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現在中國的地板市場的競爭格局并不健康,那么對于制造業來說,健康的競爭格局又是怎樣的呢?筆者認為,一個健康的產業只會存在兩種企業,一種是規模化生產,橫跨多行業的大型企業,這些企業一般都是行業的翹楚,引導著行業前進的潮流;而另一種企業也就是行業的中流砥柱,這些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是企業小而精,在特定的項目上投入更多的集中力,因而在這些項目上比大企業有著更多的優勢。
在西方的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一般都形成了成熟的產業格局,以德國的裝備制造業為例,除了有蒂森·克虜伯、西門子這樣的大型跨國企業,也有許許多多中小型的制造企業,據統計,德國超過七成的GDP都是由這些中小企業貢獻的。
德國瑞凱威(Recaro)飛機座椅制造有限公司,是德國1200家左右中小企業中的杰出代表。這家成立于上世紀初的企業距今已有107年的歷史,雖然企業規模不大,但是僅僅是單一生產客機的座椅,就為他帶來每年超過3億歐元的銷售額,像瑞凱威這樣的企業為避免與大企業發生正面沖突,他們通常將自己的資源集中于一個非常狹窄的市場縫隙中,從事專業化生產并力爭在特定市場中坐上頭一把交椅。這些優秀的德國中小企業成為自己所在領域的全球領袖,是德國經濟的核心。而這些企業一般來說都有以下這樣的特點:大力關注能讓自己占據統治地位,并在高成本的德國繼續生產的細分市場;擁有開拓新市場的全球戰略,以及親力親為的創新和生產方式;通常是家族企業或私營企業,以確保連貫性。
而與德國的產業格局不同,中國目前光珠三角與長三角量大經濟區域就擁有多大5000多萬家的中小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就如同現在的地板企業一樣,真正能做出名堂的屈指可數,而且現在同樣面臨著產業發展的瓶頸。
回到地板行業中來,我們就會發現大多數地板企業即使在本行業內的經營也是非常的繁雜。多數企業大都同時經營多種地板項目,強化地板、實木地板、實木復合地板一個都不拉下,反正市場上有的我全要有,要的就是廣撒網、薄利多銷。好吧,現在地板到真的是薄利了,薄得不能再薄了。而地板行業的跨界浪潮無非就是再一次重復原先企業的發展軌跡,也許行業變了,市場變了,但是企業經營的本質仍然沒有改變。
【微信公眾號“九正地板網”,可查看熱門文章《當富二代遇上官二代,同時出現在小姐面前......》,想要同行交流請加入“九正地板網交流群”:106481242】
親!想了解本月地板專題嗎?相關內容請點擊:地板界: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