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第六屆筑巢獎“溯源文化,筑巢傳承”作品終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圓滿舉辦。本次大賽由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主辦、筑巢投資集團(意大利IMOLA陶瓷中國區)特別支持,筑巢獎組委會聯合新浪網、搜房網、網易網以及戰略合作媒體筑客網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全面的報道。
??終評現場,強大的專家評審陣容無疑成為了本屆筑巢獎的最大亮點。11位設計界專家評委在眾多媒體的見證下,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對近600套經過層層篩選殺入決賽的作品進行了認真評選,并對筑巢獎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各自的建議和期望。設計界大咖齊聚清華,學院派與實踐派親傳“雙料秘籍”!
??評委會主席、北京清尚環藝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晞:??設計行業在中國近三十年來的發展速度是獨一無二的,然而,快就可能粗糙,留下一些遺憾和問題。值得慶幸的是,中國也逐漸意識到粗放的發展、快速建設的弊病,我們也在試圖改變這些。從我個人角度上說,首先,特別奢華的東西不會有很高的分數,而簡潔、環保、實用的我會加以重視;其次,過于強調風格化也是我不認可的,房子是一個使用、居住的地方,不是美術,也不是設計師為了展現才華的技術表現,如果設計師過分自我陶冶,這條路就容易走歪。關于更深層次的設計,在大功能覆蓋下實際上還有許多值得推敲的細節,在此方面我們需要下更多的功夫,這也是我們未來的一個方向,而且質量問題也是我們十分有必要去考慮的。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院長鄭曙旸:??筑巢獎的評選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嚴格的程序,因此各個方面也都需要一定的專業性。記得剛畢業八十年代初,我在做國貿飯店的時候看到英國的室內設計圖,當時十分震撼。室內設計真正意義的評定是用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比如一個沙發,有它的精確尺度,而不是一個符號。筑巢獎作為中國室內設計的權威獎項,可以設立更高的作品征集標準,來指引設計師從更專業、更細致的角度出發,讓中國設計行業的技術指標有一定的高度。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助理、《裝飾》雜志主編方曉風:??筑巢獎有著行業協會的支持、企業贊助以及清華大學學界的持續關注,應該能夠代表中國目前的設計趨勢,總體上反映著我國室內設計的主流情況,這是它的一個特點。此次參與終評總體感覺工程獎項的質量比方案類好,這個讓人出乎意料。但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好的設計,實際上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在工程中,被磨練的程度深、成熟度高;而方案申報中,如果只是追求圖面的效果,則很容易會經不起推敲。
??北京弘高建筑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力偉:??筑巢獎是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的一個大獎,從協會、從專家層次來講,都非常重視。總體來說,作品的水平不錯。溯源文化,筑巢傳承這個主題,是一個比較沉的話題。作為一個中國設計師,就必須要把文化放得很重,現在是一個力求創新的時代,我希望我們不要把本的東西忘掉,在此基礎上發揚,強調文化的傳承。
??香港黃志達設計師事務所董事長黃志達:??此次參與筑巢獎的終評,感覺大家設計的欲望都是很強烈的,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總體上說還是欣欣向榮的景象。剛才看了很多別墅方案,有一些“表現上多過實際”,大部分設計可能比較年輕化,對生活的體驗、生活的空間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誤解,以為只是表現一個style。樣板房的案例非常棒,很有亮點,從色調、空間的應用,從實用角度的布局和實際考慮的使用、生活的功能都非常棒,我在此方面比較有驚喜。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我們并不是單純在做藝術,而是要做實際的項目,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北京艾迪爾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勁:??筑巢獎創立至今已經歷經六屆,我在出任評委的同時也關注著中國設計行業的變化與發展,到了第六屆的評選,我希望在評分的標準之上看出一些內在的東西,比如平面功能布局創意不僅僅是要表現在形式、色彩、構成,更應該延伸到更深的層次,從建筑思想上著手,帶動行業氛圍。實際上現在國內已經擺脫了“看畫說話“的趨勢,現在應該很認真的評設計內在的東西。我主張今后可以有更嚴格的標準,讓它的說服力更強、與國際接軌。
