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機器人造瓷磚來勢兇猛??僅僅只在幾年之前,如果有人說要用機器人來造瓷磚,別人一定會說他是癡人說夢、異想天開。殊不知時至今日,“用機器人造瓷磚”仿佛一覺醒來就從夢想變成了事實,讓人不禁驚嘆其來勢兇猛、勢不可擋。??眾所周知中國陶瓷乃是一個有著非常悠久歷史、迄今卻仍相當粗放的傳統產業。中國的現代建陶工業發展史從公認的1984年算起,到今天也不過30年多一點。這30年來的變化,若從縱向剖析亦可謂翻天覆地、可歌可泣;但若從橫向與其它行業進行對比,則仍可算是相對落后甚至是相當落后的。敝人混跡佛山石灣之陶瓷產業已逾半個世紀,或亦可算是閱人無數、閱物無數、閱企無數吧,但腦海里總是難以把這么一個行業與頗顯神秘與高大上的機器人聯系起來。是以先后聽說某某老朋友轉身研發機器人時都感到有點突然,總以為那應該是若干年后再做的事情。誰料想,這個會制造瓷磚的陶業機器人說來就來了。??在泛陶瓷產業中,率先成功采用國產機器人的是衛生陶瓷行業。記得是在2013年9月底,由佛山新鵬制造的第一臺噴釉機器人就開始在樂華公司正式上崗。據說機器人上崗后,每條噴釉線可節省2/3的人員,一年可節約人工費用1440萬元;而拋光機器人則可替換打磨工300人左右,節省人工費用高達3600萬元/年;同時由于產品優等率提高,企業每年可增收2500萬元左右。因此該公司簽訂的上億元機器人自動化改造投入,可在2年內完全收回成本。更重要的是機器人上崗后,可讓生產工人遠離粉塵、噪音等的傷害,基本杜絕職業病的產生,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其實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廣東佛陶集團石灣建華陶瓷廠即后來的鉆石潔具公司,從國外引進的衛生潔具自動生產線上就有類似的設備,那時候我們不叫噴釉機器人而叫做噴釉機械手。因系進口而非國產,故其使用、保養、維修頗為不便。同理,當年我們從國外全線引進的瓷磚生產線上原本也是有自動包裝機械手的,只是不甚適合當時的“國情”而被拆掉了;直至二三十年后國產的瓷磚自動包裝機大行其道,我們才發現自己繞了一個圈又走回來了,或者這就是行業的發展與進步吧。??上月29日在佛山舉行的中國建陶工業2025智能制造項目發布會上,有大眾媒體記者向東鵬董事長何新明發問:東鵬實施智能制造后產品成本大概會上漲多少?上漲的成本會不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何新明反問道:你們怎么會想到智能制造一定增加成本?如果會增加成本我們就不去做了,我們搞智能制造正是為了降低成本呀。想想這話也真有道理:人類樂此不疲地去搞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不就為了解放人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么?更何況如今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已經不復存在,今后的“用工荒”勢必愈演愈烈,除了“機器換人”我們實在別無選擇啊。??此番“用機器人造瓷磚”的浪潮之所以如此來勢兇猛,愚以為至少基于這么幾個因素:一是受衛生陶瓷企業先行先試嘗到甜頭的啟發,二是為了應對人工成本持續快速上漲的現實,三是響應國家“中國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發展戰略,而且這三條是一條比一條更加重要。近期獲悉東鵬、馬可波羅、新明珠、新潤成、溶州建陶二廠等不少知名陶企,都已陸續行動起來要用機器人去造瓷磚了。而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佛山陶瓷全行業應用的各種型號工業機器人業已超過1000臺。至于今后誰將會做得更加成功、更加輝煌、更具有標志性示范性意義也許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國陶瓷行業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由此宣告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