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
??看到這個題目,我首先想到了暢銷世界的四把椅子,索耐特的14號椅,韋格納的孔雀椅,中國明式圈椅等,都是過百或近百年來長盛不衰,一直在生產和大量銷售的家具,它們如廟宇和教堂一樣活在世界。回顧中國現代家具歷程,就我所知,只有“聯邦椅”被廣為流行,幾乎家喻戶曉,至今去很多農村,依然可以看到“聯邦椅”生活在人們的生活中。那么,幾萬企業,幾百萬從業者,至少幾十萬的設計人員的中國家具行業,幾十年來,再創造了什么樣的暢銷產品?其實,好賣的產品也不少,但生命周期往往比較短。若只曇花一現,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是有限的。因此,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是否要界定什么樣的產品叫暢銷產品?產品的生命周期和銷售量如何定義?是否評估它的利潤率?產品暢銷需要的條件是什么?為什么企業推出的產品往往不暢銷,或好賣但持續不長,周期太短?誰最終決定著產品是否暢銷的結果?老板,設計師,消費者?等一系列問題。
??我認為,暢銷,而且持久暢銷才能成就經典。每個設計師和老板,都希望自己設計和生產的家具暢銷,一是好賣,二是賣的數量多,三是賣的時間久。這是我理解的暢銷的含義。尤其是為大眾設計和服務的企業,暢銷一定是他追求的目標。其實,每個企業都會有1、2件或系列是暢銷的,成為企業賺錢賺名的武器。怎么放大它,或擴展更多一些暢銷品,也是重要課題。
腓力圃葉
??做了設計師近30年,經歷了設計行業幾個巨大的變革: ??第一輪:蘋果電腦把設計普遍化了,讓很多本來是設計師的客戶群輕易的設立了自己的設計部門,把設計師的“專能”弱化了! ??第二輪:互聯網提供的海量知識與信息,再次的讓客戶群輕易的擴大他們的創新視角。 ??第三輪:移動互聯網平臺提供了不同行業的跨界結盟,效率加快了,商業模式不停的更新,設計師再不能以自己獨特才華單打獨斗了! ??不能單打獨斗的不只是設計師,連設計事務所都要考慮跨界合作!信息傳播和普及化太快了,設計本身的價值越來越薄弱。 ??設計(創新思維)應該用于商業模式的創造!設計師們要跳出設計服務去理解設計價值:如何傳播創新理念,變成一個可復制的系統,如何讓設計理念變成一種設計種子,可發芽,可通過更多的群體影響市場! ??設計師要轉換創新的輸出,不能單靠設計的產品風格或個人理念!設計師要跟上市場經濟,設計師要理解商業變革。 ??企業也要從新衡量設計與創新的資源,設計是一個持續的投資,一個堅持的信念。急功近利的思想只會消耗企業大量的資金和精力,這個的年代過了。找到具備商業思考能力的設計師;培育創新,傳播理念……家具品牌不是拿錢砸出來的……是有了好產品,好文化,好服務之后,再通過公司每一個人,通過每一位經銷商,每一位導購員傳播出去的! ??陳能信 沃森阿信 ??我正參與幾家大企業的設計戰略規劃。以我的淺見,把商業設計分為理論、方法和刻劃三個階段,理論包括市場、消費和生活方式等,目前中國還太蒼白、尷尬或不屑。大多數設計師只站在產品的角度談設計,過早地進入到刻劃的階段。而方法包含了產品、工藝和工業的共性,是直接與成本、效益和品質相關的,卻很少人去深入(所有現在家裝集成的公司都缺乏產品的實現,這是個新的藍海,不一定是目前的訂制模式,但訂制模式在產品的實現方法上和空間下的生活方式上有巨大貢獻),也是中國產業空洞化的重要原因。只有實現這三個階段的融合貫通,才可能形成企業和產品的基因,才有資格打造所謂百年或過百億千億的家具企業。 ??李虹瑤 聯邦家私 ??