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店設計名人堂”是“環球酒店設計之旅”特別推出的設計師訪談及作品回顧系列。本期的訪談嘉賓是第二站對話嘉賓, 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合藝建筑設計事務所的執行董事,金捷。

環球酒店設計之旅:當所有酒店都在試圖“在地化”的時候,如何避免再次陷入“同質化”?
金捷:最近與家人一起去找尋了不一樣的香港。在梅窩、大澳、流浮山,你仿佛又回到了外婆兒時的漁村生活。不同于繁華的金融中心和鋼筋水泥,這里的海鮮排擋、水上棚屋、關帝寺廟依然是那樣的香港元素。城市的空間形態和歷史文脈有著它存在的深度和廣度,那就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酒店又何嘗不是呢。所以,如何來看待腳下的這塊土地,一千個人應該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起“在地化”的同質性,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于個人對本土認知的局限以及對他人認知的盲目依賴性造成的。
環球酒店設計之旅:當您拿到一個酒店項目時,會從哪些角度入手考慮酒店和當地環境之間的關系?能否從文化符號、材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具體談談?
金捷:每塊土地都是有稀缺性和特殊性的,其自然資源和現狀特征也勢必要更好地利用和維持。通常我們會尋找這個地方的一處建筑,一個園子,乃至一個手作,它們是這個地區的生長的物質,這些元素包含了土地和人的情感,還包括這里的文化、智慧和溫度。而在更多的時候,如何在設計中化解土地的缺陷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在地方材料的選擇上,不僅僅是基于對生態和環境的考慮,使其采用全新的表現形式也往往能產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環球酒店設計之旅:關于設計酒店,或者說精品酒店的設計,您認為現在業內最應該關心和討論的一個問題是什么?
金捷:當代社會是一個資訊的社會,我們總是要把事物貼上標簽以便于傳播。
在我看來,酒店設計的定位只有規模大小、配套設施的取舍以及客戶對象的區別,而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下的酒店評分系統已經落后了。
酒店設計最應該關心和討論的主題是創新和體驗。這種創新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更多的是理念和內涵上的。酒店客房的尺度,公共空間的形式,配套設施功能的取舍,智能系統的便利性,甚至是背景音樂和香氛的氣息,都有著創新的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事物漸漸剝落其表象,流露本質,而往往這些留下的是美好的。好的酒店是可以用鼻子和耳朵來欣賞的。
環球酒店設計之旅:您最喜歡的設計酒店?為什么? 金捷:去年圣誕的尼泊爾不丹之行,無論是普納卡的UMA,帕羅的amankora,還是中世紀古城巴德崗內的小旅館Peacock guest house,都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憶。而加德滿都的杜瓦麗卡酒店,這家以建筑師Dwarikas命名的酒店,在過去的數十年中從加德滿都的山谷里即將毀壞的建筑中挽救了成千上萬的木雕藝術品,并將它們充分納入磚石庭院和紐瓦麗風格建筑群的酒店設計之中。最不可思議的成果就是這座具有博物館氣質的酒店,縱然偏僻的地理位置是它唯一的美中不足。





杭師大美術館





雋維中心










千島湖喜悅灣



博鰲亞洲灣






如何報名?關注“樂居環球酒店設計之旅”微信號(ID:leju-huanqjdsjzl),直接發送信息至后臺,信息格式如下:
【報名】姓名-公司-職位-參與過的酒店項目名稱-手機號碼-電子郵箱
報名截止日期:2015年7月20日報名通過后,我們會在兩周內通過郵件和電話聯系通過報名者。現場憑邀請函上的入場編號入內。
趕緊掃描下圖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關注我們吧!
在這里,我們環游全球設計酒店讀懂棲居的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