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報道了佛山購買無人飛機偵查包括陶瓷企業在內的企業污染、安全事故的消息,引發行業廣泛關注。自2014年陶瓷行業刮起環保風暴以來,各產區相關部門陸續出臺政策狠抓企業污染,清遠產區在線監控系統上線,佛山環保警察上崗,及系列強制性措施的實施,迫使一些產區的陶瓷企業減線停產,佛山禪城某幾家陶瓷廠、河南遠方陶瓷、肇慶市鼎湖領航企業陶瓷有限公司、肇慶市金碧嘉陶瓷有限公司、肇慶市嘉賓陶瓷有限公司,及肇慶高要金利肇慶市金歐雅陶瓷有限公司等陶瓷企業,皆因瓷磚生產過程中未遵循相關政策要求或未達標而被政府處罰。有陶瓷行業權威人士告訴記者,《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相關指標仍在完善修改中,各產區陶瓷行業環保部門的整治措施、行政干預措施也愈發嚴厲,2015年陶瓷企業環保壓力仍在加重。
非但陶瓷產區政府部門正加緊出臺治理污染的政策,在國家層面,也在完善和出臺新政策橫向縱向整治企業污染。近日,記者從國務院辦公廳1月14日印發的《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得知,在治理企業污染方面,國家已提出“堅持排污者付費、堅持市場化運作、堅持政府引導推動”三項基本原則。具體說來,則是政府通過系列細則性的配套政策設計,引入社會資本進入污染治理市場,把第三方治理作為一種常態化的治理模式。
記者從某環保領域資深人士處了解到,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是近年來國家治理工業污染大趨勢下的伴生產業。
《意見》中國務院提出,要在工業園區等工業集聚區引入環境服務公司,對園區企業污染進行集中式、專業化治理,開展環境診斷、生態設計、清潔生產審核和技術改造等。在中國陶瓷工業地圖上,分布著諸如肇慶、清遠、高安、淄博等陶瓷企業密集聚集的陶瓷產業工業園,及諸如湖北蘄春等三五成群的小陶瓷產區,在第三方治理時代來臨之后,作為重污染行業,勢必會被當地政府納入“集中治理”的整治范疇。
記者了解到,第三方治理并非停留在政府“鼓勵”層面,或將率先在一些行業強制推,選擇若干有條件地區的高污染、高環境風險行業,對因污染物超過排放標準或總量控制要求,被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污染的企業,列出企業清單向社會公布,督促相關企業在規定期限內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在陶瓷行業史上最嚴標準《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逐漸完善修訂及執行之下,部分陶瓷企業極有可能因不達標而被治污第三方“強制服務”。
《意見》還指出,求各級政府要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強化環保執法,增強排污企業委托第三方治理的內生動力。第三方治理取得的污染物減排量,計入排污企業的排污權賬戶,由排污企業作為排污權的交易和收益主體。同時,探索實施黑名單制度,將技術服務能力弱、運營管理水平低、綜合信用差的環境服務公司列入黑名單,定期向社會公布。
陶瓷行業某業內人士向記者感慨,如果國家從財政及行政命令兩方面推動第三方治理,這對于陶瓷企業來說,不僅要承受行業性的標準內控,還要面臨國家層面的如《新環保法》、第三方治理、地方部門行政法規等多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