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吳曉波一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引起軒然大波,日本制造與中國制造再次成為熱門話題。在2015年1月31日由中國建材品牌發展聯盟、中國家居品牌聯盟、新浪家居共同主辦的首屆家居建材行業高峰論壇上,空調巨頭掌舵人董明珠與恒潔衛浴董事長謝偉藩對這一話題交鋒,其中謝偉藩毫不客氣地指出吳曉波不了解衛浴行業,并喊話“馬桶蓋不需去日本買”。

謝偉藩嗆聲吳曉波:買馬桶蓋何須去日本 謝偉藩:中國馬桶制造技術不輸日本 “有機會看到他(吳曉波)的話,我會告訴他,我們的馬桶一點都不輸給日本,完全不需要去日本買。” 在首屆家居建材行業高峰論壇現場,謝偉藩毫不客氣地指出,吳曉波對中國家居行業不熟悉。 他從技術和功能角度分析,日本的電壓才110伏,所以日本的智能馬桶必須有一個儲存熱水的水箱,這導致兩個問題。一是不衛生,長時間不用很容易滋生細菌,二是儲水箱做大了不好,做小了存水量可能一分鐘就用完了。目前在國內,包括恒潔的智能馬桶是即熱式,不需要儲水,可以即時使用,即使開一個小時都沒問題,這絕對是功能上部分不屬于日本的。 同時,針對廣發銀行董事長董建岳現場演講中提到家里裝修逛市場發現衛生潔具很多沖不干凈的問題,謝偉藩面對現場三百多家居業大佬承諾,“如果你用我們的坐便器,如果堵了一個我賠你十個。” 近年來,中國建材家居行業的領先企業在核心技術研發上做出了不菲成績。除了謝偉藩提到智能馬桶在加熱上功能優勢,還有譬如2014年12月九牧推出的無菌水智能馬桶在無菌水洗技術上屬全球首創,2010年蒙娜麗莎陶瓷薄板實現世界性技術突破。 中國制造業整體落后的尷尬現狀 為什么這些并不比日本差的智能馬桶產品沒有得到廣泛認知?謝偉藩認為主要是恒潔的產品賣得少,導致目前很多消費者還一直以為中國產品不如外國。 “他說的話我非常理解,你企業的聲音很小,更多人接觸的是質量確實不行,就變成中國人都說不行。” 空調行業領軍企業掌舵人董明珠指出,中國的產品有一些真的很優秀,但是確實有一些企業長期存在投機心理,總想多賺點錢,把利潤做大,最后的結果是疏于研發,偷工減料,破壞了整個行業。她舉例在中東賣空調堅持自主品牌,經銷商卻建議到泰國生產,因為中國制造是“低質低價”的代名詞。 中國制造業經過多年發展,雖然一直朝著“制造”向“創造”轉變前進,但目前仍然無法擺脫“中國制造比不上外國制造”的尷尬印象。缺乏核心技術是根本原因之一。“中國制造業的問題是大而不強。”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呂巍教授指出,“世界制造業的一些領袖反映,中國制造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軟肋:一是核心技術依賴于國外;二是缺乏全球整合資源和運作的能力;三是通路體系和服務體系還很薄弱。” 如何讓中國中產階級不必去日本馬桶蓋? 如何讓中國中產階級不必去日本馬桶蓋?這是吳曉波提出的問題,更是中國制造業需要思考的問題。正如謝偉藩提到,中國制造的優秀智能馬桶并不比日本的差,卻仍然有無數人對千里迢迢赴日本購物趨之若鶩。其中需要的不僅是中國優秀企業產品推廣以及中國人“買國貨”的堅持,更重要的是整個制造業的蛻變。 在專一領域內力求技術創新成為多個大佬給出的“蛻變”答卷。吳曉波指出,陷入困境的制造業者,與其求助于外,到陌生的戰場上亂碰運氣,倒不如自求突破,在熟悉的本業里,咬碎牙根,力求技術上的銳度創新,由量的擴展到質的突圍,正是中國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廣發銀行董事長董建岳從銀行融資者與消費者的角度,認為家居業需要堅持兩點。一是要在堅持主業的同時做好差異化。就拿瓷磚來說,在某一個細分領域做到最好就成功了,如果確實有能力,再做延伸。第二是一定要創新,一定要去研究市場。 空調領軍企業掌舵人董明珠從十幾年自主品牌專業化深耕經驗上提出,技術含量決定企業是否有競爭力。一昧模仿外國沒有出路,堅持走自主研發道路才能改變局面。“我們最缺的是自信,包括你們陶瓷是一樣的,為什么陶瓷源于我們中國發明,但是到今天很多人說英國的陶瓷或者日本的陶瓷做得比我們好,我們真的缺乏信心,我覺得我們有能力改變這個局面,我認為中國陶瓷依然可以走向世界,應該比別人好。”(文/新浪家居 黎娟杏)

