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家庭行業很火爆,作為消費者的你感受到了嗎???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智能家庭行業在今年上半年得到了一次快速發展的機會。不管是騰訊、京東、小米等互聯網企業,還是
海爾、TCL等大型家電廠商都做出不少動作。不管是提倡智能生態戰略,還是推出智能硬件單品,企業相互之間的叫囂和概念炒作使得“智能家庭”越炒越熱。但
是,雖然“智能家庭”概念如日中天,以“爆品””打開智能家庭市場的情景卻遲遲沒有出現,作為用戶還只能聽著天花亂墜的生態圈概念瞎瞪眼。解決內熱外冷的
尷尬現狀,將概念落地,是每個企業都需要持續努力的目標。那么,在2015年的上半年,各個龍頭企業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哪個最有希望先讓概念落地呢???海爾??作
為最早提出智能化升級轉型的家電集團,海爾從去年就開始打出“U+智慧生活生態圈”的概念。海爾智慧生活APP上線、與蘋果Homekit合作,這些都讓
海爾智慧生活生態圈的構成更加豐富。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因為“生態戰略”概念的提出早于行業大多數企業,海爾的落地速度也非常令人驚喜:上半年
先后與蘇寧強強聯合進行“云對接”、推出海爾阿里II代智能電視、海爾嫩烤箱、SmartCare智能套裝等多種硬件產品,讓用戶搶先體驗到智能遠程控制
和設備聯動的甜頭。??海爾作為國內家電行業龍頭企業之一,以強大的家電制造技術和清晰的戰略思維為人稱道。正因如此,也為海爾的智能化轉型帶來了優勢和困難:智能化轉型不只是組織架構上的整合,還包括戰略方向的調整、業務流程的落地等系統改造。??智
能家庭行業的出現帶給家電行業一個整合、升級的契機,能否抓住這個契機對它們而言十分重要。對于擁有強大制造技術和成熟供應鏈體系的海爾,如何把自己擅長
的領域帶入互聯網,將成為成敗與否的關鍵。我們不能斷定擁有傳統家電基因的企業就一定不懂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同樣的道理,也無法說先開始出發的人就一定可
以先獲得成功。但就引入阿里投資為自身注入互聯網資源和基因的舉動來看,海爾至少已經意識到了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引入Homekit、百度、阿里、京東、
360等合作伙伴,都將為海爾智能家居概念的加速落地提供幫助。未來海爾將如何把傳統優勢和互聯網資源相結合注入U+智慧生活生態圈,我們拭目以待。??TCL??同
樣屬于實力雄厚的家電集團,TCL的智能家庭戰略通過今年的春季發布會首次曝光。為了全力跨入此領域的經營,TCL投入九千萬成立獨立的智能家庭科技有限
公司,為用戶提供應用和服務的極致體驗。雖說各企業都在卯足了勁讓智能家庭項目落地,像TCL這樣成立專業子公司的企業并不多見,此舉足見TCL對智能家
庭行業的重視和看好。TCL成立專注于智能家庭項目的合資公司,整合了TCL集團、TCL多媒體和TCL通訊旗下產品優勢及資源,對其今后的智能家庭業務
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機會總是留給做好前期準備的人,相信TCL智能家庭公司能夠更好地幫助TCL出擊智能家
庭市場。??雖然獨立子公司在4月才成立,但落地成果卻非常迅速,已經相繼推出可商業化運作的智能云、智能模塊,智趣家APP。且不說
起步早晚,單就決心和執行速度來說,TCL是令人看好的。開放式全兼容的智能云顯露了TCL希望打造開放式平臺的野心;智能模塊聯合使用自家智能模塊的智
能連接、傳感、智能硬件公司,意欲與TCL智能家電一起為用戶形成一個智能化的場景服務;智趣家APP是一個智能家庭社區平臺,可以為用戶帶來資訊、評
測、體驗、購買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從長遠的生態建設角度來看,致力于建設開放平臺的戰略無疑是正確的,與行業內廠商合作帶動產業升級的愿景也是毋庸置
疑,但兩者的發展都是“道阻且長”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沉淀和積累才可以實現。從用戶角度來看,智能生態建設遠不如一款實實在在的智能產品來的痛快。生產
一個智能單品對TCL來說并不是難事,如何使產品切中用戶痛點,滿足家庭智能化需求,才是重中之重。??面對智能家庭日益高漲的落地呼聲和用戶對硬件單品的強烈渴望,TCL智能家庭如何厚積薄發,延續上半年的速度優勢和組織優勢,后續的動作令人期待。??美的??美
的上半年組團玩智能生活玩的不亦樂乎,把“強強聯手,優勢互補”發揮的淋漓盡致。與小米的智能家居合作賺盡眼球,與京東、蘇寧、騰訊、阿里等的合作也不遑
