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地鐵是今年大連的熱門話題,尤其是鄰近地鐵站口的市民都覺得新鮮,因此也愿意到地鐵口周邊閑逛。前晚7點鐘左右,新浪微博網友@大林子darlin路過地鐵1號線春柳站附近時,看到有不少人對地鐵排風口非常感興趣,在排風口處嬉戲玩耍,有人撒樹葉,隨排風口氣流吹起,有人放飛塑料袋……他擔心這樣的舉動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記者搜索發現,因為防護設施不完整,在外地曾發生兒童在高層建筑的排風井墜亡的事故。針對建筑排風口的問題,記者也進行了走訪調查。
地鐵排風口成休閑處有人撒樹葉讓風吹飛
新浪微博網友@大林子darlin發微博做了一則安全提醒,他在微博中寫道:“地鐵排風口有人嬉戲,有人撒樹葉,隨排風口氣流吹起,有人放飛塑料袋……安全隱患重重,建議使用黑黃顏色警示標志,周邊2米內嚴禁玩耍。 ”
這名網友還在微博中配發了兩張照片,圖片說明是:圖為三中操場排風井處晚7點的場景。從照片中記者看到,排風井探出地面的建筑約80厘米高,在排風井四周的水泥圍墻上,有大人、孩子倚靠在上面,可以看到排風口的上方飄著垃圾袋。
地鐵排風井深約20米有防護網和安全提示
記者來到位于華北路春柳路段附近的地鐵口進行了實地探訪,該站點是地鐵1號線春柳站,仍處于建設中,站點旁邊有探出地面的風井,分別是送風井和排風井,送風井和排風井都處于工作狀態。送風井和排風井都是高出地面約80厘米,記者目測發現,送風井和排風井的深度在20米左右,而且均進行了封閉式處理。網格非常密,成人的手是插不進去的,目測非常堅固,人和動物是無法跌落進去的,記者測試了一下,因為網格較小,手機也無法掉進去,但是再小一點的物件就能漏進去了。
因為正值中午,這里沒有成年人和孩子嬉耍,按照網友所述,記者也拿塑料袋試了一下,在送風井上面的塑料袋被吸附在網格之上,而在排風井,因為往外的風力大于外圍空氣的流動,塑料袋能被吹走。
隨后,記者又來到地鐵人民廣場站點,探訪了位于奧林匹克廣場西北側的送風井和排風井,和春柳站一樣,送風井和排風井都是采用統一的建設標準,而且在送風井和排風井上都有“危險禁止踩踏”的安全提醒。
記者走訪多個地下商場和建筑
風井進出口都有防護網有的缺少安全警示標志
記者也走訪調查了市內多個地下商場和建筑的排風井,所探訪到的風井都有相對堅固的防護網,在奧林匹克廣場的上方北側,記者找到了一排的排風井,排風井往外排著熱風,記者站在2米之外都能感受到熱風的威力。記者注意到風井出口處用綠色的網封閉起來,封閉網也很堅固,鑰匙等物件能漏進去,但是大一點的物件是掉不進去的。記者在走訪的同時,也發現部分風井的四周缺少安全警示標志,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防護網應定期檢查
記者也采訪到了安裝排風系統的業內人士國先生,他介紹風井主要有兩種形式,自然通風的風井可以兼做進風井與排風井,還有一種是機械輔助通風,一個進風井一個排風井,進風井安裝進氣扇,排風井安裝排氣扇,這種形式應該是屬于有組織氣流,風井一般是從地下室的頂板通到外面。“關于風井的安裝,沒有具體的國家標準,但是行業中也有相應的規范。 ”國先生介紹,據他了解,目前地鐵站附近安裝的風井及防護設施是符合行業規范的,針對外地發生的兒童風井墜亡事件以及大連網友的顧慮,國先生提醒說,風井的防護網是有使用壽命的,具體要視自然損壞和人為破壞程度來定,像黑龍江新聞中所說的用木板蓋著風井,這是相當危險的,產權單位應該定期檢查是否有破損,及時更換,做到防患于未然。
危險動作別成習慣
此外,針對網友所提到的有人在風井上撒樹葉、放飛塑料袋等行為,國先生提醒說,這些行為都是具有危險性的,對風井的防護實施也容易造成損傷和堵塞,尤其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風井周圍都有“危險禁止踩踏”的警示牌,不能讓孩子養成這種破壞安全警示的習慣,一旦形成習慣,將來就會對危險失去警惕,進而釀成危害。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來慶新
名詞解釋
風井
是建筑中預留的通道,主要用于通風或者防水,危急時刻也可用于逃生與消防,是酒店、商場、停車場尤其是地下建筑必備的配套設施,設置部位也各不相同,有的設置在地面之上,有的則設置在建筑物之上。
外地曾發生兒童從排風井墜亡事故
湖南排風口躲貓貓男孩墜下身亡
事故發生在湖南,2009年10月,6名男孩和9歲的峰峰(化名)在長沙星典時代小區6棟34層樓頂躲貓貓,峰峰本想躲藏在排風口,不幸從34層墜下跌至17層,當場身亡。
黑龍江蹦碎木板蓋男孩掉入排風井
據黑龍江 《生活報》2014年報道,巴彥縣9歲男孩小博在一小區內玩耍時不慎墜入排風井中,經搶救醫治無效身亡。另據《新晚報》報道,松北區錦繡家園小區內一名5歲男孩蹦碎木板蓋,掉入排風井,幸虧被井下兩根木頭夾住,后被消防人員救出。
