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信部發布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智能家居曾被列入9大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推動著智能產業的風生水起。如今“十三五規劃”已然出爐,智能家居概念熱了數年后,隨著4G帶來的信息連接能力提升,正在“由熱變紅”。
據悉,目前從事智能家居開發的廠商眾多,產品差價可達百倍,由于行業迄今缺乏統一的標準,各種技術以及產品系統多樣,兼容性不一,市場亂象有待規范。國內相關企業負責人對此發出呼吁,在手機廠商、家電企業、互聯網公司都在發力智能家居之際,能否嘗試更多的開放、互通和兼容。集成吊頂又該扮演何角色?
智能家居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近來智能家居領域“大動作”頻頻,谷歌32億美元收購Nest,微信在和智能家居結合,包括電信運營商、 設備商在內,各方爭相開發智能路由器為智能家居構建發展基礎。據了解,以往在“傻瓜相機”中常見的場景模式調節,目前已經應用到智能家居的高端領域,通過傳感器、各種電源控制、開關等與樓宇控制系統相連接,實現一鍵智能調節。智能家居的引入,可令建筑節能三成。智能家居系統還融入了網絡技術,用戶如果在手機、平板電腦上安裝了家居控制軟件就可以實現遠程操作,例如在辦公室就可以控制家里的空調溫度、窗戶的開合等。
業內人士介紹,智能家居在國內的一線城市,以及廣東的廣州、深圳逐漸普及。“像廣州的珠江新城、深圳的一些高檔寫字樓區域,都有很多家庭使用。”業內人士表示,這些高檔樓盤客戶對安全性能以及住戶的生活體驗要求都比較高,所以對智能家居比較容易接受,某外國知名廠商的智能家居產品,在國內就有上百個樓盤在使用。某專家認為:“隨著市場消費能力和意識的提高,以及城鎮化的推進,未來除了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在5到10年內都會迎來智能家居市場的高速增長期。”
規范行業標準 加大技術創新投入
面對逐漸蓬勃興旺的智能家居市場,各種層次、優劣各異的產品頻出。事實上,國內的智能家居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規范的標準。“目前業內一般是用國家關于樓宇自動控制或者綠色建筑的標準來參考,但這兩個都是技術標準。對于產品達到怎樣的效果才能成為智能家居,還沒有這方面的規范。”據了解,對此一些地方已經制定了地方性技術標準。例如,去年年底,重慶已經先行先試,通過了《智能家居監控系統技術要求》和《智能家居監控系統測試規范》兩項地方標準的評審。首個地方性標準提前出爐,有望促進國家標準盡快頒布,為智能家居發展掃清道路。
作為家居行業重要一員,集成吊頂應不遺余力貢獻自己的力量,結合目前發展現狀,吊頂企業應從技術創新、產品質量等方面著手應對上述問題。包括:引進先進技術,加強本土技術的創新、吸引高端人才,以技術壓低生產成本,提高體驗感,完善產品的功能和品質;中國智能家居企業可以走出模仿時代,通過科技創新來創設自己獨一無二的技術和品牌;中國有實力的物聯網、智能家居企業應在技術等原始創新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創新質量、制定自己的知識產權戰略或者積蓄相關專利。最后,通過知識產權保護自己的研發成果,并積極形成我國自主的國家標準甚至是國際標準,如此才能將產業和品牌做大做強。
【關注微信公眾號“九正吊頂廚電網”;關注有禮,掃碼送百萬商機!九正建材網吊頂廚電群:10892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