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人們的需要及環境使然,室內空氣凈化器儼然成為家中的必需品,當然二十年前我們未曾料到,終有一天我們將會為環境付出這樣尷尬的代價。 空氣凈化器主要作用是去除PM2.5、苯、甲醛等有害物質。但受到一些商家的夸張的廣告宣傳,一些消費者在挑選空氣凈化器時總會問:“這個空氣凈化器過濾PM2.5的能力是99%嗎?” 日前,記者咨詢各空氣凈化器企業時發現,去除PM2.5能力高達99%成了一些銷售門店工作人員的“標準宣傳語”。甚至通過百度搜索一些空氣凈化器品牌時,類似宣傳更是撲天蓋地。很多空氣凈化器品牌標榜自己的產品能夠“除得盡看得見PM2.5”等等。 很多專業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去除率或凈化率只是一個概念,凈化器除PM2.5的效果,需和容積、時間等結合在起一起。 凈化空氣這方面標準上并沒有凈化率,它只是一個中間值,在沒有其它限定條件下,去除率受運行時間和空間體積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很難反映產品的真實凈化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風量為400的空氣凈化器,在一個1立方米的室內運行8小時,它的去除率是99.9%。那么這個99.9%就是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以為這非常高,其實不是,它的潔凈空間才1立方米,那么這就屬于垃圾產品。 像這種產品介紹是非常好的:
判斷空氣凈化器的凈化效果還是要看CADR值,即一小時內有效清潔量。普通家居建議100立方英尺/分鐘,室內空氣要求高的建議200立方英尺/分鐘。這是國際通用標準,但是國內很多空氣凈化器品牌標注的CADR值大部分是以“立方米/小時”為單位的,如
果是以“立方米/小時”作為單位的話,合格的CRDA值最低應該是170立方米/小時。
綜上所述,挑選空氣凈化器時千萬不要只看宣傳語上的文字陷阱,更要問問在什么面積中多少時間凈化一次,更要了解它的CADR值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