多讓。先是年初發布與騰訊合作的微信空調,再有與阿里智能云平臺、O2O渠道建設、數據系統對接的合作,還一口氣推出i青春智能空調、智能感應空氣凈化
器、智能家電管理APP美居等產品。美的正在用自己的招式,逐步打開智能家庭市場。??這個招式美其名曰“互聯網招式”。自去年美的發
布公告引入小米為戰略投資者以來,旗下的各類產品線都在計劃與小米進一步產生互動。目前,美的集團擁有冰箱、洗衣機、吸塵器、烤箱、凈水設備等全線白電和
廚房產品,根據美的的智能家居推進計劃,這些單品將首先實現聯網、自動控制功能,再采用統一的智慧管家控制。缺乏操控入口一直是白電企業在智能家庭入口布
局上的天然劣勢,而小米正好彌補了這一短板。這些產品一旦與小米手機等智能設備產生互動,將快速吸引極客和小米發燒友的關注和使用,為美的智能家庭積累第
一批用戶。除了與小米合作,美的還與阿里達成共識,共同構建基于阿里云的開放平臺,與騰訊和蘇寧在微信、O2O營銷體驗上達成了系列合作,逐步打通美的產
品與微信和蘇寧“云居”的互聯互通。??盡管美的與眾多互聯網平臺達成諸多合作,這些合作大多只是優先而非獨家。由小米科技投資的云米
科技,同樣專注于小家電的研發,未來不可避免的將與美的的產品直接競爭。因此,現在開始評價這些合作還為時過早,這些合作還將擦出怎樣的火花,為用戶帶來
什么樣的驚喜,答案相信不會太遠。??小米??隨著智能手機的增速放緩,小米上半年將一部分重心轉移到智能家庭領
域。今年上半年不僅一口氣推出網關、人體傳感器、門窗傳感器、無限開關等多個智能家庭零部件,還與美的、金地地產等聯合,頻頻推出單品和應用服務,風頭強
勁。小米對于以硬件單品切入智能家庭的想法其實“蓄謀已久”,自從去年高調宣布投資100個智能硬件公司,成果已經在今年逐一落地。在其他企業都還強調
“開放合作”和“整體解決方案”的時候,以單品為先的方式確實更容易讓消費者“買單”。??在雷軍看來,小米希望成為智能硬件生態鏈的
把控者,即成為一切單品的上游。達成這個目的需要拉攏生態鏈中各個細分領域的專業玩家,比如小米手環(華米)、小米移動電源(紫米)、空氣凈化器(智米)
等。這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鏈,因為小米智能家居的定位是基于他們從手機業務累積起來的“屌絲”用戶群。這個定位帶來的一大問題就是,由此導致的低附加值
和利潤空間,讓很多擅長制造、擁有供應鏈成本優勢的傳統家居企業不愿意跟小米展開智能化對接。從長遠來看,雖然封閉生態鏈帶來的統一定位,使相關聯的產品
和服務之間更容易相互引流,但產品也缺乏核心技術優勢,并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這點從用戶角度來看,難免“弊”大于“利“。??不
可否認,小米在一步步構建自己的智能家庭生態鏈的同時,已經能夠讓用戶同步感受到智能家居的便利。但是產品要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沒有積累還是做不到的,
便捷化的智能改造只能滿足用戶的短期需求。來自同行的競爭壓力日趨激烈,缺乏技術研發僅靠互聯網白手起家的小米是否還能保持領先地位?它的智能生態之火還
將燒向何方?一切都是未知之數。??三星??今年年初,三星電子總裁尹富根在2015CES上以“無限的可能性”為
主題,首次發布三星的智能家居戰略:從硬件、生態、開放平臺和跨界合作四個方面推進,2017年前將90%的產品進行聯網,五年之內達到100%。這是一
個非常有野心的目標,三星也確實有實力提出。??三星一直以智能手機和平板業務的強勢激進在市場上與蘋果互不相讓,憑著強大的軟硬件全
產業鏈能力獨占鰲頭。而在“家”這個領域,三星本身便擁有全系列產品布局,并有著可觀的市場份額和不少核心技術,家電基礎外加三星在智能手機和平板上的成
功無疑為其進軍智能家居市場提供了先天優勢。??三星對于智能家庭市場也十分積極,上半年陸續推出了智能安防、智能洗衣機、智能吸塵器
等新品,并公布ARTIK開放物聯網平臺。ARTIK平臺被理解為是一個任何人都可拿來制作物聯網設備或在生活中使用的物聯網零件,承載了三星希望掌握物
聯網生態系統的主導權的野心。三星希望通過建設開放的生態系統挖掘用戶的真實需求,從而反過來優化自身的產品。而三星首席戰略官孫英權也表示,三星集團內
所有的產品部門都會使用 ARTIK 技術,而不是自主選擇其他芯片和軟件。考慮到 2014 年三星向全世界售出了 6.65
億件產品,未來三星在智能家庭市場上的表現不容低估。??毫無疑問,各個企業的智能家庭戰略都在快步走在落地的路上。對于從事智能家庭的企業而言,今天的紅火只是昭示著行業正在開始蓬勃發展,要達到“爆發”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但是我們毫不懷疑,智能家庭概念落地的速度,已經是越來越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