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屆上海廚衛展上,“智能”成為衛浴產品的最大賣點,而“互聯網+”則成為企業代表們掛在嘴邊的熱詞。雖然不少企業急不可耐地希望“互聯網+”和產品能夠完美結合起來,但是否所有傳統實業都能在“互聯網+”上分得一杯羹?其實在部分廚衛企業看來,熱辣辣的“互聯網+”好像其實并沒有什么大用。
??不少廚衛企業一開始就肯定了“互聯網+”對整個行業的影響。他們認為,從研發到生產到銷售,“互聯網+”都體現著傳統實業和經濟在這個時代的結合。“首先相信會是營銷模式的轉變,另外在互聯網下對終端消費者大數據的分析和采集都會越來越精密。”安華衛浴事業部總經理劉廣仁認為,種種跟互聯網有關的變化,都在改變著衛浴行業和家居行業。??在行業內,擁有劉廣仁類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然而實際上,在廚衛行業這樣一個注重產品的傳統制造業里,“互聯網+”似乎在營銷和電子商務方面的體現更為突出。因此,不少企業更愿意把互聯網作為一味“輔料”,而更著重于將線下建設這份“主食”。??面對初生品牌麗珀,新明珠衛浴事業部總經理葉永鋒暫時沒有做電商的打算。“互聯網+”在葉永鋒看來更多是用在打開渠道開拓客戶上,而“目前首要任務是把線下基礎打好”。觸手可及的“互聯網+”在傳統行業里更像是一雙助飛的翅膀,但是葉永鋒更希望麗珀能先在線下站穩腳跟。??科太郎集成灶營銷總監苗吉凱的想法也很類似。盡管現在“互聯網+”的思維席卷各行業,對集成灶行業也造成不少影響,但苗吉凱覺得集成灶產品還是集中在線下發展為主,“線上更多是品牌與產品的宣傳”。把潛在消費者與顧客轉移到實體店后,科太郎未來還會將實體店作為一個突破口,加大對實體店的建設和網絡渠道的鋪設。??企業們目前都更愿意將“互聯網+”作為自己的推廣方式而不是主要的營銷手段。美大實業雖然致力在走O2O雙線打通的銷售模式,但是副總經理鐘傳良還是認為產品才是首要的,“同時還必須要有產品的展示和體驗、后續的售后服務等。脫離了這些東西,純粹搞互聯網是搞不起來的。”他認為,廚電產品畢竟不是快消品,互聯網只能作為一個輔助的手段。??話題越熱,人們反而開始冷靜下來。慢慢地到最后,大家開始發現不管是前段日子的互聯網思維還是現在的“互聯網+”,企業還是覺得只有做出讓人愛不釋手的產品才是硬道理。在逢人皆談“互聯網+”的今天,有的企業認為互聯網思維再酷炫也比不過產品的“實用至上”。
??百隆家具配件中國區總經理馬騰就不太看好“互聯網+”在產品日常生活操作上的實用性。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在展會上可以看到年輕人用iPhone操作廚柜,但當你在使用廚柜的時候真的會用iPhone嗎?假如我小孩把我iPhone偷走了,是不是這個廚柜就用不了了,這塊應該還是強調實用性。”??如果產品搭載在“互聯網+”上的不過是一些過度設計,馬騰覺得這些都“并沒有什么用”,要是能夠在為客戶創造更多實用性前提下,“那么我會比較愿意談談‘互聯網+’”,馬騰說。??同樣是傳統制造業知名品牌,科凡家居副總經理陳劍清在上海建博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自己其實根本沒有真正理解“互聯網+”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概念,“真正有時間還不如研究我的產品,怎么樣更適合你的家庭需要、你的使用需要、你的功能需要更好。”??在面對互聯網與產品時,傳統企業也熱切希望能夠快速擁抱互聯網,但是到最后大家會發現,盡管互聯網思維一度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在傳統實業,歸根到底還是只有實實在在的產品能夠抓住企業和用戶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