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明代商品經濟的繁榮和傳統手工藝的發展,文房清供的制作種類更趨多樣,工藝更為繁雜。明清之際,特別是長江以南的蘇州、杭州地區市井繁華,商鋪林立,充分的商業競爭催生了成熟的手工工藝。對于精美的文房清供,不僅文人墨客、巨賈豪客競相追捧,朝廷上下更是推波助瀾。清朝康雍乾三代,其清供制作規模之大、數量之巨,形制要求之高之精可謂空前絕后。如乾隆三十五年內廷檔案“匣作”記載,所列配匣文具有“白玉佛手筆掭一件,腰元洗(配木座),青花白地小水丞一件,青綠蛤蜊筆掭,青玉瓜式水丞,白玉雙魚洗,掐絲琺瑯水注,霽紅筆洗一件,青綠馬鎮紙,青花白墨罐一件,哥窯小筆洗一件,白玉合巹觚,配得合牌座樣持進,交太監胡世杰,交淳化軒續入多寶格內擺。”由是可見,清代內廷文房清供均按不同功用分別命名,其質地種類多樣,制作要求精奇。其中如筆筒、筆架、筆洗、硯屏、水丞、水注、墨床、鎮紙,以及幾案、官皮箱、多寶格和寶物箱等所有這些,一方面可供宮廷殿內陳設,另一方面也為宮廷上下實用而鑒藏,其蘊含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品位自然難以計量,加之宮廷制作,造型典雅,工藝精湛,其中凝聚了那個時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確是讓人嘆為觀止,稱羨不已。明代文房清供種類繁多,分類蕪雜,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可涵蓋古人書房中所有的家具陳設,甚至張掛的書畫。狹義的則主要是案頭家具。如插屏式案屏,適宜放在書房桌案上,除了體積小,與大型座屏的構造別無二致。兩個墩子上豎立柱,中嵌絳環板,透雕斗簇C字紋,站牙與斜案的披水牙子上也鎪刻C紋飾,屏心嵌鑲大理石彩紋板。案屏最小的是畫案上陳放的硯屏,為墨與硯的遮風,尺寸一般為一二十公分長寬。再如提盒,古代的提盒主要用來盛放食物酒茶,便于出行攜帶。至于明代文人所鐘情的用硬木制作的提盒,不是食物盛器,而是用來存放玉石印章等小件文玩的。置放在文房案桌上又可作為擺設欣賞,是文人墨客的至愛。一般提盒有二撞提盒與三撞提盒之分,四撞提盒極少,尺寸為二三十公分長寬高。又如官皮箱,不為宦官人家所特有,也為平常人家常備之物,形制尺寸也差不多。一般頂蓋下有平屜,僅兩扇門上緣留子口,用以扣住頂蓋。頂蓋關好后兩扇門就不能開啟,門后設有抽屜,底座鎪出壺門式輪廓并刻上卷草葉紋。需要說明的是,官皮箱平常人家用來存放女眷飾品,而文人墨客就用來收納玉器象牙等文玩。無論提盒還是官皮箱因常常開閉移動,往往在轉角處包裹上薄薄的銅片,年代既久,磨洗發亮,就越發顯得古樸典雅,四只角古銅色的小小銅片與提盒的硬木花紋相映襯,構成一種低調的奢華。 (嚴克勤/文)(來源: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