我在聯邦工作已經24年了,開始時就服務于一個設計項目,叫1992聯邦金球獎家具設計大賽,獲獎的企業除了聯邦外,記得還有偉安,還有香港做燈飾的黃老板的企業。獲獎的產品是否好賣呢?我知道聯邦的9218是一定成功了。聯邦是做藤椅起家的,94年左右整理公司的發展史,我冒昧說出那些藤椅老土時,杜總點評說我不知道要作出有創意的產品是多么的困難,直到1995年杜總去到菲律賓Cebu的展覽時,他看到了當時那些最有市場價值的藤家具時,他會感嘆這樣的創意設計和實施的可能性; 1993年我們將打算引進的丹麥和意大利的商品做成幻燈片給當時聯邦顧問團的廣東省各大主流媒體的總編,臺長們匯報時,他們贊嘆家具可以這么美。 現在,中國的設計師和設計作品已經在歐洲的前沿陣地不斷綻放,這是何等的進步;但我們早期的供應商,現在聯邦高登的合伙人林先生在1994年就說,我們不是不可以做歐洲那些名牌定位的產品,而是我們做出來物體形態,但不能拿出文化和品牌背后的沉淀和市場附加值,所以沒有市場。1994年杜總和我在馬來西亞麻坡選餐椅時,我堅持買回一款他認為沒有涉及感的產品,結果在市場上大獲成功。所以,在欣賞設計,尊重設計的同時,我一直在結合著小杰提出的,企業家時刻的市場定位的問題在思考,也許用魯迅提出的“拿來”主義這個概念比較好。不是流氓抄襲性的拿來,而是保持自己的思維,結合設計師的洞察和創造,共同拿下設計。 ??鐘海舟 聯邦家私 ??如果拿家具工業與電影工業比,我想企業就是投資制片人,設計師就是導演,工藝師、工匠甚或產業工人就是演員,生產設備就是拍攝技術,用戶就是觀眾,票房就是市場。 ??無疑,一部好票房電影產生,需要有好的制片人,好的導演,好的演員,甚至是好的技術(比如阿凡提)。我們常犯的毛病或現狀是,企業家指責設計師只會出作品,不會出商品;設計師認為企業太現實太浮躁太短視,只注重迎合而不注重創新;工匠精神也被科技洪流和快餐文化沖得七零八落;消費者不太愿意為原創和設計價值買單。 ??我一直都在問,我們家具業的斯皮爾伯格、李安在哪里?家具業的華誼、環球、嘉禾在哪里?家具業的小湯哥、周潤發在哪里?家具業的愿意去影院看正版電影的觀眾演員在哪里?甚至,遠一點的夢想,家具業的好萊塢在哪里?群森兄和戴主編點名,就談談以上一點感慨。還好,作為在聯邦服務了19年的一名老兵,我還是比較自豪地感覺到,聯邦絕大部分的產品系列甚至是單品,去掉聯邦的logo,還是能達到許柏鳴教授所說的一眼被人認出的要求的。 ??家具業還有一種比較悲哀的現狀是,設計師本來是吳宇森,制片人非得讓他拍瓊瑤劇,并且理直氣壯地說:你看,還珠格格多暢銷! ??趙治中 恒康家居品牌副總 ??其一,設計師喜好不能決定市場暢銷,除非這一喜好和其消費人群吻合; ??其二,中國人均家具消費還和歐美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差距; ??其三,中國國民的審美教育存在巨大的斷層和空白。 ??說到國民美育,我認為家具業以后要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未來的家具業是一個非常主流的文化傳播行業,家具本身也將替代房子成為最重要的消費品,就像過去房子替代土地一樣。家具不同于土地和房子的地方在于,它超越了傳統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范疇,它開啟的不僅僅是美好生活,更是大眾生活的美學復興。 ??蒙亮 ??深以為設計得真正好的家具一定能賣錢。問題是,什么是真正好的設計?非常有設計感的家具就是好設計嗎?好壞的標準值得深思。 ??蘋果對設計的理解最深刻。設計不是為了造型,而是為了最終好用、好看(比例、色彩合度)、獨特(但不怪異,且不是那種所謂的設計感)、可靠、具備良好的工藝性、成本合理。