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整個紅木市場不好,但是浙江本地市場依然有人看好這個行業,并且是跨行業進入這個圈子。說紅木不好做,有資本、有能力的人不斷進入市場“分羹”的現象還是很普遍,說紅木好做,市場的確很冷,市場飽和,遲早要擠掉一批泡沫。所謂擠掉行業泡沫,就是把行業里不遵守行業規則的先清理出去,對于現在的紅木企業,最大的難題是庫存消化壓力大,但是,一些從產地源頭就開始打價格戰, 一件酸枝七件套餐桌賣到2萬塊,什么概念?這樣,經銷商的生意豈不是很難做。
為了避免價格戰,進入2015年,杭州市場高端材質紅木家具的消費能力遲鈍,但是緬花、雞翅木材質家具有市場,消費者大都認可仙游等地的明清仿古家具,但對兩廣等地家具接受有難度。粗制濫造、白皮、榫卯工藝不到位、拼補嚴重的企業不在少數,這種遲早要被市場所淘汰,因此,現在經銷商進貨,價格不是考量進貨的標準了,而是質量為上。坐地經營的經銷商開始從以前打打電話就訂貨,到現在走出去,具體了解廠家生產家具的實力和標準,挖掘工藝好、家具品相不錯的合作廠家,只要材質好,工藝好、家具品相好,價格高,就愿意拿。當市場賣家具不以價格為標準時,大眾消費者對此是不買賬的,消費者不認為2萬元和6萬元的同質家具是有差別的,他寧愿選擇便宜貨。
杭州紅木消費者對于紅木文化還是缺乏了解,喜歡紅木文化的畢竟是少數,真正購買了紅木家具的消費者也不見得對紅木文化有了解,現在,消費者消費很挑剔,挑剔到什么程度,既要質量好,又要價格低,所以,只有推廣了文化,消費市場消費模式才會轉變。對于定制用戶,基本都是“一看、二聽、三摸、四下手”,他們知道福建仙游是家具批發源頭,因此,從經銷商處得到信息之后,他們會自己下產地、進工廠去買家具。 (汪慧/文)(來源: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