間。
“黑白合一”是大勢所趨
黑電和白電,前者指能提供娛樂服務的產品;后者則指能替代人們進行家務勞動的產品。從核心零部件來區分,白電通過電機將電能轉換為熱能、動能進行工作,黑電則主要通過電子元器件、電路板等組件來提供服務。
過去,黑電與白電相互間并沒有太多交集,而如今,“黑白合一”的趨勢已經呈現,白電紛紛配上了黑電所必需的電子元器件,實現了智能化。
在今年9月的IFA2014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會場,海爾Smart Window智慧窗冰箱融合了人感交互、光感調節、自感變頻等智能科技,成為現場的焦點產品。
傳統冰箱的玻璃門、門中門都不具透視功能,而Smart Window冰箱將門體做成透明形態。一旦感應到用戶走近,冰箱的“智慧窗”便自動亮起,讓用戶能清晰查看到存放的食品,方便準確拿取的同時還可減少冷氣外漏。
同時,Smart Window 冰箱的智慧中心可以感應房間光線強弱,并以此為依據自動調節外部光源。當黑夜來臨,它便自動進入夜間安靜模式,維持低頻運行。
這些功能的實現,都離不開產品硬件的“黑白合一”。從海爾到三星,從松下到LG,同類產品數不勝數。最為明顯的就是各類具備自動判斷用水量、衣物清潔度的洗衣機,以及根據外部環境自動調節溫度的空調。
預計,從2015年到2020年,具備這類智能功能的洗衣機、空調和冰箱市場滲透率將分別從15%增至45%、10%增至55%、6%增至38%。
不僅是產品層面,在業務層面,家電企業也出現了“黑白合一”趨勢。
以往黑電、白電陣營十分清晰:海爾被認為是白電企業,是因為冰箱、洗衣機業務強勢,海信被認為是黑電企業,是因為其彩電業務強勢。
如今,雖然企業主營業務依舊未變,但綜合性趨勢已逐漸清晰:海爾從上世紀80年代的冰箱廠起步,發展為囊括洗衣機、空調、電視等的綜合家電企業。海信集團也通過技術引進和兼并,推出了空調、冰箱等產品。
這些企業的跨界理由很簡單:第一,“黑白合一”的企業,能夠更有效率地實現技術、應用在產品層面的交叉融合;第二,消費者、經銷商更為青睞這類企業:在這里能完成所有品類的采購,在節約時間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維護成本。
黑電或是智能家電整合者
說到“黑白合一”的話題,就不能不提到智能家電的概念。
智能家電是指具有自動感知、自動控制、接收遠程控制指令的家電產品。只有在智能家電背景下,借助智能家電控制中心,將不同品牌的不同產品實現互聯、互通、互控,消費者才能體驗到真正的融會貫通。
2014年,融合微處理器、傳感器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的智能家電,已成為家電市場不可忽視的板塊。AVC統計,2010年中國智能家電市場份額僅50億元,今年已增長到1200億元,預計明年會達到1500億元。
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智能家電概念幾年前就已提出,為何如今才大面積增長呢?答案很簡單,功能增加的同時產品成本也會提高:譬如1匹掛式空調可能售價在2500元上下,而安裝遠程遙控模塊后,將達到3000元以上。
過去,這些成本沒有足夠的需求來消化。但隨著近年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家電智能化恰逢其時。
但在家電智能化的進程中,黑電、白電企業這些年的境遇不盡相同。AVC研究發現,中國智能化黑電已占黑電總數的50%以上,但白電智能化產品占白電總數卻不到20%,兩者依舊存在很大差距。
屬于機械制造業的白電企業,在智能化方面有先天劣勢。
以空調為例,美的“一晚一度電”,格力“一赫茲節能型”,志高“云空調”,海爾“空氣魔方”等產品都具備智能化屬性,但落腳點卻各不相同:有的是省電,有的是換氣,有的是遠程控制。
其實,消費者眼中的智能空調,是能根據室內環境自動運行并調整溫度,并能與加濕器、空氣凈化器等產品進行聯動,但具備這些功能的產品尚不多見。
即使是智能化程度較高的黑電企業,也存在一些“走偏”的現象。
以電視為例,目前很多智能電視僅僅是個APP供應量較少的“大號安卓手機”。消費者期望的根據室內環境自動調整亮度、聲音,根據用戶喜好推送相關影視節目等實用功能都十分匱乏。
因此,在智能家電普及過程中,黑電、白電企業都要緊盯消費者需求,追求“有效智能化”。同時,還要加強在物聯網、遙感控制、APP應用方面的技術儲備,為將來升級做好準備。
由于黑電智能化程度較高并具備一定的IT屬性,在未來智能家電控制中心的打造中將更具優勢,能起到“整合者”作用,迎來更為廣闊的產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