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機交互等技術的成熟與迅速發展,智能家居市場也得以從概念走向現實,而與此同時,行業競爭也日趨明顯。據《2010-2015中國智能家居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預測,2015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1240億元,千億級的藍海市場吸引了眾多廠商爭先恐后地投入其中,無論運營商還是互聯網巨頭,不管智能家居新起之秀還是傳統家電行業,都對這塊大蛋糕垂涎三尺。??由導入期進入成長期,智能家居掀起全球熱潮??在前不久的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2015)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平淡的亮點”,在消費者看來,本次的CES,大部分智能家居產品只是過去概念的延伸與成熟,并沒有多大創造性;但從運營商的角度看來,經過國內外各廠家十多個年頭的共同開發與推進,智能家居市場已由導入期進入到成長期,這一新興市場充滿機遇。??其實智能家居在我國的發展已有十多個年頭,但由于前期技術不成熟,沒有找準切入點,大多數廠商光打雷不下雨,一直在炒作概念,市場發展速度相當緩慢。??三大運營商早在幾年前便已部署智能家居領域。2010年,中國電信已與海爾簽訂“E-store項目”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智能家居等
方面展開合作;同年,中國聯通也牽手美的,發力3G智能空調;2011年,中國移動推出基于TD-SCDMA無線通信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宜居通”,從安
防預警、家電遠程控制、無線路由等方面全方位優化生活方式和居住環境。但各家成績都不佳,無論是產品還是推廣都處于末位,運營商的優勢完全得不到發揮。最
重要的是,運營商的員工少有互聯網基因,智能家居并不是他們擅長的領域,因而,在物聯網這條路上,運營商尚未找到出口。??涌入智能家居市場的還有一大批互聯網公司,他們先后推出了機頂盒、路由器、WIFI插座、智能開關等智能家居產品。如今智能家居日漸成為物聯網行業新的風口,從布局到競爭,家電廠商、互聯網公司和傳統科技巨頭紛紛開始采取戰略結盟的方式加速布局智能家居市場。2014年末,美的與小米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互聯網進行多種模式的戰略合作,包括雙方在智能家居、電商、物流和戰略投資等領域的對接。??與國內智能家居市場關注方向不同,國外運營商市場更注重家居安全性。歐洲運營商巨頭德國電信在2013年推出了自己的Smart Home平臺,支持智能插座、煙霧報警器、動態感應、門窗監控、智能插座、煙霧報警、暖氣控制等多個模塊。2014年10月,Vodafone推出一款名為Gigaset elements的智能家居套裝。AT&T也不甘人后,推出Digital Life,主要包括安全模塊和動態傳感模塊兩個模塊,側重于門窗監控、監控攝像和車庫監控。??融入大眾消費市場關鍵在提升用戶體驗??如今全產業鏈都在關注智能家居市場,一方面以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發展功能相對單一、同質化嚴重且普及度較低的智能單品(智能燈泡、智能洗衣機、電視盒、WIFI路由器等),一方面是以傳統行業為代表的“平臺”戰略,但對于大眾消費者來講,智能家居不是智能單品的競爭,也不是平臺化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內容、維護報修、用戶交互、網絡運營以及十分重要的安全體系等,這些綜合因素構成了智能家居在大眾市場的關鍵,最終比拼的還是用戶體驗而非搶占先機。??相對于互聯網行業推出的同質化嚴重的智能家居產品,運營商應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先天優勢:多年的家庭客戶運營經驗及良好的用戶基礎、占據移動通信市場領先地位、資源充足、市場推廣力度強、運營商的產品更快更容易被普通用戶知曉與認可。只有利用管道的先天優勢,突破智能家居市場,運營商才能鉗制競爭對手,并獲取收入。??瓶頸凸顯,運營商發力智能家居應“三步走”??目前智能家居市場主要存在以下瓶頸:一是智能家居尚無統一的行業標準,企業各自為政,產品互不相干;二是企業盲目跟風,缺乏用戶調研,產品雷同且實用性差,不被大眾接受;三是研發需投入大量資金,大部分企業沒有能力持續創新,只能跟著風向走,導致規模小、產品價格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