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近日發布的《小家電售后服務現狀研究報告》顯示,在對當前的小家電售后服務進行評價時,約41.7%的用戶表示滿意,基本滿意的為25.7%,而32.6%的消費者對現有的服務模式不滿意。
隨著我國家電產業邁向智能化,小家電維修行業不僅需要解決售后硬件維修難題,軟件維護也必須提上日程。有業內人士表示,小家電大面積智能化后,小家電維修行業將迎來重新洗牌,調整不可避免。
需求刺激小家電普及
就行業而言,小家電是指除了大功率輸出電器以外的家電,一般這些家電占用的電力資源比較少。除了以上定義,普通消費者還把價格相對較低、體積相對較小的家電歸類為小家電。
目前,市場上的小家電品類魚龍混雜、品牌繁多。從品牌來看,不僅有長虹、海爾、三星、格力等國際知名品牌,還有金正、魅動等大批知名度較低的品牌。從品類來看,有音響、吸塵器、加濕器、空氣清新器、飲水機,電動晾衣機、電子按摩器等不下百種。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行為習慣的改變,電視機、冰箱、空調、抽油煙機等傳統家用電器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擁有更多獨特功能的小家電逐漸受到人們青睞,如能夠根據用戶喜好播放音樂的音響、按一下遙控板就能自動干活的清潔器。
據報道,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小家電市場規模約為3500億元,且每年以30%的幅度高速增長。
智能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
不過,在成為家電市場新利益掘金點的同時,售后維修成為整個小家電產業揮之不去的頑疾。花費400元買一個熱水器,使用后出現故障,維修費用就可能高達100-200元不等,且不說維修攤點正規不正規,單是高額的維修費用就會讓人猶豫:繼續維修,還是放棄買新的。
進入智能化時代后,小家電的售后維修問題變得更加復雜。一些標榜智能的小家電,常通過端與端之間的應用,聯網操作;或通過紅外線遙控操作,而一旦應用或信號出現問題,家電則可能出現失控、不方便啟動等狀況。
軟件失靈不同于硬件,硬件壞了可以找相同類型的材質頂替,即使質量標準與原有的有差別。而軟件則不是“打個補丁”就能運行的事,目前的一些廠商為爭奪移動互聯網入口,它們開發的基于硬件的應用系統多不兼容,沒有統一的接入標準,一旦家電軟件出現問題,多只能去原生產商處維修。
但是,并不是所有小家電生產商都有能力在主要銷售地點進行售后布局;同時,即使有能力的廠商也不能保證售后維修點能夠覆蓋所有銷售區域。
知名家電行業觀察家梁振鵬表示,目前整體小家電行業的智能化程度還不高,但智能化趨勢不可避免。原來家電維修主要考慮硬件方面,自從智能化開始后,軟件也是家電維修行業所需要考慮的事情了。并且,隨著智能化的深入,家電維修行業的準入門檻將被提高,行業的原有經營模式將不可避免地面臨調整。
建立統一家電維修平臺理論上可行
“軟”、“硬”問題接踵而至,小家電售后維修產業應該何去何從?
梁振鵬對此建議,廠商應該在一二線城市建立體驗優質的旗艦直營服務點,這個數目不一定非得太多,但卻很有必要。通過售后維修,企業可以了解自己產品的缺陷和不足,以及用戶的真實需求是什么。同時,還可以通過直營店,為用戶提供系統升級、添加軟件應用等增值服務。對于難以覆蓋到的地方,企業可選擇與一至兩家優質的第三方代理店合作,然后通過對這些代理店進行培訓、規范和指導,提升自己的產品售后維修體驗。
不過,在談及所有家電企業是否可以聯合成立一個售后維修平臺時,梁振鵬表示,建立統一家電維修平臺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會很難。售后是家電企業產業鏈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塊“蛋糕”存在巨大利益,家電企業肯定不愿意拱手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