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11月12日,筑巢獎組委會、筑巢獎優秀設計師代表因其在設計領域的影響力以及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受IFI大會邀請赴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全程參與IFI國際室內建筑師設計師團體聯盟第二十八屆全球會員代表大會。在到拉各斯之前,IMOLA中國作為活動的具體組織方,還安排了迪拜、埃及之行,在建筑設計、文化藝術等領域專家學者的深度講解與分享中,來自全國各地的業界精英共同經歷了“一場穿越沙漠的輝煌與落后之間的文化體驗之旅”!拒絕走馬觀花式的旅行,拾掇的是藝術文化的靈感和國際設計的干貨。

陣容強大的專家導師團隊
??一、建筑的大都會—迪拜:設計者要呈現鮮明的設計語言??說到迪拜(Dubai),人們會聯想到石油、黃金,它是世界最富有的地區之一。發展迅速,在短短30年間由一個沙漠小城一躍成為全球貿易和旅游大都會。迪拜眾多標志性的旅游產物處處彰顯著這個地方的奢華。帆船酒店—世界譽為七星級酒店,很多人知道迪拜就是從帆船酒店開始;哈利法塔——世界最高建筑,塔上的觀景臺是人們接觸云端最近的地方;迪拜購物中心—這里擁有全世界最全的奢侈品牌;然而迪拜的奢華、人文特色遠不止這些... ...

??哈利法塔 / 迪拜塔:是世界最高的建筑,是迪拜的地標之一,高828米,共162層。

??在這里可以鳥瞰迪拜以及波斯灣的全景,以及周邊的沙漠。朱美拉棕櫚島、帆船酒店以及在建的世界島都盡收眼底,再仰望天空,云似乎就在自己的頭頂掠過。在這里可以盡情的感受迪拜這個城市的屬于設計的神話和奢華。

??帆船酒店:擁有獨特帆船造型的酒店是迪拜的地標性建筑,也是全球唯一一家七星級酒店,極盡奢華之能事。
??現場設計導師講評—設計者要呈現鮮明的設計語言??酒店大堂地面色彩豐富,方形瓷磚采取棱形方式拼貼鋪設,同時用色彩區隔出不同的功能區域,色彩相接處又采取弧形結構收口,這樣就使得復雜色彩被規律菱形與弧形包裹,活潑并具有規律。而菱形與弧形的收口處理也是讓空間邊緣充滿“張力”的典型做法。

??與此同時大堂入口地面所采用的面包樹樹葉形狀的地毯,與頂部的樹葉形吊頂完全平行,樹葉兩端采用海螺造型安排了兩處接待區域,結合頂部玻璃螺旋裝飾,讓整個空間產生深遠的拉伸變化,視覺被這種變化自然的引導向接待區。地毯的迎賓部位擺放了曲線形沙發,而沙發的線條與地毯采用的波浪形花紋完全一致,形成了大規格部品與細節元素之間的匹配調和。

??沙發背后的跳跳噴泉采用帆船桅帆的造型七層疊加,形成蓮花的一半,色彩從下至上分別為赤橙紅綠青藍紫,沿著跳跳泉一側的電梯來到二樓方才發現蓮花的另一半,二樓處的蓮花池造型的第二處噴泉,水池的造型與地面瓷磚鋪貼的造型完全平行,地面的蓮花成為第一道跳跳泉的延展,連接起第二道噴泉,第二道噴泉內部一樣采用了桅帆七層疊加的做法只是順序為遞減層次,色彩為紫藍青綠紅橙赤。正好與第一道噴泉相反。一上一下、一動一靜,讓冰冷的建筑空間擁有了靈動的生氣。

??抬頭瞭望酒店中庭,整個酒店建筑是三角形結構,中庭又三道巨大的X行梁柱支撐,為了調和三角與X型的鋒利邊緣,房間外立面再次采取桅帆疊加的弧形做法。而每一處房間的入戶門上則用彩繪玻璃鑲嵌了伊斯蘭教的象征性蓮花標志。站在跳跳泉的中央位置,目線所及之處,都是這蓮花的呼應。