這些都得到很好的設計與考量后,產品不好賣怕也難。回歸初心,設計是為了做出好產品。當然,這對設計師的要求非常高。 ??侯正光 一起設計董事長 ??我是干家具設計的,也就希望通過自己設計的家具來滿足使用者。以產品自己來說話也許會得到各種各樣的反饋,未必是要影響對方,更多的是溝通,這里面最大的共鳴也許是價值的認同。將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付諸于設計的每個環節便是最真實的溝通。這些標準簡單來講無非是功能,形式,價格,品質。我不期待所謂“極致”的產品,這樣的結果可望不可及。這不是因為我們不偏執,盡管大家總是津津樂道偏執狂的成功。但我們知道偏執是危險和自私的,因為沒人在乎無數死掉的偏執狂們,以及被連累的周圍。因此,不斷自我修正的堅持才是有意義的偏執。當然也不用在別人贊美我們堅持是多么不容易的時候就自我陶醉,其實,不堅持才是更恐怖的。所以,專注做好自己的本分,成了是咱們運氣好,不成是火候未到的大多數。 ??如果再來點責任的話,那么設計師這個稱呼就沒必要天天掛著,設計師,工匠,銷售,都是缺一不可。我們今天強調設計的重要,事實上就是要求設計師就應該是企業家,屁股決定大腦,自己出錢占了股份在董事會里面談的設計是最靠譜的。 ??黃群森 漢森堂設計 ??今天,我們面臨一個過剩的局面,新設計新品牌新服務層出不窮,每個企業在竭盡所能的描述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是多么的特別,其實這些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 ??能共通的,引起同理心的,一定是人類的普世價值和情感,我覺得消費者會慢慢向有設計感的東西靠近。從實木家具銷售可以看出來。以前是大料。價值感很強東西好賣。現在可能偏年輕化時尚便宜的好賣。現在買房還是其他消費者主力逐漸是80、90后。80、90后大部分 ??接觸現代會比60、70后多些。而且80、90經濟可能也沒有那么好。 ??馬博 喜臨門總工 ??馬云剛在PK王健林時說,坦克插上翅膀未必成為飛機。品牌基因是設計和沉淀下來的。企業基因易被忽視。外向思維,從消費者心智對企業的識別是要命的。暢銷到經典是內外因雙重作用。匹配好消費者給競爭者的貼標簽,設計好自己的身份(消費者認為你是誰)。看認知差距大不大,錯位多,沒這個基因,就重新定位。而不是一年又一年的跟風。 ??暢銷其實有熱銷和長銷。熱銷外部偶爾性太多,可控因素少。長銷品自己可控因素多。長銷品的根系在于對具體一代人的生活場景洞察。在于“痛點”和滿足體驗上的“渴望”。 ??學習轎車行業。家轎的尺寸局性,內部的空間放大感,ZOOMZOOM。蝸居時代,為弟弟妹妹設計靈活、好用、不局促的家具。這市場不小吧? ??對設計而言,“痛點思維”勝過“經典思維”。經典可遇不可求,交給歷史。中國已步入老齡化時代,居家養老成為現實。參觀新加坡政府公租房時,老人的生理特點、生活習慣都融入全屋設計。設計上以小見大,以顆粒度和細節與用戶交流交互。不言品牌而品牌自成。 ??勞建華喜臨門 ??在兩個大企業工作,海爾和喜臨門,也為國外的高端品牌做過設計。我所設計的暢銷品都是一些看起來沒設計感的產品,工藝簡單,成本便宜,不丑不美。反而那些自己很喜歡,覺得有設計感的作品賣不動。求解。 ??牛曉霆 東北林業大學明清家具研究所 ??設計時代已經到來。以市場為導向的品牌時代即將過去。轉而變成以品質來引領市場的品牌時代即將興起。這是個務實的時代,之前玩弄符號,形式,刷眼球的方式來提升產品認知度已經過去。靜下來,務實,追求品質,追求美,之后才會有百年品牌的產生。 ??市場是用來引導的。要不然設計師做何用?