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并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1960年被評為“北京市文教戰線紅旗學院”,躋身于64所全國重點高校行列。1975年遷校,1978年在鄧小平同志直接關懷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復辦學。1987年成立中國地質大學,在京漢兩地相對獨立辦學,是我國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進入“211工程”建設行列,已經發展為教育部“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2月,中國地質大學由國土資源部整體劃轉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學總部撤銷,京漢兩地獨立辦學。2006年9月,教育部和國土資源部共建中國地質大學。??50多年來,學校歷經了創建、發展、搬遷、重建和振興的曲折辦學歷程。歷屆學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地大人,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培養了大批經濟建設急需的地質專門人才,為新中國工業的起飛和地質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學?,F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俄羅斯外籍院士5名,博士生導師206名,教授175人,副教授265人。在4萬余名畢業生中,有24人成為兩院院士,200余人成為省部級以上勞動模范。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學校逐步成為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經、法相結合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成為我國地學人才培養的搖籃和地學研究的基地。學校現有18個院(系、部),47個本科專業,11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工程碩士領域和MBA、MPA授權點,9個博士后流動站。涵蓋理、工、文、管、經、法、哲和教育8個學科門類;在職教職工1200人,全日制在校生1.4萬人,繼續教育在讀生2.5萬人,獨立學院在校生1.2萬人。現任黨委書記王鴻冰,校長鄧軍。

??一、中國地質大學統招學歷班性質:??非國家統招計劃;統招學歷班學員編入普通本科班級,使用普本教材,按照四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及考試;學校按照《高等教育學生管理規定》進行教學管理。經考試成績合格者可獲得中國地質大學普通高等院校結業證書。學員通過網絡教育學習、參加考試,畢業時可頒發國家承認學歷、教育部電子注冊、網上可查的中國政法大學網絡本科或者成人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學士學位證書。學生畢業后可報考研究生和社會招錄考試。??二、中國地質大學統招學歷班專業設置及招生計劃:??文科:行政管理、市場營銷、法學等;??理科:安全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文理科:工商管理、會計學等??三、中國地質大學統招學歷班學習的優勢:??1、對于高考落榜生來說,選擇中國地質大學統招學歷班要比選擇民辦院校更正規。師資各方面也非民辦院??杀葦M。??2、與出國留學相比:考生剛高中畢業思維還不成熟,不宜于出國學習。一部份學生語言基礎薄弱不能出國學習。??3、與中國地質大學統招生同堂學習能夠極大的開拓視野空間和思維角度。??4、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能夠迅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畢業后參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5、中國地質大學的學術氛圍較濃和統招學生的朝夕相處會極大的提高個人綜合素質。??6、中國地質大學成人高等教育學習:按照中國地質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規定辦理,學員的學習過程須嚴格遵守學校的規定,成績合格,可頒發國家承認學歷、教育部電子注冊、網上可查的中國地質大學網絡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學士學位證書。??四、中國地質大學統招學歷班須知:??1、統招學歷班學員與普通高考統招學員一起學習、活動,持聽課證,根據法學專業進行課程學習。??2、學生可申請辦理中國地質大學圖書閱覽證、借書證、就餐卡。??3、中國地質大學校內住宿。??4、學員須認真閱讀招生說明書,了解統招學歷班的性質后方可申請辦理。??5、申請入學時須考生本人與我校簽訂《協議書》。??五、中國地質大學統招學歷班報名條件及報名資料??1、報名條件:參加2013年普通高考分數上當地2本線,政治面貌良好的有志青年。??2、身份證復印件A4紙兩張,近期藍底免冠證件照1寸5張(照片后注上考生姓名)。??3、縣(含)級以上醫院的《體格檢查表》原件一份。??4、原高中學?;騿挝煌扑]書一份。??六、中國地質大學統招學歷班費用:??報名費:500元 學費:8000-12000元/學年、管理費5000元,四年一次性收取。住宿費:5000-8000元/年(多退少補)、教材費按實際收取。??注明:學費根據今年物價部門政策執行,有正規中央高校發票。其他住宿費,書本費等按照中國地質大學相關學習要求交付。如收費有變動,將另行通知。??七、中國地質大學統招學歷班申請及入學時間:??申請辦理時間:6月10日到9月15日,按“擇優錄取”的原則,名滿截至。??入學時間:9月15日到10月15日(特殊情況可隨時辦理)??咨詢電話:13910475229 凡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