??中國中央美院外籍專家穆拉德:??筑巢獎就像我的孩子,我一直在看著它成長。雖然這是我第一次擔任評審,但是從最初筑巢獎的誕生,包括logo、筑巢獎獎杯我都參與了設計。筑巢獎未來的道路是希望更加國際化,中國目前國際賽事的獎項不多,看到的更多是國內設計師的作品。筑巢獎由國家官方委托的協會來組織,我建議它給更多外籍設計師一個平臺、一個機會。這也能讓中國設計師和外國設計師互動交流。
??北京筑邦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孟建國:??當下設計行業發展十分迅速,設計師目前要做的實際上可以總結為“冷靜、鉆研以及專業化”。對于此次案例評選,新古典、新中式風格的參賽作品明顯比之前要多很多,從某種層面也反應了現在設計師們也開始意識到一些深層次、中國傳統文化延伸出的一些東西,這是值得我們高興的。我眼中的室內設計,包括三個方面:從技術角度來講是一個工程師,需要研究結構、材料、工藝做法等等;是一個藝術家,需要具備一定的美學鑒賞能力,同時,還要做一個生活家,懂得如何去生活、怎樣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上海現代建筑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沈立東:??“溯源文化,筑巢傳承”我認為這個主題非常好,是個永恒的主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設計中的民族文化與現代文化是相互關聯,彼此促進,作為一個中國的設計師應該立足中國現實,合理的借鑒地域的、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互融合,促進我國現代設計行業的發展。在看作品的時候,除了評審的四個基本原則,我非常看重設計要表達的主題,每個空間要有貫穿整個設計的某種元素,這點我覺得非常重要,也是打動我的地方。
??原中國建筑設計學會室內分會會長張世禮:??“溯源文化,筑巢傳承”,這個主題非常好。建筑設計行業,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傳統文化的發展影響著設計潮流的發展,在文化心態、審美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設計師們創作靈感的源泉。我覺得筑巢獎評審的四個標準非常的科學,對于設計的原創性,我認為非常重要,因為國內很多設計師都是隨波逐流,一味的迎合市場,忽略了設計的原創性。作為中國設計師,不僅要懂得借鑒和拿來好的設計,更要懂得結合本國的特色和文化,讓設計更好的為人服務,這才是設計的最終目的。未來中國室內行業的道路一定是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表達現代人的審美,地域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別墅設計專家段元:??非常榮幸今年又受邀成為評委來見證中國的設計師里又添后起之秀。看完整體參賽作品,說實話我很興奮,我從事設計行業近15年,每次看見優秀的作品都會被感動、被感染,作為筑巢獎的見證人,我為中國設計之路的延伸感到高興。今年筑巢獎評審除了基本的四個原則,我個人覺得平面規劃很重要,良好的平面規劃與設計,可以更好的將室內的設計感表現出來,營造預期的空間感,是十分重要的。全球的裝飾行業在快速的發展,中國在這種大前提和背景下面臨激烈的競爭,可以說是好事,也可以說是極大的挑戰。
??據悉,11名專家評委分成兩個小組,對作品的原創文化性、功能實用性、設計美觀性、可持續性四個方面進行綜合評比。后續,筑巢獎組委會將根據專家現場評分,并結合網絡評審結果統計出各空間類別的金獎和提名獎。最終結果,將于11月11日在北京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的第六屆筑巢獎頒獎盛典上揭曉。
??【背景資料】經過六年的發展,筑巢獎不僅形成了一套嚴謹的“三評一審”的評審機制,同時,在中國空間設計行業享有了“奧斯卡”獎項的美譽,可見,筑巢獎在業界的權威性與引導力。為大力推動中國設計行業的和諧、健康發展,適應中國當下設計行業的潮流發展和人們的現實需求,評審當天,業界知名的10名媒體專家朋友也參與到此次的評審工作中,讓大賽客觀、透明地展現在公眾視野,接受社會大眾的監督和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