品牌是用心促成。第一層意人品第一,誠信第一,才會出現所謂的"牌"。第二層意便是品質。我們所造之物是剛性需求。在追求品質的同時必然會融入自己的情感認知與民俗風情。這也是獨特性。最高級的銷售是找上門的銷售。所以具此二者百年品牌必成。 ??用心促成品,用心成就牌。有了獨特性便無所謂競爭。因為造物者的靈魂便是唯一。品質的獨特,彰顯設計者靈魂獨特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奠定了基礎。獨特不是另類,而是基于人類情感和文明演變的自我和社會的生命認知。當前社會是百年不遇的好時代,也是傳統文化復興與創新的時代。扎根于傳統,借鑒于西學,貫穿東西,化于當代,為致勝之道。 ??葉武東 青木堂執行長 ??設計需要土壤、陽光、水份才能成長,冒出一點芽就忙著採摘成不了大樹,移植外來樹種也可能水土不服,企業可以提供土壤生成設計樹林,但要深耕才能生根。根強才能存活,存活就有樹型,有型就能有態度,從中國文化之根養起才接地氣。 ??柴曉東grado品牌創始人 ??市場上最好賣的,淘寶最暢銷的產品都是仿品,magis的飛利浦斯達克設計的大師椅,漢斯魏格納的Y椅,法國戶外的Tolix椅,勒柯布西耶的cassina沙發賣了50年還經久不衰,我們連原創都沒有做成熟,更別說設計經典和暢銷的產品了,現在大家都這么浮躁,怎么能設計和生產出來好東西,國外一些小工廠,工藝都非常棒,有傳承,量小也愿意嘗試,國內一些工廠,量小不做,甚至有點工藝難度突破也不愿意嘗試,這樣的大環境下,別說經典,連基本創新沒有辦法落地,我做過設計公司,自己創建過品牌,對這方面深惡痛絕。的確,我們中國人是最聰明的,總是能從戰略高度來規劃和設計品牌,然而,所有的戰略規劃和品牌規劃都需要創新、設計、工藝、成本的人落地,現在落地都有問題,一直飄在空中。 ??丁偉 ??“有效期”、“局限性”、“灰度”這三個關鍵詞是我最近反復在思考的命題。“有效期”關乎行動的次序和動態的價值。短期來看重要的是有形的成果,中期看是邏輯的運行體系,長期看則是無形的文化在發生作用;局限性則無時無刻不在定義角色的邊界,局限性既是社會結構的穩定力量,又是進化的障礙。在今天變革的社會體系中對“局限性”的關注和放大比以往更有必要;灰度是事物進化的必然過程,開始認識并理解“灰度”的存在或許是成熟的標志。微妙的灰度變化中蘊含著極大的魅力,在不知不覺中吸引著理想主義者奮不顧身的去探究這其中的奧妙!
家具設計月壇:如何確保企業設計出來的產品能暢銷(1) 家具設計月壇:如何確保企業設計出來的產品能暢銷(2) 家具設計月壇:如何確保企業設計出來的產品能暢銷(3)
??做了設計師近30年,經歷了設計行業幾個巨大的變革: ??第一輪:蘋果電腦把設計普遍化了,讓很多本來是設計師的客戶群輕易的設立了自己的設計部門,把設計師的“專能”弱化了! ??第二輪:互聯網提供的海量知識與信息,再次的讓客戶群輕易的擴大他們的創新視角。 ??第三輪:移動互聯網平臺提供了不同行業的跨界結盟,效率加快了,商業模式不停的更新,設計師再不能以自己獨特才華單打獨斗了! ??不能單打獨斗的不只是設計師,連設計事務所都要考慮跨界合作!信息傳播和普及化太快了,設計本身的價值越來越薄弱。 ??設計(創新思維)應該用于商業模式的創造!設計師們要跳出設計服務去理解設計價值:如何傳播創新理念,變成一個可復制的系統,如何讓設計理念變成一種設計種子,可發芽,可通過更多的群體影響市場! ??設計師要轉換創新的輸出,不能單靠設計的產品風格或個人理念!設計師要跟上市場經濟,設計師要理解商業變革。 ??企業也要從新衡量設計與創新的資源,設計是一個持續的投資,一個堅持的信念。急功近利的思想只會消耗企業大量的資金和精力,這個的年代過了。