??雖然整個帆船酒店在施工等方面略顯粗糙,但設計師的設計語言與意圖可以被非常明顯的覺察到。在迪拜缺少歷史與文化積淀的狀況下,設計師巧妙的利用了帆船桅帆的造型處理空間邊緣,利用水景增加環境的靈動,用伊斯蘭教的蓮花紋飾營造了賦予空間生命律動的跳跳泉。動靜分離卻又相互交融的設計思想鮮明的被傳達出來。餐廳所采用“額緣”處理手段,巧妙的將人的視線聚焦在窗外的阿拉伯灣湛藍的海面與景色的沙灘景觀之上。東方關注人與環境關系的思想讓設計師盡力的調和物與物的關系,在土豪的拜 金主義下也算的上是一處人文場所了。
??二、文明古國—埃及:淹沒在荒蕪中的尼羅河贈禮??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國。它靜靜依偎在尼羅河邊上,在朝代更迭、歲月變遷中演繹出最動人的故事,為世人留下寶藏、留下難解的未知。古埃及人用石頭、用顏料,從藝術的角度把歷史流傳了下來。堪稱藝術設計的祖師爺。帶著對藝術文化深深的癡迷,探訪古埃及奇跡般的建筑,追尋古埃及千年的歷史印記,近距離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輝煌與滄桑。

??埃及博物館:這座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是由“埃及博物館之父”——瑪利埃特設計建造的,位于尼羅河東岸、開羅解放廣場一側。步入博物館,就被一股厚重的歷史氣息所包圍。


??館內,珍藏著從史前時代到遠古、中古、帝國時代以至希臘和羅馬的藝術品;擺放著著記載古埃及科學、文學、歷史、法律等內容的紙莎草紙文獻;佇立著栩栩如生的埃及法老的巨大石像和鍍金車輛;還有那躺在黃金、寶石鑲嵌的棺木里幾千年前制作的木乃伊,依舊還保持原貌。??新亞歷山大圖書館有“世界最佳建筑”之稱,是由挪威工作室Sn?hetta設計,位于埃及地中海沿岸。該項目是建筑形式與工程的一種探索,作為該城市歷史與遺產的聯系,并以鮮明的現代性和技術創新,使其更具前瞻性,尋求一種更強的區域歸屬感。雖然該項目需要考慮到政治、社會和歷史的語境問題,但Sn?hetta設計的這個當代圖書館值得作為一個獨立案例進行研究和評價。
??現場設計導師講評—設計需要鮮明的現代性和技術創新??圖書館之空間配置:圖書館整合原有基地上的會議中心,并結合科學館、博物館與學校等,形成一個多功能的復合式體。整個復合體以直徑160m之圖書館為主體,造型呈現向海洋傾斜之圓盤三角錐狀。圖書館內部空間猶如不等邊的金字塔,提供了十四層之挑空之閱覽平臺,并于下方配置書庫空間。

??圖書館采用圓形,作為太陽的象征,一道空中連廊貫穿圓形的東側,與亞歷山大大學連接,同時象征著埃及太陽神之光照耀西方文明的寓意。弧形與金字塔鋒利邊緣造型的結合讓整棟建筑形成的環境既有磅礴的氣勢,有呈現一種親切的包容感。雖然建筑仍舊體現出屬于維護的落魄,但埃及文明的復興生命力卻在這里孕育著。??“世界第七大奇跡”——吉薩金字塔群:其中最大也是最出名的則是胡夫金字塔,它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現長220米,塔底面積52 900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

??每塊石頭簡單地疊加,石塊之間沒有任何水泥類黏著物,在歷經數千年的風霜烈日后仍然堅壯有力,不得不說這是建筑史上的奇跡。

??現場藝術專家指導:古代埃及人稱當時的墳墓為“馬斯塔巴”。后來,有個叫伊姆荷太普的年輕人,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筑方法,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它的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
??現場設計導師講評—建筑隨生活內容的變化而演進
??古埃及從公元前4000年-公元330年間先后經歷了前中后三個大的王朝階段,無論哪一個階段,埃及人都體現出了對于死亡的獨特看法。他們在生活中觀察日夜的交替,把太陽的起落理解為自然環境的生死輪回,他們們崇拜太陽,以太陽神“拉”最為主神信仰,并認為法老是太陽神“拉”的兒子“伊蒙”在凡世執行神職治理大地子民。因此,埃及法老與權貴一方面在自己的名字中體現“伊蒙”以表示自己與神的關系,另一方面則開始構想死后將如何回到太陽神的世界與自己的父王“拉”神團聚。這就是埃及人對死后世界格外關注的生活觀念。在這樣的觀念信仰支持下,前往時期(約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250年間)巨大的馬斯塔巴墓開始出現在法老和權貴的殯葬儀軌中,但是到了中王朝前期(約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800年間)法老不滿足馬斯塔巴墓低矮的規模,他們更加渴望能夠讓自己的靈魂與有更捷徑的通道與太陽神連接,于是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建筑天才“伊蒙·霍特普”在馬斯塔巴墓的基礎上以階梯的方式營建通天塔,通天塔頂開方口讓太陽光直射墓內棺槨上方,以此實現法老亡靈與太陽神的聯系。“階梯金字塔”正式誕生。

