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組有關空氣凈化器的數字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國外品牌占據了主導地位,銷售前五的品牌全部是洋品牌,其中,線下市場國外品牌占據絕對優勢,飛利浦、夏普、松下三甲占據超過50%的市場份額,而國產品牌只是在中、低端行列徘徊。
??但是,另有一個數字顯示,目前全球80%的空氣凈化器都由中國制造,很多洋品牌只是在中國生產,之后貼牌的。據了解,在目前熱銷的外資品牌中,松下的空氣凈化器工廠就在順德容桂,夏普的空凈機生產則在上海,而大金的空凈機由格力代工,飛利浦的中低端空氣凈化器在珠海生產,部分高端機型則是由韓國的COWAY公司代工。這說明了什么呢?這說明中國企業完全有生產高檔空氣凈化器的能力,可是,為何貼上國產的牌子就銷不出去,而一貼上外國的牌子,消費者就會趨之若鶩呢???對于空氣凈化器洋品牌一家獨大的原因,業內評論眾說紛紜。有的怪之為市場魚龍混雜,亂象叢生。低技術門檻與超高利潤讓各類企業趨之若鶩,很多國際品牌、國內大品牌與中小企業紛紛進入,據悉,目前國內就有超過300家的企業爭相進入這一行業,導致整個行業良莠不齊,給消費者選擇造成困擾。有的直指價格亂標、虛假夸大宣傳等種種亂象讓國內品牌商的銷售處于被動。市場上各品牌空氣凈化器可謂琳瑯滿目,功能分除煙塵、除病菌、除甲醛、加濕四大類,價格有數百元的也有萬元以上的,各種專業術語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再搭配眼花繚亂的宣傳語,消費者確實難以分辨。還有的歸咎于相關標準的缺失。空氣凈化類設備對于電氣安全、抗菌除菌、凈化性能等等細節的要求均十分嚴苛,理應成為相關標準最為完備的家電產品之一。遺憾的是,在中國現行的空氣凈化標準中,只有電氣安全和抗菌除菌兩項是國家強制執行的,而凈化性能這一指標則是推薦性的,全無約束可言的“自由”機制,為眾多無良廠商在凈化效果、適用面積等環節上的肆意夸大甚至虛報、謊標提供了土壤。而更多的分析則認定是國人的“迷洋崇外”自卑思想的作祟。這些評論,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有失偏頗,要知道,是目前國際知名品牌形成的商譽優勢才使得洋品牌在中國的空氣凈化器市場如入無人之境。??空氣凈化器這種產品在國外日趨成熟,而在我國屬于發展初期。多數消費者對產品不了解,品牌推廣、知名度、商譽成為消費者選購產品的優先考慮對象。在產品日益同質化的時代,產品里的物理屬性已經相差無幾,唯有品牌給人以心理暗示,滿足消費者的情感和精神寄托。對于陌生的事物,消費者不會輕易去冒險。對于品牌和非品牌的產品,消費者更愿意選擇的是品牌的產品,這時,品牌給消費者信心和保證。我國空氣凈化設備的家庭占有率尚不足1%,而我們的鄰邦日本和韓國家庭相關數比則分別為17%和70%,家庭占有率世界之最。而我國這不到1%的家庭中,大多數屬于先富起來的,至少是中產階層。而這批人群,恰恰是品牌的擁戴者、追逐者。對這些消費者來說,物的享受是其次,價格更是不在話下,而品牌帶給他的意義遠遠不過產品本身,有品牌的產品和服務相對無品牌的產品和服務,消費者更愿意購買,并愿意付出更多的代價購買知名品牌的。此外,空氣凈化器最主要的除顆粒、去甲醛等功能,國內行業對于性能沒有統一的規范和標準。各家的專利技術都不同,達到的效果也不一樣,更沒有一個統一的選購標準來指引,這都加大了消費者的選擇難度,在這樣的情況下,逼迫更多消費者傾向選擇洋品牌。??至于消費者“迷外崇洋”的說法,更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從空氣凈化器的發展看,洋品牌的歷史要比本土品牌久,技術扎實、設計人性。國內品牌則是近兩年才加速進入這個領域的,至今還拿不出幾個能與洋品牌匹敵的牌子,競爭中甘拜下風也屬于理所當然。在彩電、冰箱、空調等比較成熟的家電行業,國產品牌與進口品牌照樣分庭抗禮,各領風騷,毫不遜色,有的甚至占據了大半個江山,這與國內品牌數十年的培育大有關系,因此,指責空氣凈化器洋品牌的一家獨大是國人“崇洋媚外心理作祟”的說法,實乃無稽之談。??戲劇界有這樣一句格言: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用在空氣凈化器上面,也非常貼切。一個好的品牌的樹立,同樣需要多年辛勤的努力。國產空氣凈化器并不遜于國外,許多暢銷的洋品牌也是在中國生產,這給國產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隨著新國標的陸續出臺,行業標準不斷規范后,空氣凈化器行業將得到自我凈化,行業的真實實力將得以體現。而眼下迫切需要做到的是加緊培養自主品牌,這是由責任、有擔當的企業必由之路。國產空氣凈化器的前途是光明的,不必過于悲觀,只不過需要假以時日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