謝偉藩嗆聲吳曉波:買馬桶蓋何須去日本 謝偉藩:中國馬桶制造技術不輸日本 “有機會看到他(吳曉波)的話,我會告訴他,我們的馬桶一點都不輸給日本,完全不需要去日本買。” 在首屆家居建材行業高峰論壇現場,謝偉藩毫不客氣地指出,吳曉波對中國家居行業不熟悉。 他從技術和功能角度分析,日本的電壓才110伏,所以日本的智能馬桶必須有一個儲存熱水的水箱,這導致兩個問題。一是不衛生,長時間不用很容易滋生細菌,二是儲水箱做大了不好,做小了存水量可能一分鐘就用完了。目前在國內,包括恒潔的智能馬桶是即熱式,不需要儲水,可以即時使用,即使開一個小時都沒問題,這絕對是功能上部分不屬于日本的。 同時,針對廣發銀行董事長董建岳現場演講中提到家里裝修逛市場發現衛生潔具很多沖不干凈的問題,謝偉藩面對現場三百多家居業大佬承諾,“如果你用我們的坐便器,如果堵了一個我賠你十個。” 近年來,中國建材家居行業的領先企業在核心技術研發上做出了不菲成績。除了謝偉藩提到智能馬桶在加熱上功能優勢,還有譬如2014年12月九牧推出的無菌水智能馬桶在無菌水洗技術上屬全球首創,2010年蒙娜麗莎陶瓷薄板實現世界性技術突破。 中國制造業整體落后的尷尬現狀 為什么這些并不比日本差的智能馬桶產品沒有得到廣泛認知?謝偉藩認為主要是恒潔的產品賣得少,導致目前很多消費者還一直以為中國產品不如外國。 “他說的話我非常理解,你企業的聲音很小,更多人接觸的是質量確實不行,就變成中國人都說不行。” 空調行業領軍企業掌舵人董明珠指出,中國的產品有一些真的很優秀,但是確實有一些企業長期存在投機心理,總想多賺點錢,把利潤做大,最后的結果是疏于研發,偷工減料,破壞了整個行業。她舉例在中東賣空調堅持自主品牌,經銷商卻建議到泰國生產,因為中國制造是“低質低價”的代名詞。 中國制造業經過多年發展,雖然一直朝著“制造”向“創造”轉變前進,但目前仍然無法擺脫“中國制造比不上外國制造”的尷尬印象。缺乏核心技術是根本原因之一。“中國制造業的問題是大而不強。”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呂巍教授指出,“世界制造業的一些領袖反映,中國制造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軟肋:一是核心技術依賴于國外;二是缺乏全球整合資源和運作的能力;三是通路體系和服務體系還很薄弱。” 如何讓中國中產階級不必去日本馬桶蓋? 如何讓中國中產階級不必去日本馬桶蓋?這是吳曉波提出的問題,更是中國制造業需要思考的問題。正如謝偉藩提到,中國制造的優秀智能馬桶并不比日本的差,卻仍然有無數人對千里迢迢赴日本購物趨之若鶩。其中需要的不僅是中國優秀企業產品推廣以及中國人“買國貨”的堅持,更重要的是整個制造業的蛻變。 在專一領域內力求技術創新成為多個大佬給出的“蛻變”答卷。吳曉波指出,陷入困境的制造業者,與其求助于外,到陌生的戰場上亂碰運氣,倒不如自求突破,在熟悉的本業里,咬碎牙根,力求技術上的銳度創新,由量的擴展到質的突圍,正是中國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廣發銀行董事長董建岳從銀行融資者與消費者的角度,認為家居業需要堅持兩點。一是要在堅持主業的同時做好差異化。就拿瓷磚來說,在某一個細分領域做到最好就成功了,如果確實有能力,再做延伸。第二是一定要創新,一定要去研究市場。 空調領軍企業掌舵人董明珠從十幾年自主品牌專業化深耕經驗上提出,技術含量決定企業是否有競爭力。一昧模仿外國沒有出路,堅持走自主研發道路才能改變局面。“我們最缺的是自信,包括你們陶瓷是一樣的,為什么陶瓷源于我們中國發明,但是到今天很多人說英國的陶瓷或者日本的陶瓷做得比我們好,我們真的缺乏信心,我覺得我們有能力改變這個局面,我認為中國陶瓷依然可以走向世界,應該比別人好。”(文/新浪家居 黎娟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