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欣賞緞紋,但是漆器緞紋屬于一種老化、病態,緞紋嚴重的大漆家具不便使用,不耐潮濕、不太好保養。除了刻意地仿古古代的官漆作坊和優秀的漆匠都會盡量減緩大漆家具出現緞紋,凡是行業里都知道都怕出現雞爪紋,出了這樣的問題以后漆家具壽命就收到嚴重影響。通過多年修復大漆家具的實踐發現,緞紋的大小跟家具的年代是否久遠并不完全成正比,明代皇家和貴族官宦的大漆家具往往是并不明顯,有的緞紋也比較細小,而清代到民國這些大漆家具卻不乏好多緞紋比明代都嚴重的。有些如果是只披灰不糊麻布、棉布的大漆家具這個底灰糠一點特別容易成片地掉下來,網上賣的一些漆家具,披灰的掉得很厲害,一塊一塊的,很不美觀,實際是蒙人的行活。往往使得現今的人看早了年份,都緞成那樣了,掉得稀里嘩啦,年代可早了,不太一定。元朝人有一個叫陶宗儀的曾經說如果修工自己家造的邸宅之物不是官家的,不用膠漆,只用朱血后糊,利用麻金代布,麻金沒有織成布,不是織成麻布,就是麻絮,就代布,這個就很容易壞了,批評這么做。而且從鑒偽的角度來看大的緞紋容易仿,咱們看的很多贗品緞紋都很漂亮,做得很大,大家真正讓他做牛毛紋,小水波紋很難做,基本上做不出來。(朱寶力/文)(來源: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