找到具備商業思考能力的設計師;培育創新,傳播理念……家具品牌不是拿錢砸出來的……是有了好產品,好文化,好服務之后,再通過公司每一個人,通過每一位經銷商,每一位導購員傳播出去的! ??陳能信 沃森阿信 ??我正參與幾家大企業的設計戰略規劃。以我的淺見,把商業設計分為理論、方法和刻劃三個階段,理論包括市場、消費和生活方式等,目前中國還太蒼白、尷尬或不屑。大多數設計師只站在產品的角度談設計,過早地進入到刻劃的階段。而方法包含了產品、工藝和工業的共性,是直接與成本、效益和品質相關的,卻很少人去深入(所有現在家裝集成的公司都缺乏產品的實現,這是個新的藍海,不一定是目前的訂制模式,但訂制模式在產品的實現方法上和空間下的生活方式上有巨大貢獻),也是中國產業空洞化的重要原因。只有實現這三個階段的融合貫通,才可能形成企業和產品的基因,才有資格打造所謂百年或過百億千億的家具企業。 ??李虹瑤 聯邦家私 ??我在聯邦工作已經24年了,開始時就服務于一個設計項目,叫1992聯邦金球獎家具設計大賽,獲獎的企業除了聯邦外,記得還有偉安,還有香港做燈飾的黃老板的企業。獲獎的產品是否好賣呢?我知道聯邦的9218是一定成功了。聯邦是做藤椅起家的,94年左右整理公司的發展史,我冒昧說出那些藤椅老土時,杜總點評說我不知道要作出有創意的產品是多么的困難,直到1995年杜總去到菲律賓Cebu的展覽時,他看到了當時那些最有市場價值的藤家具時,他會感嘆這樣的創意設計和實施的可能性; 1993年我們將打算引進的丹麥和意大利的商品做成幻燈片給當時聯邦顧問團的廣東省各大主流媒體的總編,臺長們匯報時,他們贊嘆家具可以這么美。 現在,中國的設計師和設計作品已經在歐洲的前沿陣地不斷綻放,這是何等的進步;但我們早期的供應商,現在聯邦高登的合伙人林先生在1994年就說,我們不是不可以做歐洲那些名牌定位的產品,而是我們做出來物體形態,但不能拿出文化和品牌背后的沉淀和市場附加值,所以沒有市場。1994年杜總和我在馬來西亞麻坡選餐椅時,我堅持買回一款他認為沒有涉及感的產品,結果在市場上大獲成功。所以,在欣賞設計,尊重設計的同時,我一直在結合著小杰提出的,企業家時刻的市場定位的問題在思考,也許用魯迅提出的“拿來”主義這個概念比較好。不是流氓抄襲性的拿來,而是保持自己的思維,結合設計師的洞察和創造,共同拿下設計。 ??鐘海舟 聯邦家私 ??如果拿家具工業與電影工業比,我想企業就是投資制片人,設計師就是導演,工藝師、工匠甚或產業工人就是演員,生產設備就是拍攝技術,用戶就是觀眾,票房就是市場。 ??無疑,一部好票房電影產生,需要有好的制片人,好的導演,好的演員,甚至是好的技術(比如阿凡提)。我們常犯的毛病或現狀是,企業家指責設計師只會出作品,不會出商品;設計師認為企業太現實太浮躁太短視,只注重迎合而不注重創新;工匠精神也被科技洪流和快餐文化沖得七零八落;消費者不太愿意為原創和設計價值買單。 ??我一直都在問,我們家具業的斯皮爾伯格、李安在哪里?家具業的華誼、環球、嘉禾在哪里?家具業的小湯哥、周潤發在哪里?家具業的愿意去影院看正版電影的觀眾演員在哪里?甚至,遠一點的夢想,家具業的好萊塢在哪里?群森兄和戴主編點名,就談談以上一點感慨。還好,作為在聯邦服務了19年的一名老兵,我還是比較自豪地感覺到,聯邦絕大部分的產品系列甚至是單品,去掉聯邦的logo,還是能達到許柏鳴教授所說的一眼被人認出的要求的。 ??家具業還有一種比較悲哀的現狀是,設計師本來是吳宇森,制片人非得讓他拍瓊瑤劇,并且理直氣壯地說:你看,還珠格格多暢銷! ??趙治中 恒康家居品牌副總 ??其一,設計師喜好不能決定市場暢銷,除非這一喜好和其消費人群吻合; ??其二,中國人均家具消費還和歐美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差距; ??