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推銷員”李克強總理5月中下旬在拉美四國的訪問,讓中國的家電產品“意外”走紅,因為外界猛然發現,即使沒有總理的推介,其在拉美的影響力已經勢不可擋。
??美的中央空調成為巴西世界杯9大場館中央空調供應商??以美的為例,公司于2007年以合資形式走進巴西,目前美的合資空調占巴西整體家用空調市場35%的份額,商用領域甚至超過50%。2014年巴西世界杯,美的為其九大場館提供中央空調設備。另外美的牌微波爐在巴西的市場份額已經進入前三,空調扇占比已達巴西市場份額第一。??中國游客在日本瘋狂搶購電飯鍋??但是另一方面,尷尬的是,中國消費者從日本扛回一個個電飯煲,更尷尬的是,最后大家又發現,日本的這些電飯煲,很多其實就是中國企業代工的。??那么問題來了,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中國家電企業真的有實力走向全球嗎?品牌上顯然是我們的軟肋,由于中國家電業起步晚,品牌積累時間短,知名度特別是美譽度方面,跟外國企業尚有差距。這也是中國家電企業一直以來的痛。但你只要稍微研究一下就能發現,世界上很多知名品牌,都是經過幾十年、幾百年的沉淀,才達到今天的這種高度。一定要讓一個小孩一出生就長成巨人,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中國家電企業的優勢在什么地方?不少人覺得是成本低帶來的價格優勢。其實這并非是根本,根本是中國家電業的全產業鏈優勢。??【產業鏈】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這句話很難懂,也比較抽象。其實簡單來說,狹義的產業鏈一般就是指一個產業的上中下游整個鏈條。比如美的空調的所有核心零部件都是自己生產,包括壓縮機、電機、芯片模塊等等。其實不僅僅是美的,中國很多家電企業都已經具備全產業鏈的生產能力。??優勢一:自主性的競爭力??全產業鏈首先帶來的是自主性的競爭力。就是說任何關鍵性的部件,我都能自己生產,不用求助于別人。這是一個國家的產品能夠在世界獲得競爭力的首要條件。其實我們的高鐵、核電出海,強調的都是自主知識產權。這一點上,中國的機器人產業應該深有體會,因為不掌握關鍵零部件技術,國內機器人制造商要么以比別人貴幾倍的價格采購零部件,要么別人根本不賣給你。??優勢二:規模效應??第二,全產業鏈能帶來規模效應。由于涉及到的環節和鏈條較長,就容易上規模,而規模起來以后,帶來的是低成本效應,即經濟學中的規模效應。這個其實比較好理解,就是規模大了,平攤到每件產品上的成本就低了,從而帶來更高的利潤。在一個產業中,你經常會發現,無論外界怎樣喊“過熱”、“產能過大”,一些企業仍在快馬加鞭地擴大規模,企業并不傻,人家投入的都是真金白銀,這樣做目的就是用規模來增強競爭力。??優勢三:技術聚集??第三,全產業鏈還會帶來技術的集聚。這個跟全產業鏈其實互為因果,又互相促進。一方面,既然有全產業鏈能力,那么就意味著在關鍵零部件的生產上,我們有成熟的技術;另一方,整個產業鏈都向你靠攏后,所需的各種技術、人才也必然要向你靠攏。很難想象,踢不出世界杯的國家會有最好的球員,不生產壓縮機的國家,有頂尖的壓縮機人才。產業在哪里,人才就在哪里。所以在美的,你能看到很多來自日本、韓國的技術專家。??中國家電經過三十多年的發現,已經積累了相當雄厚的實力,補齊品牌短板后,真正走向全球只是時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