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23日,“2015中國智慧家庭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上演,現場除了構成智慧家庭生態系統的各領域企業參展外,還成功地舉辦了“智慧家庭高峰論壇”,論壇上,來自房地產界的巨頭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建筑研究中心的副總經理時宇帶來了題為《萬科對于智慧家庭與智慧社區的期盼》的精彩演講。本文根據演講嘉賓現場演講內容整理,未經演講人本人審核。??很榮幸地接受了思銳達傳媒的邀請來參加今年的“2015智慧家庭高峰論壇”,在這兒我將談一談我個人對智能家居或者智慧家庭的一些思考。目前正在從事智慧家庭,或者說是智慧生態圈的企業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傳統的白電企業,或者是做智能單品的企業。這一類企業做智慧家庭是從硬件角度出發先做硬件互聯,再做智能單品,再做家電平臺。還有一類就是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的概念是可能前期不考慮盈利,但是需要把客戶先導到平臺上來,所以互聯網企業更多搭的是在做平臺。??智慧家庭現狀與發展趨勢??不管做硬件還是做平臺,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我們的客戶在哪里?這兩年智能家居、智慧家庭、智能服務成為了一個非常熱的話題,也有很多人前赴后繼地投入到這個行業,很多公司估值水平也非常高。但是,目前看來,智慧家庭系統的解決方案其實還沒有在普通客戶中間得到很好的落地。可能有個別的單品解決了某些痛點的需求,成為了爆款,但是完整的解決方案其實還沒看到,這是我看見的目前的市場現狀。總結來說,智能家居硬件產品如果沒有智能的、遠程的控制,單純只是想著加以“智能”二字的話,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接下來這個緯度是用語音、動作來控制硬件,現在像訊飛、百度都在研究語音控制,還有很多伙伴也在研究其他的智能控制。萬科跟博聯也有一些控制方面的合作。??再往下發展,我個人認為是植入和識別,當然這個說的比較遠,人是不是未來一定需要手機?可能不需要,未來可能只需要植入一個芯片,這個芯片是和我終身綁定的二維碼,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植入芯片是個問號,但是如果往這個方向發展,當然最后是意識控制和完全的智能控制。??基于用戶需求打造集成化智慧家庭??對于萬科來說我們更愿意看一下我們的客戶在哪里?不同客戶面臨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場景,包括他的生活模式其實有非常大差異。比如說有老人的家庭,可能所有的和家里小孩相關的大多數活動,都是老人來處理的。老人在家里白天在哪兒、晚上在哪兒,直接決定了智能家居到底為誰服務。有很多智能家居產品看起來是年輕人買的,但是可能年輕人大多數時間不在家,是提供給老人用的,這時如果這個智能家居不夠智能,可能他就會淪為一個擺設,這些都是基于用戶角度來考慮的。??我們再來看一下用戶的需求,大致可以分為六項:1、安防;2、便利;3、認知;4、交互;5、數據;6、健康。??12年前我編了一本標準叫《萬科住宅智能化設計標準》,當時這個標準就是以安防為基礎。到今天為止我看到外邊還有很多企業在談安防,為什么過了12年,我們還在談這些內容?這些內容到底對我們的家庭意味著什么???國外的建筑是house,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由于存在中間環節“物業管理”,物業管理采用用人防和物防代替了很多技防手段,所以導致家庭里的很多安防技術措施,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都是偽的需求。另外一點,我們能不能把安防產生的數據給到我們的客戶,給到其他領域來用于控制。比如說比較常見的燈光、開關、插座、影音領域。