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木料,不一樣的用法,同樣的家具,不一樣的做法。能夠奠定一件紅木家具價值首當其沖是看家具的“料上功夫”,用精料、用實料、用足料真正做到“料盡其用”。作為東興家具知名品牌,南森一直致力于原材料貨真價實且不計成本堅守紅木家具傳統榫卯結構。面對當前木材資源越來越緊缺,南森紅木依舊以“實料”鑄就品牌的誠信之道,并堅持走到了今天。在南森董事長覃區德眼里,這不僅是東興紅木產業的優勢,更是自身企業發展的長遠堅守。
擇善固本,精益求精。在生產車間,南森紅木董事長覃區德隨手組裝了一些榫卯結構,并對其材料進行了詳細解構,以證實惠從選材、開料到家具制作結構的合理運用和精密程度,每一步都是真功夫。做事如做人,覃區德董事長在制作家具上的嚴謹態度可見一斑。他認為紅木家具的用材不僅直接關系到紅木家具的結構是否嚴謹、牢固,而且影響到家具的美觀度和使用壽命。一件紅木家具如果材質都不過關、接合扭曲,就不能算作‘能用’的家具,工藝、收藏價值更是無從談起。
而這,首先要對材料的選材和開料過程進行“定位”,有針對性的進行開料,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大材小用,覃區德強調:紅木木材原本價值就很貴,如果開料不慎,不僅浪費資源,而且增加了家具生產成本,因此要避免材料不必要浪費。除此之外,南森紅木在家具結構與配料上更是不打折扣,結構規矩,敢用大料讓南森家具出了名。
為進一步贏得競爭優勢,掌握市場主動權,南森紅木不斷挖掘和優化資源,放大材料品質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利用多年家居從業經驗,引進東陽先進的人才工藝、在東南亞原材料較為豐富的地區,建立自己的開料廠,打造從原材料、開料到成品的流水生產線,同時深化建立國際木材渠道,為整個生產鏈條的暢通有效和降低成本創造了良好條件,因此,南森成為東興紅木產業界的代表之一。 (汪慧/文)
(來源: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