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成長總是經歷著瘋長-整合-成熟的過程,電源行業也似乎逃不過這種周期性局面,依托此前照明市場的快速增長而成長起來的電源企業在這輪整合之中感受陣陣寒意,到底是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還是電源行業自身發展階段所致進入到了“新常態”?此次專題力邀中國各大LED電源廠家,共同探討行業困境,尋求突圍之道。
沉疴舊疾生產與需求信息脫節
此前市場繁榮資本一哄而上,隨之而來的產能過剩終于開始顯現。行業人士形容“現今的市場競爭慘烈,企業拼服務、拼貨款周期、拼賒賬、拼價格”,無序的市場環境給行業生態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在我們采訪到的眾多電源廠家和燈具廠家中,包括一些其他配件廠商,都提到了關鍵一點,那就是“信息的不對稱”,也即生產與需求雙方的信息脫節,這種不對稱包括電源廠家對下游客戶需求的認識和下游廠商對于眾多電源供應商品質信息認知的缺失,而市場競爭的加劇顯然強化了這種不對稱。
“終端客戶標準的不統一,對電源產品的參數、應用等要求紛繁眾多,市場復雜,電源廠家在收集市場信息時總是顯得滯后,并不能緊跟照明企業和市場需求的步伐,對于準確分析判斷出市場未來發展方向也有障礙”,伊戈爾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趙楠楠表示,大企業在品質和價格上需要引導整個行業的方向。
對于上下游市場信息脫節的情況,東莞三可照明總經理尹飛雄深有體會,他舉例道,未來的燈具使用調光的應用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在體積上需要更加的小巧化,電源的體積大小決定了燈具的外觀,結構及性能設計,體積大的電源不利于燈具的設計,很多電源生產廠家在智能控制方面非常出色,但是電源體積非常大,給照明應用下游廠家帶來很多困擾。事實上,供需脫節的現象遠不只此,一方面產品同質化的現象嚴重,另一方面下游廠家真正的需求卻并未在市場上得到反饋,造成供需雙方市場表面上的“急病亂投醫”,這也是茂碩電源產品總監陳浩一直強調的“產品性能、品質與市場需求不符”,“把握市場需求的高可靠性、高性價比、智能化的親民電源產品才會得到市場親睞”。
品質參差不齊高端品牌缺失
燈具廠家對于電源廠家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則表現在LED電源廠商的參差不齊上。電源廠家眾多,行業跟風低價競爭現象嚴重,行業中尤其中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燈具廠家對于電源廠家產品品質的判斷并無一定依據。
英飛特電子(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張華建認為,LED光源光效不斷提升,中功率芯片在中大燈具中的應用以及智能化產品的逐步推廣,ACLED的去電源化,競爭加劇下的品質管控等等不僅成為LED驅動電源企業面臨的挑戰,也讓下游燈具企業在供應商選擇時面臨抉擇。
張華建直陳:“電源產業作為整個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受上下游市場影響波動大,企業更應該加強上下游信息互聯互通,找準定位,抓住特定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如今國內市場的尷尬情形,“低端品牌無序競爭,高端品牌乏善可陳”,尹雄飛指出,真正附加值高、利潤率高的領域基本被外資占據,國內高端領域品牌則青黃不接。從低端向高端突圍也成為整個行業亟待面對的問題。
利潤率不斷縮水生存堪憂
在面對企業如何成長的問題上,當前的大部分電源企業顯然更關心如何“生存”,深圳德力普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蒲承表示:“行業到這個階段,沒有什么比活下去更有意義的了”。
此前,領冠半導體總經理廖玉柱直言“除幾家品牌企業外,90%以上的電源企業在今年應該都是非常煎熬!”,這在我們的實際采訪中被證實并未夸大。而造成大部分企業生存困境的主要因素則是利潤率不斷縮水,在大部分情況下,產品價格的下滑與產品品質的控制形成惡性循環,促使行業困境不斷凸顯。
談到國內電源企業成本高企利潤下滑的問題,明緯電源中國區銷售副總李彬認為,電源市場由商用向民用轉變,使成本壓縮進一步增加,電源產品作為主要配件,也不得不直面成本壓力。同時,海外電源廠商的智能化市場布局及低成本設計,逼迫國內電源企業也不得不應對與轉變。
成本的高企與價格的走低相呼應,使得國內電源企業直呼“亞歷山大”,深陷自救困境何談創新與轉型。也正是沒有利潤就沒有資金投入,在質量、服務、研發得不到保證的情形下,又如何渡過市場的寒冬?行業如履薄冰,誰又會料到下一個猛然倒下的會是自己。
標準缺失產業無序競爭
另外,LED電源標準的缺失也是行業的一大痛點,但關于標準化的討論也莫衷一是。據業內人士反饋,沒有標準是導致行業混亂的根本原因,目前電源行業的3C標準已經開始執行,但沒有監管,且上游都在走差異化、個性定制的路線,電源廠商只能配合,標準化路程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