當然目前已經有很多伙伴往這個方向走了,門磁、窗磁和燈光聯動,或者和空調聯動。這些都是把安防的數據取回來給到控制,這就有可能實現環節于數據的打通。??當然除了安防,還有便利需求。人其實很懶,如果能解決人便利的需求,也可以被消費者認可。比如清掃需求、衣物需求、收納需求等等。舉個例子女人早晨起來的時候非常糾結,我今天早上穿哪件?但是如果我有一個智能的衣柜可以去和用戶的需求結合,和外邊的天氣結合,告訴用戶該穿哪幾件衣服更合適,這個就是真正的需求。??為什么會舉衣柜的例子?因為我們是開發企業,開發企業對什么東西最關心?無非就是這么幾點:1、集成化。因為只有集成化的智能家居才會對開發企業有利。凡是可變化的,比如說小米盒子,或是智能插座,其實市面上很多人能做,不一定需要開發企業,但是收納空間、衛生空間、廚房空間、視聽空間等,這些是開發企業一次性裝修配到位的,那它可能變成開發企業關注的話題,這些都是集成化的。另外一點是功能化,哪些功能是客戶的痛點,哪些就是我們要解決的。是不是真的能實現用人腦,或者用遠程的“智慧大腦”控制,如果能實現,那對客戶才有意義,如果只是監只是控,對于普通客戶來進,尤其是對于萬科的客戶來講,因為我們客戶大多數是首改客戶和再改客戶,他們需求遠遠沒有到我非得用一個手機APP來控制燈光、窗簾關等等。??再有休閑,以閱讀舉例,中國小孩近視率非常高,這是由于我們家里存在很多電子產品,還有一點原因是因為我們的閱讀習慣是不對的,閱讀空間的環境也是不對的,燈光配置是不合理的,強度不太夠。有沒有可能提供一些智能的閱讀空間,我相信它可能對于有小孩的家庭來說,是一個本能的需求。??再談談健康,健康有以下幾個緯度:1、健康空氣,這個以前在跟深圳智慧家庭協會蔡錦江秘書長交流時經常提到,因為萬科從前年開始推廣新風系統,去年我們也開始上我們的除PM2.5的新風系統,在推的過程當中發現一個問題,推是推了但是客戶沒感受。今天我看到智慧家庭博覽會有一些企業也在做類似檢測的設備,這是一個非好的現象。客戶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什么時候要開這個東西?開了這個新風系統到底有用沒有?家里空氣好還是不好?你告訴我開了新風系統室內是35微克,室外是500微克,但是實際真正的結果是什么?沒有人知道。但是如果把這兩個東西聯動起來,能夠把控制和檢測手段結合起來,將是是很好的點。當然也可以做另外一件事情,家里頭只做提醒,在小區只設一個PM2.5檢測站,用APP推到每個人手機上,就可以告訴用戶今天室外500微克你要關窗你要開新風。??2.睡眠環境,我知道有很多企業在做智能的睡眠空間,比如說睡眠的時候把燈打暗,然后播放舒緩音樂,配熏香,輔助用戶睡眠。其實還有兩類人,不能靠這種標準化的解決方案去解決,一是小孩,二是老人。??有認知需求的人群無非就是老人和兒童,我們的認知能力包含分別針對知覺、嗅覺、味覺、聽覺等等需求的。其實人和機器人是一樣的,所有外界能看到聽到觸碰到的器官就是傳感器,大腦就是判斷中樞,四肢就是執行器。小孩有語言的學習需求,能夠增強小孩學習能力的產品目前做的人并不太多。另外,有些患有特殊疾病的老人也有認知需求,比如老年癡呆等癥狀,他們需要在家庭里有一些交互能夠幫助他們恢復,不見得能夠完全恢復,可能是能夠改善的,能夠輔助他們學習的一些東西,我相信在中國的市場針對認知這部分一定有巨大需求。??然后是社交,社交一定是一個可能將來在智慧家庭里的爆點,我們現在看微信,微信只解決了我們在手機層面,但沒有解決我們面對面的問題。人更愿意面對面的交互,面對面的交流。??數據問題涉及到隱私、管理、存儲等非常重要的點,智慧家庭的數據不只局限于家庭,還有大樓、物業、設備管理、能耗管理等等。如果結合上人工智能,未來會有以下幾個趨勢:計算機能不能主動判斷事件屬性?隨著計算機的學習能力的增強,人工智能對于語音、語意的判斷也會越來越強。??結語??我們今天還在談的智慧家庭其實還只能說是智能家居,但是未來是不是可能會用機器人替代一些產品?因為很多功能是不需要人做的,機器人可以替代大量重復勞動的問題,而未來如果機器人足夠的人工智能,那就不再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個智慧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