煙臺商場排風口成小區安全隱患
此外,煙臺電視臺也在2013年12月報道過商場排風口成了小區安全隱患的新聞,新聞中記錄的排風口是商場位于地面之上的排風口,因為排風口口徑較大,居民擔心存在安全隱患,擔心兒童或者是小動物能夠進入。
地鐵排風口成休閑處有人撒樹葉讓風吹飛
新浪微博網友@大林子darlin發微博做了一則安全提醒,他在微博中寫道:“地鐵排風口有人嬉戲,有人撒樹葉,隨排風口氣流吹起,有人放飛塑料袋……安全隱患重重,建議使用黑黃顏色警示標志,周邊2米內嚴禁玩耍。 ”
這名網友還在微博中配發了兩張照片,圖片說明是:圖為三中操場排風井處晚7點的場景。從照片中記者看到,排風井探出地面的建筑約80厘米高,在排風井四周的水泥圍墻上,有大人、孩子倚靠在上面,可以看到排風口的上方飄著垃圾袋。
地鐵排風井深約20米有防護網和安全提示
記者來到位于華北路春柳路段附近的地鐵口進行了實地探訪,該站點是地鐵1號線春柳站,仍處于建設中,站點旁邊有探出地面的風井,分別是送風井和排風井,送風井和排風井都處于工作狀態。送風井和排風井都是高出地面約80厘米,記者目測發現,送風井和排風井的深度在20米左右,而且均進行了封閉式處理。網格非常密,成人的手是插不進去的,目測非常堅固,人和動物是無法跌落進去的,記者測試了一下,因為網格較小,手機也無法掉進去,但是再小一點的物件就能漏進去了。
因為正值中午,這里沒有成年人和孩子嬉耍,按照網友所述,記者也拿塑料袋試了一下,在送風井上面的塑料袋被吸附在網格之上,而在排風井,因為往外的風力大于外圍空氣的流動,塑料袋能被吹走。
隨后,記者又來到地鐵人民廣場站點,探訪了位于奧林匹克廣場西北側的送風井和排風井,和春柳站一樣,送風井和排風井都是采用統一的建設標準,而且在送風井和排風井上都有“危險禁止踩踏”的安全提醒。
記者走訪多個地下商場和建筑
風井進出口都有防護網有的缺少安全警示標志
記者也走訪調查了市內多個地下商場和建筑的排風井,所探訪到的風井都有相對堅固的防護網,在奧林匹克廣場的上方北側,記者找到了一排的排風井,排風井往外排著熱風,記者站在2米之外都能感受到熱風的威力。記者注意到風井出口處用綠色的網封閉起來,封閉網也很堅固,鑰匙等物件能漏進去,但是大一點的物件是掉不進去的。記者在走訪的同時,也發現部分風井的四周缺少安全警示標志,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防護網應定期檢查
記者也采訪到了安裝排風系統的業內人士國先生,他介紹風井主要有兩種形式,自然通風的風井可以兼做進風井與排風井,還有一種是機械輔助通風,一個進風井一個排風井,進風井安裝進氣扇,排風井安裝排氣扇,這種形式應該是屬于有組織氣流,風井一般是從地下室的頂板通到外面。“關于風井的安裝,沒有具體的國家標準,但是行業中也有相應的規范。 ”國先生介紹,據他了解,目前地鐵站附近安裝的風井及防護設施是符合行業規范的,針對外地發生的兒童風井墜亡事件以及大連網友的顧慮,國先生提醒說,風井的防護網是有使用壽命的,具體要視自然損壞和人為破壞程度來定,像黑龍江新聞中所說的用木板蓋著風井,這是相當危險的,產權單位應該定期檢查是否有破損,及時更換,做到防患于未然。
危險動作別成習慣
此外,針對網友所提到的有人在風井上撒樹葉、放飛塑料袋等行為,國先生提醒說,這些行為都是具有危險性的,對風井的防護實施也容易造成損傷和堵塞,尤其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風井周圍都有“危險禁止踩踏”的警示牌,不能讓孩子養成這種破壞安全警示的習慣,一旦形成習慣,將來就會對危險失去警惕,進而釀成危害。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來慶新
名詞解釋
風井
是建筑中預留的通道,主要用于通風或者防水,危急時刻也可用于逃生與消防,是酒店、商場、停車場尤其是地下建筑必備的配套設施,設置部位也各不相同,有的設置在地面之上,有的則設置在建筑物之上。
外地曾發生兒童從排風井墜亡事故
湖南排風口躲貓貓男孩墜下身亡
事故發生在湖南,2009年10月,6名男孩和9歲的峰峰(化名)在長沙星典時代小區6棟34層樓頂躲貓貓,峰峰本想躲藏在排風口,不幸從34層墜下跌至17層,當場身亡。
黑龍江蹦碎木板蓋男孩掉入排風井
據黑龍江 《生活報》2014年報道,巴彥縣9歲男孩小博在一小區內玩耍時不慎墜入排風井中,經搶救醫治無效身亡。另據《新晚報》報道,松北區錦繡家園小區內一名5歲男孩蹦碎木板蓋,掉入排風井,幸虧被井下兩根木頭夾住,后被消防人員救出。
煙臺商場排風口成小區安全隱患
此外,煙臺電視臺也在2013年12月報道過商場排風口成了小區安全隱患的新聞,新聞中記錄的排風口是商場位于地面之上的排風口,因為排風口口徑較大,居民擔心存在安全隱患,擔心兒童或者是小動物能夠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