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行業:七月八日中國(廣州)建博展開幕,來自全國上百家門企參展,全球近10萬人觀展。開啟了廣州展自開啟以來最多參展人數記錄。單以參展人數和規模來說,本次展會是成功的。但是就展品和企業來說,還是有很多硬傷,在未來這些硬傷必將形成門窗行業的新常態。
??常態一:工藝水準落后,同質化嚴重??中國門窗行業大多還是采用手工作坊模式,小規模企業,無力投入資金研發產品。很多企業家基本是靠抄襲同行產品,模仿制作產品缺乏創新。甚至還有一些大廠不舍得投入研發成本,以抄襲同行產品和市場活動,長此以往中國門企劣貨逐良品,將變成一潭死水。
??以上拉手為伊盾門窗專利拉手??常態二:市場混亂,長一批死一批??在同質化重災區的中國,市場畸形發展,門窗企業前撲后繼,但是無情的市場如種韭菜一樣漲一茬割一茬。尋根究底其核心問題在于中國的門窗市場進入門檻底,行業缺乏自律性而導致產品劣質仿制非常嚴重,導致門窗行業這潭死水斷了活力。
??常態三:相互攻伐,群龍無首??行業缺乏龍頭企業,出具規模的企業相互攻伐,行業間對面堪比山盟海誓,轉身即成血海深仇。惡意、詆毀在整個市場蔓延,品牌缺乏差異化和大氣度。在面對外來勢力的同時,中國門窗行業更加是各自為戰。??常態四:盲目轉型,機會成危機??在互聯網+的年代里,一夜之間幾乎人人都成為了“互聯網家”,出門不談互聯網就好像顯得落后了,企業不做電商就好像做的非常差。各家公司紛紛轉型開
始做互聯網,不管方
法適不適合,首先就不管什么電商平臺都做一下,非這樣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門窗企業更是如此,裁剪大量先下市場業務人員,大力發展互聯網平臺,一改死一
批,不改還是死一批,動與不動都是難受。??在新常態下的中國門窗企業如果不對品牌戰略做出合理調整,相信在未來的幾年內,國內將失去民族門窗品牌。早在斯圖加特展會中,歐洲門企展現出更先進
的門窗技術產品,有的歐洲門企已經開始推出K值1.2—0.8之間的門窗,國內門窗企業K值平均2.0的標準都還沒有達到,比較環保的如:伊盾門窗這樣的
德系品牌K值也只是在1.6—1.8之間,剛剛達到國際水準。更別說其他以抄襲、模仿而發展的門窗品牌了。在新常態下中國門窗企業應該擯棄成見發展自身優
勢,根據自身的優勢拓展市場,只有把國內的蛋糕做好了,走出國門我們的門窗企業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