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自動售貨機或許并不陌生。但是沒有像日本或西方國家那樣隨處可見,成為生活便利服務的主流渠道。自動售貨機在中國還是體量極小的傳統行業,很多意圖扭轉乾坤的投資者,都折戟沉沙。當年的A股上市公司南開戈德因為售貨機運營而破產退市的案例,更是言猶在耳。今天的市場相對當年,是否有了革命性的變化呢?簡單一看,整個行業長期以來還是處于嚴重虧損的狀態,能微有盈利的都是區域性的小公司,甚至是只有幾十臺規模的作坊式企業。在最近兩三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在某些自動售貨機上出現了帶廣告屏、互動屏,可支持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手段的機器,這無疑意味著某種變化的開始。
然而在互聯網+時代,自動售貨機能否實現盈利,其實挑戰與機會并存。在近期一次行業討論中,談到了幾點對自動售貨機現狀和發展的描述。
首先,談談自動售貨機設備。在中國至今投放的機器不足10萬臺,前期多數機器是日本企業生產或日本老舊設備翻新,主要是飲料機為主,近幾年才有少數國內飲料機生產廠奮起直追;國產多數廠家主要是彈簧機為主,市場容量有限,在設備技術的穩定性,方便性和可靠性上,還比不上飲料機。所以目前中國售貨機市場以飲料機為主。然而,這樣的設備屬性,必然導致(1)自動售貨機可銷售的商品品類非常單一,以飲料為主,小食品為輔;(2)再加上國內機器人均保有量很小,使得自動售貨機銷售額在零售總額中,微不足道。(3)在中國市場,未來如果缺乏對設備技術的創新,仍舊按照日本自動售貨機以銷售飲料為主的模式運行,必然是不可行的,這也是20多年來困惑自動售貨機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第二,我們談談場地租金。早些年,國內的自動售貨機作為便民服務,在學校或其他公共區域,都是租金免費,甚至有的地方還業主倒貼租金;隨著房地產商業租金的高速發展,自動售貨機擺放免租金的時代也結束了。不同場地的租金都在不斷上漲,租金作為自動售貨機運營成本重要部分,對是否盈利產生重要的影響。一些經營不善的企業,開始出現全面虧損的局面。然而,對于多數自動售貨機運營商而言,禍不單行的是行業中出現了攪局者,不惜大大抬高租金價格,搶占優質點位和市場布局。
以地鐵為例,單臺設備的每月場地租金高達2000多元,而設備月均銷售額差不多3000元,淡季的銷售額就更低。除了北廣上深的地鐵商業環境好些外,還可能得到一些廣告費和飲料商的贊助費,其他區域的除了銷售飲料外,幾乎也沒有額外的收入。扣除設備折舊、電費、運維費用等等成本外,現在幾乎每個運營商都是虧損的。在上海,曾經輝煌的運營商中,泰正已倒閉、煦榮公司在地鐵的設備也所剩無幾。
據說,行業內租金暴漲的攪局者就是友寶,友寶以“不差錢,不計利潤”的拓展趨勢,席卷起一場自動售貨機江湖的血雨腥風,就連米源集團這樣日資背景的老牌運營商招架不住,節節敗退。然而,整個行業一片叫苦連天的同時,“黑馬”友寶的日子據說也不好過,到處再傳友寶拖欠設備供應商款項,拖欠飲料商貨款,甚至說友寶不久將成為南開戈德。這樣不計成本的擴張,導致行業的整體成本不斷攀升,友寶自身也是受害者。2014年底,據說友寶由于資金壓力,南遷深圳;2015年1月8日友寶發布加盟方式,想化敵為友,可是對于近年深受其害的同行而言,一時要稱臣友寶,所謂望而卻步。到底江湖中誰與爭鋒,誰與沉浮,或許冥冥之中有定數,狹路相逢勇者勝…。
第三,人力成本高漲。眾所周知,近3年來人力成本上漲,很多傳統行業倒閉。而自動售貨機行業恰恰也是人力成本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機器安裝、運輸、上下貨,故障排除都需要工程師。自動售貨機行業的一線的人員文化素質偏低,一般在初中以下水平,前些年的月工資也就1000元左右,現在已經漲到4000元了。這樣的人力成本上漲,必然對盈利構成巨大的挑戰。
第四,談談管理制度。在自動售貨機領域,由于人員平均的文化程度不高,一線人員比重較大,而且現金管理的壓力巨大,在經營過程中需要面臨不斷的變量控制,不是簡單的監控軟件就能一控了之的。所以這個領域,上到管理層,下到一線工程師,多數是缺乏有效的、科學的、系統的管理,基本是以人治為主。要靠公司化運作,制度化管理是很難的,更別說企業文化和治理結構。隨著IT技術的發展,部分企業也在探索和引入ERP管理,加強庫存、商品的管理、線路管理和財務管理等,但是收效甚微。其中,因素很多,現金控制的難度是主要因素,在工作過程中,現金其實是無法做到實時的監控的,為了防止滋生貪污偷盜,需要大量的人盯人的人治管理。這就很容易產生管理斷層和裙帶關系等,形成地頭蛇文化,這在財務報表中是反映不出來的。如何能管理和平衡好,一家擁有多個地頭蛇、2萬多臺設備規模,一千多號人馬,近千萬的低面值現金在不停流轉,無法全面無縫監控的公司是一個巨大的管理挑戰。
第五,談談IT建設與實施。據說,規模較大的幾家運營商,在IT建設上也有些投入,但是都是斷斷續續的投入,每次投入都不大,項目需要也不明確,多數是基于短期目的地考慮,所以IT的建樹不多,基本還屬于傳統人工管理方式。
