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這個詞對現(xiàn)代人來說并不陌生,產(chǎn)品隨處可見。可早在七八十年前,已有能工巧匠把“多功能”運用到了傳統(tǒng)家具制作中,而且還能讓其“變形”。這對今天的人們來說簡直難以想象,有人不禁疑惑,那時候的“多功能”是什么樣?
在廣東臺山一家不大的店面內(nèi),老板是個壯實的中年人,閑聊間偶然看到墻邊擺放著一把比較舊的椅子,外表看起來似乎很舊,表面已經(jīng)漆黑發(fā)亮,款型類似燈掛椅,大家不由得好奇:“老板,這椅子是你做的還是收藏的?”“是我早幾年收來的,據(jù)說是民國時的產(chǎn)品”。“哦,能說說這把椅子有什么特點嗎?”“好啊!”,隨著一聲回應(yīng),老板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他小心翼翼地搬過椅子,放在了燈光比較充足的地方,一臉驕傲地拍著椅子的搭腦說道:“這可是把與眾不同的椅子,因為你們是來自北京的專家,我才讓你們看吶,別人我還不讓呢!看出不同之處在哪兒嗎?”老板突然反問道。
梯形椅圖他邊說邊把椅子的背板部分翻轉(zhuǎn)開來放到了地上,椅子竟像變魔術(shù)似地立刻變了形狀,成了一把有四個層級的前斜后直的小梯子,只是高、寬度未變,高仍是椅子從地面到搭腦的距離,但的的確確不是原來的那個物件了,真是神了!為了看得更明白,我們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能把椅子搬外面,我們仔細看看嗎?”“沒問題!”老板爽快地答道。外面的天氣雖然有些陰沉,但與室內(nèi)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也許是“一枝獨秀”的緣故吧,這把椅子蒙上了一層神秘。大家更關(guān)心的是都這把椅子是如何“變形”的?“機關(guān)”到底安在哪里?依照剛才老板演示的步驟,大家把背板往后翻了過來,終于發(fā)現(xiàn)“秘密”就在椅子的座面上。原來該椅的座面比普通椅子要厚很多,共有兩層。上面一層是活板,可掀可合,在靠背的后腿上截處用兩個合頁固定,翻轉(zhuǎn)后即變?yōu)閷犹葜械牡诙墶T撘蔚牧硪粋€“變形”之處在椅座面的下方、兩側(cè)椅座前部與后腿足之間各裝有一個斜棖,各由兩根棖合并而成,兩棖拉開后變成了梯子斜面整體,成為了梯子前部上下斜切面的邊沿;椅子橫棖則由兩塊大小不同的板組成,面積與座面相差無幾,翻轉(zhuǎn)后此椅的后部變成了斜梯的上半部分,兩塊橫板中的前板成為了第一級,另一塊板變成了梯子的第三級,原來椅子后部較窄的拖泥變成了梯子的最上層(第四級)。變成梯子后的椅子由于比正常梯子在地面的支撐點多出了兩個,加上椅背搭腦整體著地,受力點大大增加,踩上去就非常穩(wěn)當(dāng)了,沒有一點搖晃的感覺。由于收放自如,該椅搬動起來亦非常方便。據(jù)老板介紹,舊時人們的住房空間較大較高,大小物件都要從外面來來回回搬運梯子,要拿取一些常用物件就感覺非常不方便,故此,便有聰明的工匠發(fā)明了“多功能”的“變形”椅,平時作為椅子用,需要時翻轉(zhuǎn)過來隨手便可拿取需要物件,著實為使用者省了不少麻煩。(高燕/文 高立/攝影)(來源: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