??伊蒙·霍特普繼續研究在力學結構方面的建筑工藝,并開始營造更為巨大的金字塔,第一次嘗試的時候在80米左右的高度角度出現了問題,導致“扭曲金字塔”誕生。霍特普吸取了經驗,準確控制了角度關系,終于設計出了“真正金字塔”。后王朝中期即拉美西斯二世時期,埃及在建筑方面登峰造極,已經可以精確的計算太陽與星宿一年當中固定日期的運轉角度與方位,并據此建筑神廟與金字塔。帝王谷與王后谷的金字塔開窗均與星宿對應,象征死后的亡靈在在黑夜中化作星斗守護黑暗中的埃及,而位于阿斯旺、盧克索、底比斯地區的神廟則精準的將太陽光引入建筑照射法老的權像一次彰顯王權與自身是神之子的地位。

??由于古埃及人對太陽的崇拜,他們發現太陽從尼羅河的東岸升起,從西邊隕落。因此認為尼羅河東岸是太陽神居住的神界,象征著生命的繁榮。據此將城市與神廟建設在東岸,而西岸則代表死亡與冥界,因此將馬斯塔巴墓以及金字塔修建在西岸。正是這樣的生活觀念,讓埃及這個城市時至今日仍舊體現出尼羅河東西兩岸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與區域環境面貌。

??獅身人面像:是在一塊巨大的天然巖石上鑿成的,整個像被沙掩埋至肩部,在地平線上露出一個奇異的頭顱,高約20米,長約57米,面部長約5米。當站在這里,仍然感覺自己站在人類的智慧的最巔峰,與世界最神秘的未知零距離接觸,感覺人生的遺憾又少了一點。??現場藝術專家指導:獅身人面像為什么刻成獅身呢?在古埃及神話里,獅子乃是各種神秘地方的守護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門的守護者。因為法老死后要成為成太陽神,所以就造了這樣一個獅身人面像為法老守護門戶。

??卡納克神廟:是埃及最古老的廟宇,以規模浩大而揚名世界。柱廊大廳宛如石柱林,大柱廳約有134棵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兩排特別粗大,每根高達21米,直徑3.57米,可容納100個人在上面站立。

??抬起頭,紙莎草狀的柱頭和天空那么靠近,讓人眩暈。石柱上布滿精致的雕繪,雖斑駁,但仍精美動人。走過石柱林,便可見到方尖碑,方尖碑是除金字塔之外,古埃及文明最具特色的象征。??那高大而粗壯的石柱、高高聳立的尖碑,還有那墻壁上保留了幾千年的雕刻畫,都讓人在震撼之中生出一種深深的迷戀。它們在埃及永遠燦爛的陽光下,散發著迷人的金色光芒,這是一種讓人無法拒絕的神圣。??現場藝術專家指導:神廟是古埃及的宗教建筑,古埃及宗教建筑。 埃及現存的神廟大多建于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的埃及新王國時期。神廟具有傳遞宗教法則,連接人神關系之功能,作為人與神的交流場所,每個城市都建有當地神的廟宇。古埃及人認為神廟封存著一個王朝的興衰,是許多神與女神崇拜的圣居,它庇佑著整個城市。
??設計師學員綜述:??在埃及,有種無言的感動和滿滿的信仰,都說流水易逝,世間萬物總是滄海桑田,但仍然有些東西是歲月帶不走、風霜帶不去的,是那么的堅固!
??刻畫出來的故事??埃及的墓壁畫和雕刻,既不像歐洲人那樣根據物象去畫,也不像中國畫家依照想像去畫。他們根據實際的目的和用途去創作,并不追求精致、漂亮,卻更加完整、圓滿。有的在講述戰爭,有的在講述祭祀與信仰,于宏偉建筑間領略埃及的滄桑歷史和燦爛文明。
??色彩的盛宴??古埃及人認為,顏色是人和物的本質的一部分,具有相同顏色的物體具有相同的性質。學過畫畫的親都知道,作畫時通常是一種顏色一種顏色畫,而古埃及藝術家們已經知道混合色彩來使用。
??輝煌隕落后留下的嘆息??然而,雖然這里曾有過的七千多年文明是無可替代的,但今天的它們卻已是微到塵埃里。從埃及到尼日利亞沿途中城市主要街道,它的臟亂差超越你的想象極限。在面對眼前的景象時,你無論如何也不能相信二戰后確定世界新秩序的《開羅宣言》也是在這塊土地之上簽訂的。

??古埃及的文明一如隕落的星辰,在照亮歷史的天空后消散在無際的荒原里。徒留下我們在這殘存的記憶旁深深地嘆息。??文章來源于筑巢設計師俱樂部公眾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