相比其他幾家運營商,友寶在IT建設上投入是巨大的。鼎盛時候,將近200多號人的技術工程師,研發成本年投入大幾千萬,可謂大手筆,不得不說是其他運營商望塵莫及。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巨大的研發投入并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據行業人傳言(1)跟友寶戰略有關系,前期友寶定位于增值業務為主,所以IT方向方向側重于設備智能化和信息化;(2)由于并購了其他公司,出現管理問題,團隊斗爭,設備保全,財務有效控制等,IT方向側重于基礎運營及流程管理,偏向傳統的ERP系統建設。(3)隨著互聯網的影響,或許目前友寶的IT方向又要做開放平臺。且不說一個缺乏長期,穩定戰略規劃的友寶能否做好開放平臺。但是,至少說明研發方向缺乏穩定性,市場方向的不確定性導致研發投入過大,對公司的資金和利潤都產生巨大的影響。
第六,對比運營模式差異。在日本擁有500多萬的販賣機,其中可口可樂就擁有80多萬臺。而同樣在中國市場,不到10萬臺的自動售貨機中,可口可樂幾個代理商累計投入的設備不到5000臺。為何呢?值得一提的應該是兩國文化及企業運作模式的不同。在日本自動售貨機的網點屬于市政規劃范疇,日本企業可以采用集團化的模式來運營,而在中國自動售貨機領域是否可行,顯然值得思考和懷疑。
我們了解到國內多家運營商。效益和效率最好的企業,其設備的擁有數量不超過1000臺,且是合伙制、區域性的中小企業。反而上規模的、全國性的企業,其效益和效率都大幅度下降。這里面肯定有管理模式的問題,也可能有中國式的特殊性。雖然規模化后,跟飲料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增強,但是也有人認為在自動售貨機業態中,區域化的中小型規模企業,永遠可以做到最好。
從嚴格意義上分析,全國性的運營商只有米源和友寶,而友寶更想做“盟主”,要一統江湖,重新制定市場玩法。其實從目前互聯網的模式看,垂直化、專業化、細分化才是方向。對于自動售貨機如此窄的行業即便是一統江山了也未必好玩,或許是個“偽命題”。更多應該是考慮如何進行跨行業合作,如何融合到互聯網+的大產業結構中,找到行業的存在價值和準確定位。
第七,淺談增值業務。除了某些優質的網點,具有廣告價值外,整個自動售貨機行業發展增值業務一直很困難。伴隨著互聯網支付的全民紅利,支付寶聲波支付,微信掃描支付和銀聯閃付等,給自動售貨機行業帶來了額外的收入(1)迎合年輕人的支付習慣,(2)提高交易量,(3)營銷活動的補貼(如:支付寶聲波支付打3折)。
從上述的額外收益來看,綜合傳統紙硬幣支付下降帶來的影響,互聯網支付帶來整體交易額的提高,更多是BAT和銀聯搞營銷活動的好處。友寶由于設備帶屏的優勢,比起其他運營商,確實得到的好處更多。但是相比在高昂設備投入,屏幕長期閑置,無法開辟更多增值服務而言,不得不說是一種揪心的煩惱。
據說,早在3年前,友寶也推出了友寶在線APP。不過體驗后發現,不管是在線上購買一瓶水,在附近售貨機去取貨;還是線上購買一瓶水,快遞到家;還只能使用友寶錢包來支付。對于用戶而言,采用這種方式買水必然都是小概率的事情。顯然,目前友寶在線APP應用是一個想當然的項目,離用戶喜歡或不可缺少的APP距離還很遠,在支付寶,微信手機客戶端力推電子支付的情況下,友寶自己的手機支付幾乎有等于無,售貨機淪為行業巨頭體驗的工具。友寶在這種模式不能說就是互聯網企業了。
互聯網支付除了帶來額外收益外,顯然帶來用戶在自動售貨機的停留時間更多、更高的頻率,按照互聯網的叫法,這叫線下流量,如何進行這種流量的導流,把流量轉化為價值,應該是目前自動售貨機整個行業最值得探討的話題,或許這對行業而言就是春天,能否把握機會,是關系到行業和每個運營商的未來。互聯網的燒錢模式,在投入達到臨界值,會獲得用戶規模的突破,但是自動售貨機完全靠資產增長來獲得用戶,這個只會不斷增加成本,難以獲得互聯網的海量效應。
從本質上來說,自動售貨機行業無論是否智能,都是一個零售業的針對沖動消費和便利消費的補充形式。資產規模巨大,管理難度極大,是一個需要長期維護,緩慢獲取盈利的行業,這在美日歐韓這些成熟市場都是盡人皆知的通例。中國不可能平地長出一朵奇葩,一朝一夕就解決別人幾十上百年都面臨的問題,沉重的資產投入,在美日歐韓最后都是飲料廠商以市場和渠道的費用來消化。在中國市場的渠道特質完全不同的情況下,掌握核心利潤的飲料廠商的介入,是整個行業突破盈利困境的關鍵。不掌握品牌,不掌握核心利潤,成本高企的自動售貨機運營商要靠飲料銷售,只能艱難生存。
在上海地鐵,有些商家利用自動售貨機給用戶發放免費試用品,或許是一種不錯的創新和嘗試。對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而言,面向用戶創造更多的互動營銷和體驗式服務,這條路子肯定是對的。期待自動售貨機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在更多的互聯網體驗場景中發揮更大價值,找到自己的春天。