其三,中國國民的審美教育存在巨大的斷層和空白。 ??說到國民美育,我認為家具業以后要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未來的家具業是一個非常主流的文化傳播行業,家具本身也將替代房子成為最重要的消費品,就像過去房子替代土地一樣。家具不同于土地和房子的地方在于,它超越了傳統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范疇,它開啟的不僅僅是美好生活,更是大眾生活的美學復興。 ??蒙亮 ??深以為設計得真正好的家具一定能賣錢。問題是,什么是真正好的設計?非常有設計感的家具就是好設計嗎?好壞的標準值得深思。 ??蘋果對設計的理解最深刻。設計不是為了造型,而是為了最終好用、好看(比例、色彩合度)、獨特(但不怪異,且不是那種所謂的設計感)、可靠、具備良好的工藝性、成本合理。這些都得到很好的設計與考量后,產品不好賣怕也難。回歸初心,設計是為了做出好產品。當然,這對設計師的要求非常高。 ??侯正光 一起設計董事長 ??我是干家具設計的,也就希望通過自己設計的家具來滿足使用者。以產品自己來說話也許會得到各種各樣的反饋,未必是要影響對方,更多的是溝通,這里面最大的共鳴也許是價值的認同。將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付諸于設計的每個環節便是最真實的溝通。這些標準簡單來講無非是功能,形式,價格,品質。我不期待所謂“極致”的產品,這樣的結果可望不可及。這不是因為我們不偏執,盡管大家總是津津樂道偏執狂的成功。但我們知道偏執是危險和自私的,因為沒人在乎無數死掉的偏執狂們,以及被連累的周圍。因此,不斷自我修正的堅持才是有意義的偏執。當然也不用在別人贊美我們堅持是多么不容易的時候就自我陶醉,其實,不堅持才是更恐怖的。所以,專注做好自己的本分,成了是咱們運氣好,不成是火候未到的大多數。 ??如果再來點責任的話,那么設計師這個稱呼就沒必要天天掛著,設計師,工匠,銷售,都是缺一不可。我們今天強調設計的重要,事實上就是要求設計師就應該是企業家,屁股決定大腦,自己出錢占了股份在董事會里面談的設計是最靠譜的。 ??黃群森 漢森堂設計 ??今天,我們面臨一個過剩的局面,新設計新品牌新服務層出不窮,每個企業在竭盡所能的描述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是多么的特別,其實這些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 ??能共通的,引起同理心的,一定是人類的普世價值和情感,我覺得消費者會慢慢向有設計感的東西靠近。從實木家具銷售可以看出來。以前是大料。價值感很強東西好賣。現在可能偏年輕化時尚便宜的好賣。現在買房還是其他消費者主力逐漸是80、90后。80、90后大部分 ??接觸現代會比60、70后多些。而且80、90經濟可能也沒有那么好。 ??馬博 喜臨門總工 ??馬云剛在PK王健林時說,坦克插上翅膀未必成為飛機。品牌基因是設計和沉淀下來的。企業基因易被忽視。外向思維,從消費者心智對企業的識別是要命的。暢銷到經典是內外因雙重作用。匹配好消費者給競爭者的貼標簽,設計好自己的身份(消費者認為你是誰)。看認知差距大不大,錯位多,沒這個基因,就重新定位。而不是一年又一年的跟風。 ??暢銷其實有熱銷和長銷。熱銷外部偶爾性太多,可控因素少。長銷品自己可控因素多。長銷品的根系在于對具體一代人的生活場景洞察。在于“痛點”和滿足體驗上的“渴望”。 ??學習轎車行業。家轎的尺寸局性,內部的空間放大感,ZOOMZOOM。