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早,央視《朝聞天下》播出了以“中國創時代”為主題的特別報道,對海爾、工行、蘇寧的大象轉身之路進行了報道。節目中提到海爾時長達7分多鐘,主要畫面以海爾空調互聯工廠和打造出天樽、天鉑等顛覆產品的“智尚”小微為例,闡述了海爾空調在智能制造、用戶交互、開放創新方面做出的努力,全面展現了互聯網時代海爾尋求自我突破、打造開放式創業創新平臺的探索歷程。??作為海爾大變革下的最新變化,節目首先對空調互聯工廠進行報道。“互聯工廠與一般工廠最大的不同,就是指揮整個工廠生產的大腦不再是廠長或車間主任,而是每個消費者。”通過互聯工廠的神經中樞——信息傳遞系統,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被處理成一條條生產指令,并將信息自動傳遞給各個工序生產線及所有模塊商、物流商,這種并聯運作模式使各個生產環節幾乎同步進行,確保精準高效滿足用戶需求。??與此同時,產品出生自帶“成長檔案”,可視化成為海爾互聯工廠先進性的重要體現。節目中,海爾空調互聯工廠負責人馬世超介紹,在一臺空調從下單到排產到裝配運送的生產全流程中,共歷經39次掃碼,用戶通過手機可實現對空調生產關鍵節點的可視。互聯工廠使用戶在可視化基礎上參與到產品的設計、研發、制造過程,實現了制造全流程的智能化、可視化管理。??互聯工廠只是海爾變革的一部分,更大的變化在于海爾正通過變身“小微”創業平臺推動轉型。節目對研發出天樽、天鉑空調的“智尚”小微進行了報道。由于組織結構扁平化,小微團隊能夠零距離鏈接用戶,因此對用戶痛點十分了解,比如空調曾存在的制熱、風向問題,團隊在第一時間接收到用戶抱怨后,立刻著手去改進,從而最快速度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在鏈接用戶需求之外,海爾開放平臺還通過鏈接一流資源為小微團隊提供支持。在海爾空調“智尚”小微小微主雷永鋒看來,只有在海爾的大平臺上才能夠吸引包括中科院等國內外一流研發資源,并通過開放式創新快速將用戶需求變成產品。例如,天樽空調外形創意來自德國,風洞式出口風則是海爾聯合中科院和中國動力學院共同研發的。??《維基經濟學》作者安東尼?威廉姆斯曾說“與其承認輸給這個時代最強大的經濟力量,不如利用協作模式來取得無比巨大的成功”。互聯網時代,海爾空調利用互聯工廠和創客模式成功打造了一個開放創新、與用戶共享的新價值鏈體系,使各方資源充分協作。這種創新理念是支撐“大象”轉身的支柱,也必將成為空調行業乃至中國創時代的先進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