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空調行業遭遇低谷,產能過剩、庫存高企,讓全行業步履維艱。而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1-2月份國內空調累積生產1474萬臺,累積銷售1447萬臺,庫存壓力依舊在死循環。面對高庫存現狀,大多數空調企業在新品創新面前顯得保守謹慎,不敢大范圍推廣新品。??眾所周知,創新是一個企業生產和發展的靈魂。尤其對產品創新而言,它是企業各項創新的關鍵。企業的經營與用戶的需求歸根結底要通過企業的產品體現出來,在用戶心中產品就是企業的名片和代表。然而,對空調行業而言,因為高庫存的制約,讓空調企業被迫陷入了“推新品,影響老品,不推新品,品牌老化”的尷尬境地。一面是超過4000萬臺的空調庫存,一面是快速變化的用戶需求,空調企業未來發展的前景令人堪憂。??這種形勢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多數企業不敢貿然創新,新品創新的能力和精力都被遏制,而價格戰則成為了企業規避產品創新的慣用手段。但盡管各大空調品牌大打價格戰,但收效甚微,市場需求不足和庫存高居不下的矛盾越來越大。愈發嚴峻的市場形勢,也讓空調企業自亂陣腳,市場競爭“由治到亂”,各大品牌矛盾日漸升級。自進入2016年來,清場戰、口水戰、互掐戰頻頻發生,反倒成了空調行業的主要輿論聲音,用戶對產品創新的真正訴求貌似已被淹沒在了這一片喧囂聲中。??針對市場亂狀,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是空調市場結構性失衡造成的后果。一方面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的低端空調產品供應過剩;另一方面符合用戶升級需求的創新型產品供應不足,最終造成了空調行業增長乏力、輿論戰頻發的亂局。在業內人士看來,空調市場的整體發展形勢固然不容樂觀,但空調企業刺激市場需求的唯一出路還是通過創新來滿足用戶需求。具有實質性創新的產品將會激發市場的新需求,成為未來空調市場的亮點。可以說,“與眾不同”已成為家電市場競爭新賽點。??根據最新發布的《2016年中國空調行業白皮書》顯示,2016年空調行業高庫存依舊是常態。業內專家表示,雖然空調市場的破局之路看起來比較漫長,但一股智能、健康的市場潮流已經興起。在國家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如果部分空調企業依然投鼠忌器,處理不好高庫存和產品創新之間的矛盾,那最終可能要面臨被踢出局的結果。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