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晚間佛山照明發布公告稱,因涉及情況復雜,相關事項未達成一致,終止籌劃與貝恩資本(香港)有限公司的并購事項。
業內人士猜測,或是早前擬收購海外巨頭歐司朗照明渠道業務未能達成共識?
如日,謎底被揭開。
據佛山照明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歐司朗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OSRAM GmbH與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份買賣協議,作價26.21億元將歐司朗控股有限公司100%股份轉讓給后者,交易完成后,后者將變成公司最大股東。
恰巧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廣東省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后者是廣東國資委監管的國有獨資企業。
時隔十年,佛山照明再次回歸國資手里……
佛照與歐司朗的“不美滿婚姻”
回想2005年,佛山市國資委將其持有的23.97%佛山照明國有股分別轉讓給歐司朗佑昌控股有限公司和香港佑昌燈光器材有限公司。轉讓后,兩者持股比例分別為13.47%和10.50%。自此,歐司朗成為佛山照明第一大股東。
但是這一次的跨國收購并非如所想的“雙贏”,歐司朗對佛山照明的“承諾”繼續高比例分紅、維持以鐘信才為核心的管理層基本不變、提供部分LED照明技術以及一份每年從佛山照明購買1000萬美元燈產品的《框架購買合同》等未能完全兌現。
作為國內傳統照明巨頭的佛山照明,在“傍上”歐司朗后,希冀借助歐司朗在照明各產業鏈端的領先技術從“中國燈王”晉升為“世界燈王”,但其業績增長反而明顯放緩,并且原有的市場優勢、品牌優勢也漸被弱化。
反觀之歐司朗,其通過佛山照明強大的生產能力,為之提供價格更加低廉的OEM產品,在收購幾年后產品在中國市場全面鋪開,LED本土化目的初步達到。佛山照明一度成為外資股東歐司朗的OEM工廠。
“我不希望佛山照明的品牌在我手上丟掉。”2010年佛山照明總經理鐘信開啟佛山照明的轉型新能源之路。
然而,佛山照明近年業績也并不理想。2012年佛山照明實現歸屬凈利潤4億元,到2013年公司凈利潤下跌為2.52億元,2014年稍有回升,實現凈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5.70%。在早前披露的2015年半年報顯示,佛山照明實現營業收入15.24億元,同比下降1.21%;歸屬凈利潤1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6.94%。
佛山照明逐年來的業績下滑或是促進此次歐司朗結束這段“不美滿婚姻”的重要因素,對于歐司朗來說,當初收購佛山照明的利益已經得到。
這是品牌剩余價值的榨取?
坐擁資金而任性的買家,碰上了捧著品牌,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正想趁高價急于脫手的賣家,兩造干柴烈火、一拍即合,成交!
一業內人士針對此次股權轉讓事件發表了犀利的見解:
我的理解是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積累過度的剩余資本,并集中在任性的資本家手中,但西方企業采取專利布局、禁賣、禁運的方式形成技術壁壘,讓中國資本家難以購買尖端的西方技術。但是近年來西方企業已不吝于此,甚至是很樂于結合中國的廣大市場,將品牌‘賣’給中國資本家。
讓這些西方人創建,世人熟悉的品牌,在為數極為龐大的消費客戶中國人面前,創造再度發揚光大的契機,還可以榨干其品牌的殘余價值,從中牟取暴利。如聯想買下IBM筆記電腦部門、中海油購買技術失利、金沙江高價買下飛利浦的LumiLeds等。
當西方眼見中國現已掌握照明領域相當多的技術,并且話語權逐漸旁落,拐點已成、無力回天的時候,他們的行動干脆利落,立馬將品牌換做股份直接賣給中國的資本家。西方此舉看似讓利,其實不然。
西方的產業大鱷,永遠先期掌握了品牌和技術賣點的最佳時機,在產業發展進程逾越頂峰,開始走向利潤拐點,‘人廉我走’的大環境后,他會毫不猶豫地榨干而賣掉產業鏈條能創造續行且走的最終殘余價值,也就是品牌,這是西方能趁其強弩之末仍打造高價牟利的高招。
中國資本家們除了展現強大的資金實力,對垂涎已久的西方品牌,當然想的是早買早好。反過來看,這些西方品牌,又何嘗不是想早賣早好呢?
此業內人士對于西方巨頭的資本活動作了最為本質又深刻的分析。
歐司朗對于此次股權轉讓事件的公告正與上述這一分析相吻合。
歐司朗微信公告,將通過此舉出讓一筆非戰略性投資。雙方達成的成交價超過3.5億歐元,相當于比當前的股價溢價30%多。預計歐司朗將通過此項交易于2016財年獲得約3億歐元的稅前收益。歐司朗將把此項交易所得凈款項對其全球退休金計劃做進一步的經費支持。
歐司朗首席執行官Olaf Berlien表示:“在德國,很少有像歐司朗這樣的企業,能夠擁有充足的資金量。這將使我們公司變得更加強大和穩健。”
略帶諷刺,小編只想說,壕門的世界我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