蝸居時代,為弟弟妹妹設計靈活、好用、不局促的家具。這市場不小吧? ??對設計而言,“痛點思維”勝過“經典思維”。經典可遇不可求,交給歷史。中國已步入老齡化時代,居家養老成為現實。參觀新加坡政府公租房時,老人的生理特點、生活習慣都融入全屋設計。設計上以小見大,以顆粒度和細節與用戶交流交互。不言品牌而品牌自成。 ??勞建華喜臨門 ??在兩個大企業工作,海爾和喜臨門,也為國外的高端品牌做過設計。我所設計的暢銷品都是一些看起來沒設計感的產品,工藝簡單,成本便宜,不丑不美。反而那些自己很喜歡,覺得有設計感的作品賣不動。求解。 ??牛曉霆 東北林業大學明清家具研究所 ??設計時代已經到來。以市場為導向的品牌時代即將過去。轉而變成以品質來引領市場的品牌時代即將興起。這是個務實的時代,之前玩弄符號,形式,刷眼球的方式來提升產品認知度已經過去。靜下來,務實,追求品質,追求美,之后才會有百年品牌的產生。 ??市場是用來引導的。要不然設計師做何用?品牌是用心促成。第一層意人品第一,誠信第一,才會出現所謂的"牌"。第二層意便是品質。我們所造之物是剛性需求。在追求品質的同時必然會融入自己的情感認知與民俗風情。這也是獨特性。最高級的銷售是找上門的銷售。所以具此二者百年品牌必成。 ??用心促成品,用心成就牌。有了獨特性便無所謂競爭。因為造物者的靈魂便是唯一。品質的獨特,彰顯設計者靈魂獨特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奠定了基礎。獨特不是另類,而是基于人類情感和文明演變的自我和社會的生命認知。當前社會是百年不遇的好時代,也是傳統文化復興與創新的時代。扎根于傳統,借鑒于西學,貫穿東西,化于當代,為致勝之道。 ??葉武東 青木堂執行長 ??設計需要土壤、陽光、水份才能成長,冒出一點芽就忙著採摘成不了大樹,移植外來樹種也可能水土不服,企業可以提供土壤生成設計樹林,但要深耕才能生根。根強才能存活,存活就有樹型,有型就能有態度,從中國文化之根養起才接地氣。 ??柴曉東grado品牌創始人 ??市場上最好賣的,淘寶最暢銷的產品都是仿品,magis的飛利浦斯達克設計的大師椅,漢斯魏格納的Y椅,法國戶外的Tolix椅,勒柯布西耶的cassina沙發賣了50年還經久不衰,我們連原創都沒有做成熟,更別說設計經典和暢銷的產品了,現在大家都這么浮躁,怎么能設計和生產出來好東西,國外一些小工廠,工藝都非常棒,有傳承,量小也愿意嘗試,國內一些工廠,量小不做,甚至有點工藝難度突破也不愿意嘗試,這樣的大環境下,別說經典,連基本創新沒有辦法落地,我做過設計公司,自己創建過品牌,對這方面深惡痛絕。的確,我們中國人是最聰明的,總是能從戰略高度來規劃和設計品牌,然而,所有的戰略規劃和品牌規劃都需要創新、設計、工藝、成本的人落地,現在落地都有問題,一直飄在空中。 ??丁偉 ??“有效期”、“局限性”、“灰度”這三個關鍵詞是我最近反復在思考的命題。“有效期”關乎行動的次序和動態的價值。短期來看重要的是有形的成果,中期看是邏輯的運行體系,長期看則是無形的文化在發生作用;局限性則無時無刻不在定義角色的邊界,局限性既是社會結構的穩定力量,又是進化的障礙。在今天變革的社會體系中對“局限性”的關注和放大比以往更有必要;灰度是事物進化的必然過程,開始認識并理解“灰度”的存在或許是成熟的標志。微妙的灰度變化中蘊含著極大的魅力,在不知不覺中吸引著理想主義者奮不顧身的去探究這其中的奧妙!
家具設計月壇:如何確保企業設計出來的產品能暢銷(1) 家具設計月壇:如何確保企業設計出來的產品能暢銷(2) 家具設計月壇:如何確保企業設計出來的產品能暢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