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互聯網+”后,“工業4.0”這一未來全球工業界的最酷標簽儼然成了今年中國的熱詞。所謂工業4.0就是下一代智能技術對工業的改造,作為工業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一環,LED照明產業來到新的關口。那么,隨著工業4.0理念持續深入人心,它對照明行業發展帶來哪些深遠影響?又有哪些技術之花盛開在產業高地?帶著諸多問題,阿拉丁新聞中心進行了深入剖析,一探究竟。
LED在工業4.0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知道工業4.0就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簡單理解為:云數據+智能制造=個性化產品,由此我個人認為工業4.0離LED雖然還有距離,但依然可以有所作為。”深圳市驊圣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文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道。
在許文松看來,工業4.0對LED行業的影響在產品智能制造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并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反問:“工業自動化是德國得以啟動工業4.0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我們正面臨著由勞動密集型、小規模向自動化、大規模、標準化轉變的過程當中,全行業的自動化生產還沒實現,談何智能化?工業4.0的另一個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定制模式。就目前LED行業來講,定制=小批量=高成本=高售價,市場在哪里?企業如何生存?”他強調,在基于互聯網通訊的電商和基于物聯網智能載體的智能家居,以及可見光通訊部分依然大有可為。
對于上述觀點,珠海韜播平板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懷舉也表示了認同,“目前照明行業發展較為明顯的是兩塊:一塊是生產車間自動化,生產線上的設備基本實現了信息化、數字化、可視化等自動化控制,但仍然有絕大部分設備沒有聯網。第二塊,銷售平臺和經銷商及銷費者的互聯網化。
同樣的,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秘書長吳玲長在公開場合也談到,“按需照明是未來真正的智能化,并不是現在講的智能化。智能化不僅僅是要求工業制造的數字化、智能化,還有倉儲、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未來要實現真正的按需照明,智能化一定是個性化的定制服務。”
雷士照明董事長王冬雷則認為,“工業4.0的到來,確實是智能化生產的發展契機,但智能化生產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企業發展要向中高級產品進軍,要向創新、品牌、渠道轉型。”
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LED企業分析市場、了解客戶、創新銷售模式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一批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O2O成為新興增長的企業。在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中,LED作為智能化的載體以及可見光通訊領域會逐漸成為廣泛應用到市場的新技術領域。
照明行業跨進工業4.0時代的四大特征
總的來說,工業4.0時代,意味著新一代的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將進行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就照明行業而言,目前正在呈現四大特征。
基本實現生產自動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裝備是照明行業未來持續蓬勃發展的重要保證。杭州中為焦根祥副總經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就目前LED應用端企業對于自動化設備的投入情況來看,此前投入全自動化生產線的企業均集中在銷售規模上億的大企業,隨著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的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中小型照明企業也陸續開始投入到全自動化生產線中。
焦根祥認為,“工業4.0時代是工業制造發展總趨勢,LED產業也正處于此次革命浪潮中,集約化愈演愈烈,LED工廠制造將擺脫大量人工依賴現狀,而由更加智能化的機器所替代。”
橫店集團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LED家居照明事業部陳勁松亦表達了自動化的觀點,“現如今單機制造已不能滿足客戶需求,發展工業線體機器人,導入工廠自動化、智能化制造裝備,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改善制造品質,可以讓產品價格回歸合理的利潤空間。”
個性化定制:隨著智能化生產制造的推廣與升級,LED照明產品走向個性化定制。照明行業跨進4.0,需要實現工廠設備與消費者聯網、在云端實現互聯互通、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
也就是說,只有“個性化”定制,才能更深入全面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飛利浦、GE等國際巨頭一直都有通過這種個性化定制服務走在行業的前端。不難看出,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LED企業要想在同質化泛濫的市場中突圍而出,必須更加重視用戶體驗,以定制照明產品扭轉劣勢。
跨界融合:隨著LED照明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單一化的照明產品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多層次的跨界融合時代已經到來。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馮亞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在技術跨界融合,如半導體照明技術將與微電技術、傳感技術、計算機、大數據等領域結合;應用方面的跨界融合,即新的市場需求推動產業跨界,包含農業、生物、醫療等各方面的半導體照明應用創新;商業模式的跨界融合,即以互聯網為紐帶的跨界融合,產品生產—系統服務—平臺運營,以及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科技與文化融合,從而提升產業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